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毛泽东如何用一碗鸡汤几盘素菜,征服华侨巨富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华侨之领袖,是著名的厦门大学的创始人,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和“民族光辉”。从反清革命到挥师北伐、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都能看到陈嘉庚先生忙碌的身影。

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时值家国沦丧的危急时刻,陈嘉庚先生组建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动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积极捐款捐物,筹措资金和粮食赈济国内百姓。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大片国土为日寇所占,盟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靠着西南地区的滇缅公路得以维持。其中,在滇缅公路来回周转的车辆和司机,大多数都是陈嘉庚先生动员募集而来的。

500

陈嘉庚

战后统计,陈嘉庚仅以个人名义,便累计为中国抗战捐献了一百架以上的战斗机、近千辆的战车和价值数百亿的军火和军粮。

这样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于1940年的春天带着南洋华侨代表团回国慰问,这一趟归国之旅,让陈嘉庚深刻刷新了对国共两党的认识,从两顿饭的差别之中,陈嘉庚找寻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

蒋介石的豪华盛宴

从南洋回国的第一站,自然是当时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重庆了。陈嘉庚先生为抗战捐资巨大,声望极高,蒋介石不敢怠慢,特别吩咐务必要接待好陈嘉庚一行人,不惜代价让老先生满意。

蒋介石的殷勤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在陈嘉庚的帮助下,国民政府得到了南洋华侨大量的资助,尤其是陈嘉庚先生对滇缅公路运输险的巨大贡献,全国人民都看在眼里。除了因为陈嘉庚对抗战的贡献,还因为陈嘉庚是从同盟会走出的老华侨,1910年就加入同盟会了,单论资历也不差蒋介石多少。

于是,遵照蒋介石的命令,重庆方面为了迎接陈嘉庚的慰问团,特意成立了一个阵容庞大的欢迎委员会,集合了国民政府大约二十个部门,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彼时抗战艰难,国府经济拮据,然而这一项的特别开支却庞杂,仅仅是用于宴会的费用,就达到8万多元,参照当时物价,能买800余头壮牛。

这笔钱自然是从国库里拨付的,何谓九牛一毛?在蒋介石看来,从陈嘉庚这里得到的要远比这一次的区区接待花费多得多,这正是国民政府极尽热情欢迎陈嘉庚的原因。于是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陈嘉庚几乎没有时间办正事,不得不接受国民政府各个头头脑脑为他准备的宴会。

500

陈嘉庚

每一顿饭都摆满了山珍海味,极尽奢靡。国民政府的高官觥筹交错之间,大谈“坚持抗战 共克时艰”,一边频频向陈嘉庚敬酒。这样的景象在整个重庆比比皆是,出了这家官邸,进了另一家官邸,听到的都是红光满面的空话、假话。

陈嘉庚的内心非常痛苦,一分一秒也不想多呆下去。当下的中国,财政极其紧张,为何这些国府高官,还能这般醉生梦死?来到重庆两个多月,满目皆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魔幻场面。除了高官的府邸,在重庆各地探访,陈嘉庚更加失望了。

国民政府提倡“新生活”运动,然而民生之惨状、权贵之奢靡无度,和旧社会别无二致;处处是官员置办的产业,灯红酒绿,旗袍脂粉,不知亡国恨,犹唱后庭花。陈嘉庚对身边人叹息道:

这样的政府能领导全民抗战吗?那些国民党的中央要员,大抵四五十岁,既做不得好事,又不会早死,至少还将尸位素餐二十年,中国人的救星尚不知道在哪里!倘若真的有,或许尚在学校读书,比及能担国家大事,三十余年又过去了。如此,国家和民族还有希望吗?

尽管推辞了一场又一场的赴会邀约,陈嘉庚还是不断收到重庆国民政府各界名流的宴请函。无奈之下,老先生愤怒地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连续三天在同一位置醒目登载罢宴声明:

“今日起不再接受宴请,值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践行节俭,勿空耗物力!”

重庆的“热烈欢迎”压得陈嘉庚喘不过气来,他感觉再待下去毫无意义,便出发去滇缅公路慰问从东南亚各地赶来为抗日救国辛劳工作的南洋华侨子弟。尽管得到了暗示,重庆蒋介石方面会很不满,但老先生还是决定,去延安看一看。

500

蒋介石和宋美龄

陈嘉庚的延安之行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在重庆时收到了毛泽东亲自发来的邀请电,电报中诚邀陈嘉庚赴延安访问。此前对于延安的共产党边区政府,陈嘉庚早有耳闻,但是外界对其了解不多,在国统区陈嘉庚更是听到了不少国民党编排的有关共产党的谣言。

抱着“蒋介石已无可救药,不知道延安又是何种景象”的复杂心情,陈嘉庚终于在当年五月底到达延安。

毛泽东的农家小菜

5月31日的黄昏时分,陈嘉庚一行人进入延安,没想到延安各界群众数千人,早已等候多时了。陈嘉庚走下汽车步行,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向热情的延安百姓挥手致意。当天夜里,怀着兴奋又好奇的心情,陈嘉庚生平第一次在陕北窑洞里度过了难忘的夜晚。

500

杨家岭窑洞

第二天上午,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同志,陪同陈嘉庚参观延安的女子大学。陈嘉庚热心于教育事业,曾经在厦门先后创办了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延安的这所女大,让陈嘉庚很欣慰,如此穷乡僻壤的地方,共产党人依旧不忘对教育的重视。

一路上,衣着简朴的朱德和夫人,让陈嘉庚印象深刻。朱德贵为八路军的总司令员,却一点官架子没有,粗看就像个乡间老农,近看又能看出武人眉宇之间的英气,和重庆的那帮官僚比,气质上自然是大不相同的。

下午,朱德带着陈嘉庚去杨家岭,毛主席就住在这里。望向朱德所指的窑洞前,隔着老远就看见一个人站在门前等候。走进了陈嘉庚才意识,眼前这个人和朱德一样像个农民的高个子,竟是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500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和朱德

毛泽东主动伸出手,热情地招呼陈嘉庚进屋子。毛泽东居住的这间窑洞,陈嘉庚只看见了墙上挂着的一幅地图,屋中除了几件木制粗糙桌椅之外,再没有多余的陈设了。这样简单的住所,叫陈嘉庚大感意外,不过来不及多想,毛泽东就和他打开了话匣子。

在下午的长谈中,陈嘉庚对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战期间是不是产生的摩擦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共产党应该以大局为重,多作让步,主动团结而争取团结。对此,毛泽东耐心指出国共摩擦问题的实质所在,是国民党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甚至想要借日本人之手限制、消灭共产党。

我们的政策,是以斗争求团结。如果依先生之言,以团结求团结,不但团结不成,进步力量还会受到打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会迫害,抗战的前途就可能葬送。

虽然这番长谈,陈嘉庚未必完全接受了毛泽东所说的“以斗争求团结”,但是从毛泽东的言谈之中,陈嘉庚感受到了在重庆国民政府那儿从未体验过的真诚。

500

延安时期正在照相的毛泽东

晚上,毛泽东摆下晚宴为陈嘉庚接风洗尘,朱德和陈绍禹作陪。

说是晚宴,其实是一桌简单到有些简陋的农家菜。晚餐设置在毛泽东窑洞外面的空地上,在一张方形小桌子上,叠放了一块较大的圆桌面,这是警卫员从老乡家里借来的。桌面很旧,表面都是坑坑洼洼的,临时铺垫了报纸当做桌布。

一行人落座的时候,菜还没上齐,刮起来的晚风把纸吹走,警卫员又赶紧跑去捡回。晚饭非常简单,四个人每人一碗咸饭,桌上摆着的炒白菜和豆角,都是毛泽东从自己开辟的菜地中采来的。这顿晚饭,唯一的一道荤菜,就是一人一小碗的鸡肉汤。

这样寒酸的晚餐,招待一位身家巨万的贵客,毛泽东难免歉意:

延安条件艰苦,我个人也没有太多钱,这只鸡,是附近窑洞的大娘,听说我这里有远客来,送来给我的。

陈嘉庚并不觉得寒酸,反而深受感动。在这个山沟沟里,官民关系竟然和谐到了这样的地步,这都是没来之前,闻所未闻的!

在为期八天的延安之旅中,陈嘉庚对毛泽东等共产党领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一些小细节中,见微知著。有一次,陈嘉庚在朱德总司令部开个小讲座,给大家讲南洋的形势。凡是司令部的人,都可以来听。

于是本来还算宽敞的司令部办公室,很快就挤满了人。陈嘉庚看见,有一个八路军士兵来得晚了,发现只有毛泽东的长条椅上没有坐满,便挨着毛泽东坐下了。毛泽东笑着看了看那个士兵,把自己的身躯往凳边挪了挪,以便他坐得更舒服一些。

像这样的场景,陈嘉庚看到了很多,共产党领袖的平易近人和简朴习惯,让他惊奇而满怀兴趣。毛泽东还带着他逛延安的集市,他和毛泽东走在前面,身边就跟着两个警卫员,而往来的延安百姓认出毛泽东来,都亲切地和他打招呼。

500

毛泽东与农民聊天

针对国民党造谣共产党部队“游而不击”,朱德亲自给陈嘉庚介绍了八路军和新四军,自从抗战爆发以来的歼敌功绩,用铁一般的事实戳破了国民党的谎言。当陈嘉庚知道,国民政府总是借口拖延军费和武器弹药的拨付,处处歧视和限制共产党的武装,甚至不如承诺的那样,公开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合法政府时,陈嘉庚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八天时间,陈嘉庚在延安四处参观走访,发现了延安和重庆比起来,有七个显著的区别:

其一,延安地区不像国统区苛捐杂税巧立名目;其二,各级领导廉洁奉公,薪金一律称津贴,鲜有腐败之事;其三,延安各处没有乞丐和妓女,也见不到吸食鸦片的人,人人有事做,人人可生活;其四,比起等级森严的重庆方面,延安的民主化程度大大超越;其五,延安地区社会治安极好,帮派团体销声匿迹;其六,延安地区男女关系严肃;其七,延安各界勤俭朴素,蔚然成风。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八天很快过去,陈嘉庚离开延安满载希望而回。此前的陈嘉庚满心的愁绪和忧虑,就像大石板压在胸口,从延安归来便一扫而光了!他对好友庄明理说:

未曾到访延安前,我对中国前途甚是悲观。曾以为担大任之人未及出世,抑或尚在读书,现在发现了,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已做了许多大事,他就在延安,他叫毛泽东!

回到重庆,陈嘉庚就召开了记者会,讲述自己的延安之行。他大赞延安是“中国未来希望所在”,私下还常常对人说:“毛泽东像农民,蒋委员长像皇帝,败得彻底。”

从此,陈嘉庚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蒋介石万万想不到,为何他特别叮嘱要招待好陈嘉庚,下面人的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准备名贵食材,各界名流也轮番宴请了陈嘉庚,这个华侨领袖却被毛泽东用一碗鸡汤和几盘青菜征服了?

500

建国后毛泽东与陈嘉庚

毛主席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是1940年蒋介石和毛泽东各自对陈嘉庚的宴请,却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对于陈嘉庚态度的明显转变,国民党各界人士大多都看不明白其中原因。这一点,蒋介石直到晚年反思自己为何战败的时候,才琢磨出来,是国民党腐化堕落失却了人心。若不是人心向背,后来的淮海战役,八十万国军精锐又怎么可能被六十万的解放军所围歼?

曾经当过陈嘉庚十多年秘书的张其华同志回忆陈嘉庚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毛泽东在政治上、军事上、文学上都有非凡的才能,是真正的‘天命’!”。

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天命”,一定要说的话,那么“天命”就是人民。是人民选择了毛泽东同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本文由头条号“饼说历史”作者(其实就是我自己),授权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