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老公死了你们哭个鬼,这是喜丧!

  喜丧者,死者之福寿兼备,而可喜也。

  ——《清稗类钞》

1

  喜丧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老BABY”菲利普亲王去世,享年99岁。

  大洋彼岸消息一出,咱们这边就忙不迭办起了“追悼会”。各大自媒体闻风而动,小编又到了加鸡腿的时刻,不约而同地被琼瑶阿姨附体,炮制起千篇一律的煽情文字,像什么“伉俪情深70载,皇室夫妻真传奇”之流的标题泛滥成灾,无数红尘滚滚里的痴男怨女又泪眼婆娑地重新相信了爱情。

  我只觉得恶心,纯生理反应,并忍不住想大喝一声,人家这是喜丧!你们哀嚎感动个鬼!

  说是喜丧,有两层含义,一是按中国传统,人生七十古来稀,菲利普亲王他老人家活到了99,死了不应叫“驾崩”,应该叫“躺赢”,让那个乱发飞舞、风中凌乱的英国首相鲍里斯在公众场合例行公事地“悲伤”一下就得了,我们何苦入戏太深呢?

  说菲利普亲王去世是喜丧的第二层意思,就有那么一点点深刻了。

  先声明一下,我对菲利普亲王个人并无好恶,这老大爷也不容易,打小经历坎坷,生在帝王家,本是希腊王子,却因遭逢动乱,被赶出国门。万幸遇到伊丽莎白二世这个“小甜瓜”,门当户对,软饭硬吃,享了大半辈子清福。

  但英女王、菲利普亲王这两口子,身在其位,难免做了历史的“象征”。

  一言以蔽之,如果说丘吉尔是日不落殖民帝国最后那抹日落余晖,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存在,就是英国这个搅屎棍恶贯满盈、濒临崩溃时最后吐出的那一口气,当然,这最后一口气,吐得是够长的。

2

  最大灾难

  若论血缘,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是远房表亲,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后代。

  说起维多利亚女王,这位高寿多产的老太婆可了不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诸国的君主,都是她的血亲后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外孙,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是维多利亚女王孙子,俄国沙皇和西班牙国王,则都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为此,维多利亚女王,在江湖上得了个花名——欧洲祖母。

  自认幽默的民国作家林语堂,曾写过一篇轻浮文字,说赞同女性统治世界,这样一来,世界和平的问题就解决了,因为女性之间打架,不外乎抓脸咬手,撕扯一番,顶多闹个皮破血流,绝不会飞机大炮,搞得生灵涂炭。

  林先生的高论太过幽默,他难道不知维多利亚这位欧洲祖母,正是当时的世界霸主,她搞那么多殖民地,总不会亲自上战场用她那芊芊玉指撕扯抓挠,只需微启朱唇,下达命令,那些如狼似虎的裙下之臣,自会聆听娇音,派遣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大炮舰队前去搞搞震一番,让敢于反抗的地区沦为一片焦土。

  按中国传统观念,女性能生养,是多福多寿的表现,而维多利亚这位“女种马”诞下的9个儿女,却成了全世界的“祸胎”,生生把皇室宅门里的龌龊私事,演变为席卷地球的血雨腥风——第一次世界大战。

  炮火连天,只为殖民利益;尸横遍野,俱是平民子弟。

  真他娘的作孽。

  提起英国,按前些年许多观念,都是一些溢美之词,什么现代文明的火车头,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若说到那仿佛喷着巴宝莉香水的“自由”、“民主”等装修华丽的“西方牌坊”,更是恨不得焚香沐浴,三拜九叩一番。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公允地说,不否认西方文明对人类的贡献,但也必须看到,给现代世界带来最大灾难的,恰恰也是它们。

  皮里阳秋之事,灵长动物尤为擅长。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自由民主”的口号,是西方文明美丽诱人的外衣,那藏在其外衣之下,真正的思想内核又是什么呢?

3

  别瞎感动

  让我们将时间线拉回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也就是英国最鼎盛的时候。

  当时,英国人以促进人类进步为由,进行狂轰滥炸、强取豪夺的殖民侵略。英国教科书上写着,英国的干预,实属正义之举,乃是不得已而为之。

  1883年,英国一本小学课本如是说,印度阿瓦德王国的国王昏庸无道,所以英国不得不把它收归己有。

  意思就是,好无奈啊,为了人类的解放和进步,又要占领一个殖民地,获得我并不想要的巨额利润。

  帝国主义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那时英国的中小学校,每年都有“帝国日”,童子军等组织纷纷出现,目的是培养去殖民地从军的一代新人。

  1895年,殖民地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宣称,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统治民族,这个民族自豪、坚韧、自信、果决,任何时候都不会因环境或变化而退化,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力量。

  现在看来,这种基于血统,把不同民族分成三六九等的理念,是非常扯淡的。但在当时却大行其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披上了“科学”的外衣。

  19世纪后半期,人类学家斯宾塞率先提出“物竞天择”的说法,后来这个说法,在达尔文那里形成了严酷的竞争法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很快传到社会学领域,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简称“社达”。它认为,优胜劣汰的现象,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唯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灭亡的命运。

  有了理论加持,英国人更加自我感觉良好,心安理得,笃信自己是“高等民族”,统御“低等民族”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时有本畅销书,流行英伦三岛,名字叫《宇宙之谜》。在这本书里,作者把人类社会划分为10个民族,加上分支,一共32个民族,其中盎格鲁萨克逊是佼佼者,其他等而次之,亚洲诸民族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垫底的非洲人更是被当作类人猿一般的存在。

  最绝的是,这种以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为基础,以崇尚肤色等级的歪理邪说为论据,以毁灭性武器为依仗的殖民主义滔滔罪恶,在20世纪至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另一套“民主自由”的说辞遮掩起来。

  如威尔·杜兰特所说,时间认可了一切,甚至劣迹昭彰的赃物,在强盗子孙手里一变而为神圣与正当的财产。

  夜路走多了总会撞鬼。

  2020年新冠这最后一根稻草,让重复了若许年的西方谎言如多米诺骨牌那般坍塌。先是英国公然叫出丧天良的“群体免疫”,再是弗洛伊德“黑命贵”等一连串事件,让我们尽情目睹,揭开“民主自由”的画皮,其内里到底是怎样一个风光,是怎样一个美丽的风景线。

  用《红楼梦》里的话说,外面的架子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我们看到,剥开4A级广告词儿,其文明精髓,依然是19世纪的“显学”:白人至上的殖民主义,以及强盗逻辑。

  以历史为镜,方可看透当下。

  1943年11月28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会议,为联合东西方对德作战,老不正经的丘吉尔,搞了个“赠剑仪式”,给斯大林赠了一把镶嵌着宝石的大宝剑。

  但拨开迷雾,从今天回望,那次淹没在历史烟波中的会议,最具有仪式感的,不是赠送大宝剑,而是英美之间的“霸主交接”。

  老白男丘吉尔深知,二战过后,英国昔日霸主地位将一去不复返,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接班的乃是同为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美国。

  美国的罗斯福也是心知肚明,当仁不让,在会上对战后国际秩序进行了设计,他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了三个圈,中间的那个圈写上“执委会”,右边那个圈标注为“四个警察”,左边的圈则写着“四十个联合国家”。

  由此,美国霸权时代开启,英美交接完毕。

  听锣听声,听话听音。

  当热腾腾的新闻消息端到面前,先别急着感动。菲利普亲王去世,英女王眼角流泪,鲍里斯表演伤悲,美国拜登噶吹,英联邦54个国家集体哀嚎,这就已经够够的了,若我们再瞎凑热闹,对他们有的没的的狗血爱情膜拜感动一番,这就有点感情过于丰富了。

  愿大家多读历史,洞察世事,多关注血钻故事,少读点穿越耽美,也少一点廉价的感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血钻故事”(ID:xuezuangushi),专注于硬派历史故事,伴你立足中华,勇闯世界。转载授权请联系“血钻故事”公众号。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