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分配倾向劳动创造价值,落实“按劳分配”原则,是对人的劳动创造价值的肯定

【本文来自《詹戟:“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再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是一篇好文章,对于社会分配观点基本认可。

人类社会制度的历次变革都是围绕社会分配问题进行,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观点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相适应关系,社会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承认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关键因素,实现按劳分配是缩小贫富两极分化的基础。

资本主义私有化社会制度趋向于顺从资本的诉求。追求的是私有利益最大化,赋予资本最大特权,把生产力三要素中的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归类资本而私有化,将本应属社会公共享有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进行私有化,把共享有资源的增值利益个人占有,否认人的劳动创造价值,把人的劳动价值定位在生产成本,给与劳动报酬仅仅限于维护生产的运行,而不是人的劳动财富增长,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人的财富在快速地增长,占社会总财富的比率不断提高,而多数劳动者一直维持在生活支出线,占社会总财富的比率却成下降趋势。欧洲的为缓解两极分化不断恶化社会问题,提出过节制资本的纲领和改良诉求,引入社会主义政策因素,改善劳工薪资、安全和福利,福利政策,但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只能两极分化延续下去。

马克思批判过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资本理论,认为资本不应是生产力的三要素之一,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才是生产力的三要素,资本只是生产过程的成本,它是以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存在,不会创造价值。人的劳动才是是创造价值的关键因素,是通过生产资料,劳动对象进行劳动创造产生价值。

从世界资本扩张历史看,无论是野蛮“殖民”时代,还是“文明”市场经济时代,无非都是采用不同手段对世界社会公共享有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掠夺,垄断控制,形成资本的暴利,拉大社会财富两极分化。

一.初次分配方式,倾向劳动创造价值,落实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减弱资本“特权”,可消除两级分化扩大,是对人的劳动创造价值的肯定。

二. 二次分配方式,倾向生产资料共有制,落实社会公有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回馈社会共享,是消减资本垄断,资本的暴利根本所在,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根本。

二次分配在中国的确发挥了作用,社会公有资源利益用至于民众,建立最低工资制、全面扶贫和多项民生保障政策,贫富差距趋势基本稳定。但我们应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的主导作用,防止各种资本无序地扩张与垄断,也要防止资本对社会公有资源侵占与垄断,降低社会贫富两极分化。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