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国家央行绿色排名:中国排名第一,多国“只说不做”

​欧洲非营利组织“积极货币”(Positive Money)今早发布了《绿色央行得分卡》。

在24家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下,这份报告对G20国家央行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上的表现进行了评估。

从整体评分上看,位列榜首的是中国,第二是巴西。

相反的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向声音最大的英国、欧洲和法国央行,实际行动却差强人意。

虽然有14家央行都在研究宣传工作上获得了满分,但在其他方面却得分较低。报告认为,这说明了很多国家的央行意识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也了解促成积极改变的渠道,但仍缺乏实际行动。

500

报告指出,中国之所以较其他G20国家表现更为优秀,主要得益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与保险监管委员会积极引导金融市场绿色发展的政策。

自2007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引入绿色信贷政策,在信贷业务中考虑环境风险,并将贷款转向更环保清洁的项目。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也是全球首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2018年,对于在绿色融资活动评估中表现良好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开始提供规定准备金利率优惠,还将绿色债券纳入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合格担保品范围。此外,中国银保监会也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包括在2012年颁布《绿色信贷指引》,在2014年建立用于测量并评估绿色信贷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等。

500

报告认为,对中国来说,当务之急是提高绿色金融“门槛”。例如,虽然“清洁煤”已被移出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但在国家发改委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仍然存在。此外,针对危害环境的融资项目,需要更有力的惩罚机制。

积极货币机构经济学家、该报告主要作者大卫·巴墨斯说:”2008年的危机已表明,面对系统性风险,不能让金融市场自我调节,如果我们不重视气候危机,就可能面临更大规模的‘重蹈覆辙’......保护环境的稳定,是维持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前提。如果央行和监管机构不能重塑金融体系、支持政府的气候目标和行动,金融市场就将持续产生不稳定和崩溃。"

4月7日-8日,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即将举行,具体的行动计划有望得到更充分的讨论与落实,全球利益相关者正拭目以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