疫情下疯狂生长的在线教育

不知不觉中,2020年已经朝着二季度悄然迫近,疫情的突如其来,使得举国上下都陷入了一场意外浩劫,身边不少人都几近丧失了时间的概念。但是对于学生和学生家长,尤其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家庭,墙壁上的倒计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该来的终究会来。

对于中考,地方可以充分结合本地疫情进行调整;但是高考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大节点,称之为万众瞩目毫不为过,受影响大的地区如湖北,考生、家长是必然希望会有政策倾斜、时间调整的,如何将这碗热开水端平端稳,实属难题,因此相关部门的一言一行都需无比谨慎,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于2月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态,一定会稳妥审慎研究制定今年高考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安排,并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然而截至发稿日,各地陆续开学的时间已经相继公布了,所谓的官方消息却迟迟未能等来。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只能等,又不能等。无论怎样,考生的刚性学习需求,刻不容缓。

500

一位考生家长在除夕夜给我发了条微信,大致意思就是孩子数学这块能不能给指点一下,考虑我已经远离命题圈多年,临时去辅导高三考生容易误人子弟,因而表示有不会的题随时问我可以,辅导就算了。而后的一幕确是震撼到我了,该名家长给我发来了一大堆我听都没听过的网课机构,还有一大堆某短视频平台的广告,让我帮助筛选。

这其中有不少以前新东方的老面孔,也有不少在网络平台上活跃的网红教师,光是这些广告我就看了得有足足半个小时。我选课只看老师不看机构,所以选了几个我信得过的老师,把相应课程推荐给了该家长。放下手机属实无奈,万万没曾想到有两条铁律时隔多年依旧适用:

第一,新东方是教育界的黄埔军校,培养优秀人才跟自己作对;第二,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育产品的本质是贩卖焦虑。

当教育从一项带有公益性、带有奉献性的付出工作,被产业化变成了产品后,多少会存在“变质”的现象。因此无论对于考生提分、家长抉择还是商业投资,单纯从数据上对机构进行评价、判断,都不算是绝对的客观,甚至可以说意义不大。这里分几个维度跟各位分享一下个人的理解。

首先是给学生和家长的一点建议,挑选网课必然是从免费课和试听课开始,这个过程中把握住两个大原则就可以:第一,不盲目轻信秒杀;第二,教师风格是否适合学生。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免费课、试听课、低价课都是在线教育机构招生的主要入口,考生在这些课程上听到的考试真题、体系架构都是有“剧本”的,大家听到的每一句话,都会提前在主讲老师脑海里演练无数次,目的就是刺激考生、家长的每一根充满焦虑的神经,满足大家对于“短时高效出成绩”的妄想,从而刺激消费。

这一套路在短视频营销领域已经应用甚广,也是教育行业里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请各位考生和家长务必牢记成绩没有一步登天,固然存在特殊的题目、特殊的分类存在特殊的解法,但是绝不存在通用的手段解决通用的问题,再好的方法也建立在考生能够明辨试题的知识点这一基础上,但是明辨题干、区分考点好比武侠小说中的内功,除了拥有主角光环的人,能修得正果靠的都是一朝一夕的积淀,绝无捷径。

刨除掉“秒杀”这一误区,在考生时间已经很紧张的情况下,单纯从感官上选一个考生喜欢的老师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按照高考时间不推迟计算,距离高考只有不到80天了,按照每天10小时高效学习(这个比例其实已经很夸张了),满打满算也只有不到800小时的学习时间;按照考生需要复习6个科目,考生每个科目最多只有150个小时。

现在的网课动辄40-50的课时,这意味着即便考生不走神、不回放,一门网课也将占据单科复习总时长的1/3!

然而实际上考生完全不可能拿出这么长的时间去听网课,高三最后阶段不仅需要查缺补漏、对已掌握知识进行复习,还需要面对接连不断的模拟考和测试,时间的紧张程度超乎想象。

因此,与其在选择上纠结,不如选择一位教学风格适合自己的老师,哪怕仅仅是看着顺眼、听着顺耳,都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不错选择。能够在应试年级被机构推上网络被考生和家长认识的,都非等闲之辈,相信老师、相信自己,这就是不错的选择。

高考来临的焦虑、疫情带来的不便、考生和家长的不安,为在线教育的疯狂成长提供了最为舒适的温床。

笔者早些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撰写过一篇评论文章,当中提及过为何中国教育科技公司纷纷选择美股上市——大洋彼岸的投资人只能从财务报表中看到这些教育机构的夸张利润,却无法从数据中判断中国教育市场的特征、特性及未来。

在线教育的最大利润点来自于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学水平落后地区的考生很难抵挡各大机构名师散发出的魅力,较低的获客成本为机构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此次疫情的突如其来把全国所有的在校生,都变成了在线教育市场的目标客户,几何级数增长的市场和肉眼可见的利润,成为了疫情下最好的资本去向。这种疯狂的结果不仅导致了在线教育机构的恶性竞争,还滋生了大量所谓教育平台服务、教育产业咨询甚至诸多加重焦虑的自媒体,为了抢占市场,部分机构甚至无视“竞业禁止协议”狂挖墙角,把本就不甚规范的在线教育行业搞得乌烟瘴气。

美国当地时间2月25日,做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 LLC发布了一份长达59页的做空报告,其中矛头直指前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创立的跟谁学教育公司,并且列举了诸如虚增盈利、关联财务数据、通过房产转移资金、虚假刷单等“罪证”。

作为远离教育产业若干年的笔者,面对这些较为常规的做空手段并没有感觉新奇,甚至还有些许“怀旧”的意味,新东方、好未来(比较被家长们熟悉的称谓是学而思)等大牌教育机构在美股征战这些年都谈不上一帆风顺,2018年6月13日Muddy Waters Research发布了长达70页的做空报告,好未来股价应声下跌9.95%;穿越回更为久远的2012年,还是这家机构两日让我的老东家新东方股价暴跌57%,业内大佬对美国这些做空机构闻之色变、深恶痛绝。

近日相关媒体发布了陈总的相关访谈内容,总结了K12在线教育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跟谁学是如何实现高增长和高利润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投资者坚定信心,然最近美股频繁触发熔断机制,好未来、新东方也纷纷折戟,看来国内的庞大市场也未能让众多教育公司在此次股灾中幸免于难。

因此对于疫情阴霾下急于找契机的投资者,笔者这里衷心奉劝一句,在线教育,甚至是教育行业,已经是彻底的红海市场,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在没有专业团队进行充分调研前,着实不建议盲目投资。所谓的高回报必然是短时的,所谓的长收益很难是持续的。从业的5年里,见过太多不堪压榨的教师跳出企业、自立门户,但是压榨完有限的生源后,就逐步走向没落了,最后为了维持生计,吃回头草甚至转行的比比皆是。

近些年由于字节、腾讯、网易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向教育领域进行延展,不少教师向互联网公司投怀送抱,不明所以的项目组以为自己捡了个宝贝,入职后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般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大型教育机构的真正核心实力,早已不是明星教师带来的流量,而是来自于背后的强大研发及营销团队。教师的功能已经被大幅弱化,反而是早年边缘化的助教、顾问,现在已成为教育产品的核心构成。

这其中的转变是艰辛的,甚至是残忍的。笔者亲身经历新东方优能中学从打分体系向续班体系的演变历程,大量教师的不辞而别、管理人员的进退两难、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每一个回想起来都能再写上几千字。但是最终企业选择了向市场屈服,事实证明学而思早些年坚定的以教材为核心、以续班为目标的市场战略是充满想象力和预见力的。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发布了复工复学的通知,全面复课已经被提上日程,感叹于国力昌盛,加上无数逆行者的奉献,胜利近在眼前。衷心希望广大考生和学生家长能够铭记这段特殊的时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相互的理解与体谅:家长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约束学生,孩子则需要用行动缓解父母的焦虑。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祝福各位家长健康平安。

如果有希望进一步交流教育相关问题的可随时私信,疫情期间有问必答。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