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全球缺芯?别怕,这是给中国芯片的最好机会
这轮缺芯来的又快又急,用猝不及防来形容是恰如其分。
当一个商品的价格出现波动,无非就是供需两端中的某一端或者同时出现了问题。对于这轮缺芯来说,主要问题出现在供给端。这里面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有疫情的影响、有政治的影响、也有天灾比如缺水寒潮的影响。但总的来讲,是半导体的中上游,也就是材料、设备和代工厂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全球半导体产能大幅下滑。
需求端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除了挖矿之外,车企完全就是遭到了无妄之灾。
那么中国芯的机会在哪里呢?
我们首先定义一个时间范围,就暂到2025年吧,距离现在4年,基本上是145规划的末尾时间。
我们的第一个机会点是新能源汽车。
怎么样,没想到吧,不是什么高端制程的SOC,不是什么CPUGPU,而是大家表来表去、续航拉胯的电动车。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呢?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而言,新能源车所需要的半导体器件数量是成倍增长的。一般来说,一台传统燃油车所需要的半导体数量大概在70-100个左右,而新能源车则需要300-500个。
并且随着电动化以及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能源车需要的半导体器件数量会越来越多。根据大众的预测,未来每台电动车将至少使用10000个半导体器件。
这里可以做一个比较简单的预测。
根据《新能源车发展规划2021-2035》,到2025年,新能源车的销量要达到每年500万辆。并且新增销量车型中至少需要配备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
那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到2025年,新增销量的新能源车每辆至少需要500个半导体器件。这么一算,一年在新能源车上消耗的半导体器件至少为25亿个。并且,这个数字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假如每辆车真的需要10000个器件,每年销量1000万辆的话。。
那将会是每年1000亿个半导体器件的消耗量。
注意,这只是中国市场。
但我们同样要注意一点,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中,绝大部分半导体器件是由国外厂家把控的。比如中国汽车传感器9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企业占有。
此次全球缺芯的影响下,国内很多主机厂都出现了减产停产的问题。蔚来被影响的很严重,已经停产好几天了。这说明,至少在很多核心车规级芯片领域,我国仍旧无法做到自主可控。这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相违背,是我们国家汽车产业接下来2-3年亟需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两条腿一起走。一条腿是把芯片、传感器的设计水平追上来。比如IGBT、MCU、毫米波雷达芯片、激光雷达芯片这类比较特殊的芯片。另一条腿则是疯狂的扩大产能。
这两条腿既是接下来中国芯的两个新机会,先进封装工艺和疯狂扩产。
其实半导体领域的专家们看的非常清楚,随着芯片制程逐渐逼近硅材料的物理极限,单纯只靠各种工艺向前推进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在追求极限的道路上愈发显得力不从心。毕竟真正用到先进制程的芯片手指头都能数过来。尽管这些芯片的需求的确在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显然是盖不住研发先进制程所需要的成本的。说句时髦一点的话呢,就是摩尔定律失效了~
怎么办呢?
是时候将注意力转移到更先进的封装技术上了。
台积电很积极,中芯国际更积极,甚至差点把梁孟松逼到离职。蒋尚义的加入明确了未来几年中芯国际的战略规划,在利用更先进的封装技术挖掘成熟制程潜力的基础上,攻克先进制程工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成熟制程不赚钱怎么办?
四个字,薄利多销。
重点在于,“多”,这需要极大的产能支持。于是就引出了中国芯的第三个机会,扩产能。
大家可能觉得扩产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相反,扩产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比研发新技术更难。他难就难在需要巨量的资金、大量的土地、优质的配套设施和高效决策团队。
现在能做成熟制程的代工厂是非常多的,但是能扩起来产能的厂子几乎是没有的。比如台积电,缺水缺电,配套极差,土地也比较紧张。台湾省这个用爱发电是真的撑不住EUV这个大力出奇迹的电耗子。
再比如三星,恩。。。三星没啥动力搞成熟制程,毕竟存储颗粒已经赚飞了。
英特尔比较有意思,产品线太多,卡在14nm太久。如果回头搞28nm,很可能会被骂死。。
还有格罗方德、台联电什么的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要不就缺钱要不就缺配套,反正难受的雅痞。
但中芯国际就不一样了。中芯国际虽然技术上落后一些,但背后的资金、配套、决策效率啥的都是最顶级的。
换句话说,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全世界只有中芯国际一家能烧得起钱,疯狂扩产能。
那你又会问,设备是不是又得买国外的?
哎~这可真不一定,北方华创和中微半导体的量产基地差不多都搞定了。这两家的设备毕竟在产线上验证了许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至于光刻机嘛,这个确实没办法,买ASML的又不亏。国产光刻机再等等,明年也许就上产线了呢~
写在最后
这波世界范围内的缺芯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无异于天上掉个馅饼,还是肉馅的。天时地利人和几乎全站在我们这边。
对于美国来说,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杀不死华为,又被疫情打懵了头。
也许再有个1-2年,我们就能看到全世界50%的芯片产能都跑到中国来了呢。
以前我们做袜子做衬衣特别牛逼,未来我们做芯片做电动车更加牛逼。
怎么说呢,中国制造2025,特也许就这么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