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北京生活的年轻人究竟是为什么留在北京?

我到过北京很多很多次。

从8岁的时候第一次坐火车去北京看天安门,到后来机缘种种来到北京,前前后后算有十几次了。

前阵子,我因为参加知乎的盐Club,又一次到了北京。 

在北京短短几天,我马不停蹄地参加了盐Club,又和好几位朋友一起吃了饭。 

返程路上我大概要坐五个小时的高铁。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坐这趟高铁来来回回也有十几次了。 

五个小时的时间真的足够长,高铁上的信号也不好,只能打开读书软件看看书,也想了很多事情。 

想了很多,就想写下来。这篇难言成文的文章,就说一说我这个对北京陌生又熟悉的异乡客眼里的北京吧。

1

去北京的第一天晚上,住的是青旅。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住青旅,却是第一次住在地下室里。这家青旅在网上颇有名气,但实际到达后却发现,它孑孑独独地在朝阳区的一个小角落里。 

我的房间上面就是大马路,虽有窗户,但是窗户外是灰扑扑的水泥墙。晚上睡觉前,能听见头顶上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声。 

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我去见了A。 

A比我大了好几岁,算是我朋友里老大哥一般的存在。他来北京已经挺多年了——“大概有十几年了”。说这话的时候我俩对吹着一瓶白啤,北京前几天刚刚下过雨,初夏北京的晚上透着丝丝沁人的凉意。 

他带了包薯片来和我下酒,他胳膊上刚刚纹了个新纹身,耳朵上依旧挂着个耳钉。回想我们俩上次见面还是在2016年,一年半未见,变化却不大。 

他和我一起聊工作,聊感情。大家却还是老样子,我依旧单身,他也依旧在寻觅。

他在北京打拼十几年,难言大成功,但多少有了起色,算是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他最近开始学调酒,去了几个酒局,见了许多人,公司有什么顺利又有什么不顺利的。

我则说着我最近生活的困境和工作的来来去去。 

他和我说最近公司又来来去去几个人。 

我和他说最近工作压力又大了一点。

他和我说最近喜欢一个姑娘但不知道该不该在一起: 

“挺合适的,也挺般配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口。而且她估计也不会久留北京。” 

我笑着说:你这个年纪在我们家那儿再不结婚已经是残次品了。 

他咧嘴笑了起来:可这在北京,没人逼我。 

我们的生活绝不相同,但却能站在各自的角度给对方些建议。 

酒喝得差不多,我借口去上厕所,顺带想把酒钱给了,却发现他早就默默结了账。 

“好好去谈个恋爱,然后来北京找我喝酒吧?”他举起满是酒沫的酒杯和我干杯。 

“好。”

 

2

我是在盐Club的会场遇到B的。

她是一个比我略大几岁的姑娘,在北京做新媒体的编辑。 

一见面她就朝我打招呼,我带她去会场里转圈儿。 

她说:忙死了,今天刚刚开完会就赶紧赶来了,明天还有个会。 

印象里,她真的是超级忙。几乎是天天无休,每天都加班到很晚。 

甚至有一次,她在语音里和我聊工作,聊着聊着就哭了起来: 

“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忙到什么时候。” 

见面以后,我们飞快地聊着天。 

无非是一些寒暄。 

大概是工作习惯,她说话总是很快,即使踩着高更鞋,走路也是飞快的。 

她问起我最近公众号做的如何,我笑着说,就那样儿吧。

她就说最近他们同类型的号里又有一篇文章爆款。

匆匆见了一面后,我们约着去吃涮肉。 

“有时候我真的挺羡慕你的,你工作没那么多事儿。” 

“那我和你换你换吗?” 

她摇了摇头,说:“其实最近我刚谈恋爱。” 

说完她高兴地给我看她手机里男朋友的照片。 

“你这么忙还有时间恋爱?” 

“先谈着呗,他对我特别好。”她和我一起要了一瓶啤酒,抿了口啤酒后又和我说:

“就是没我挣的多。” 

我简单吃了点就没什么胃口,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一会儿外面下起了小雨,我们各自打滴滴回住处。 

“这次见面真的太匆忙了,下次你来北京我们好好聊。” 

我到了住处后收到她的这么一条信息。

“下次我来北京,你还会在北京吗?”

“不知道,可能不在了吧。”

 

3

见C是在离开前。 

她执意要请我吃烤鸭。 

我说真的没必要,我来北京来的挺多的,这些早吃过了,却拗不过她。 

C是典型的漂二代,家在河北,父母却早早在北京打拼几十年。 

她研究生毕业以后也就顺理成章留在了北京。 

在饭桌上,她和我抱怨起了父母给她相亲的事儿。 

“说对方是个博士,又有北京户口,以后做什么都方便。” 

“那你喜欢吗?”我夹着一筷烤鸭,边卷边问她。 

“喜欢什么呀喜欢。我每天工作都来不及,哪有空见面?” 

说到这里,她又和我抱怨起了工作里的不顺心事。 

领导的蛮横无理、反复无常的加班。 

“那你想过离开北京吗?”我问道。 

“离开什么呀,我离开北京了还能去哪儿?”她一脸无奈。 

吃完饭,她熟悉地给我指路——你一会儿就上这条线,坐三站路转车再两站就到火车站了。 

“千万别打车,这个点车特别堵。”她说完又强调了一遍。 

说完,她和我挥手道别——“下午和同事们约了去爬山,你一路顺风呀!”

 

4

北京应该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城市了。我查了下数据,北京的流动人口大概已经到了2200万——这差不多已经是很多小省一半的人口。 

一如既往地,我不是很喜欢北京。我自小生活在小城市,很难适应北京的庞大与繁杂。 

可是这次去了北京之后,我对北京的印象却改变了很多。

这个巨无霸一般的城市,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不近人情。

它有很多面,它可以是庞杂的,是简约的,是宏伟的,是逼仄的,是历史悠久的,是现代时尚的。 

事实上,它每一面都是,却每一面都不是。无数人在这座超级大城市里每天收获成功也品尝失败,可大部分人仅仅是在生活。 

我曾经浅薄又自负地认为,在北京生活着的人们大多被生活和工作的洪流推挤着向前迈步,往往来不及停下来稍作休憩。 

但正如我所说,我这个浅薄的外乡人低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宽容与庞大。 

在北京生活的年轻人们,他们都在北京的庇佑下,活成了自己的样子。我可以在深夜里看到街边的小伙儿旁若无人地在跳街舞,也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情侣结伴下班,赶往出租屋里,还可以看到在各式各样的展览上出没的形色各异的人。 

好妹妹乐队有首歌叫做《一个人的北京》,被我戏谑为北漂之歌。

歌里面唱到: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也有人喝醉哭泣,在一个人的北京。 

我曾经以为,这就是大部分在北京生活的年轻人的写照。 

但实际并不是。 

相比于小城市的安稳和舒适,这些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选择的却是一条更富意外性的路。 

北京像是一座巨大的海洋,汇聚各路人的梦想。在北京,你可能举步维艰,可能迷茫无措,可能被现实击溃到哭泣,可能对爱情逃避又期待,可你唯独不缺乏的就是可能性。 

相比于中国大部分人已经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单程票,在北京的年轻人们付出代价高昂,可换取的东西也是璀璨的。 

很多年之前,我认识一位朋友,他北漂十年,后来小有成就之后回到家乡,可没过几年他又回到了北京。 

我问他原因,他有点不好意思:一个人在北京浪惯了,想去哪儿,无论是去看话剧歌剧还是喝酒撸串儿都能找到人陪你疯,振臂一呼都是同好。在家里,看起来都是乡里乡亲,可真要想做点什么,却找不到人。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北京这座城市里,即使过得再艰难也有年轻人前赴后继的原因,而这也是北京这座城市诸多魅力中的几个:

在北京,你和你的梦想都从来都不会是一个人。

小惊喜:

文章写到这里,本该已经结束了。

事实上也已经结束了,我已经设定好发送的时间,准备上床去休息。

突然想和你们分享一个在北京遇到的小事,所以打开电脑,再敲上这个故事:

5月20号的时候,我在北京的地铁上看到了一个男孩子。

他西装革履,背着双肩包。

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捧玫瑰花。

他表情严肃,嘴角却露着笑意。

地铁颠簸,他却趁着进站的时候,对着门口的玻璃,偷偷整理了一下头发。

所以,你们看,无论城市有多大,总有温柔的细节值得我们去珍惜。

500

500

乐谈|影评|侠义|故事|杂说

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