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被破坏后水循环中水汽会锐减50%,不进行人工干预,有雨热条件也啥都长不活

【本文来自《印尼老人植树24年,将荒山变绿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最佳损友

    四面环海的爪哇岛,属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寒暑季节的更迭,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为25-27℃。雨量充沛,西部全年高温多雨,东部有干季。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少数地区不足1000毫米,山区最多可超过4000毫米。

    中爪哇省(印度尼西亚语:Jawa
    Tengah)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位于爪哇岛的中部。

    中爪哇省(PROPINSI
    JAWA TENGAH)年降雨量1556~3679 毫米,湿度71%。

    以上资料来自百科网络。

    算什么“生态战士”?

呃,请不要想当然了。

你既然提到了‘热带雨林气候’,那么就请你再认真查询下热带雨林气候下的水循环模式。

要知道雨林植被是整个水循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首先,由于雨林的蒸腾作用强大,能加快水循环,促进海洋来的水汽在当地的聚集,如果没记错的话,没有雨林那么循环中的水汽至少会锐减50%的

再其次,雨林存储了大量的水,整个循环系统里约1/3的淡水是被储蓄在地表植被中的。更重要的是养分的存储,高降水的淋失导致雨林的深层土层都是贫瘠的,是靠雨林植被的固化才不至于大量的流失

如果雨林消失,整个系统会快速损失超过90%的养分,土地一般只能耕种个一两年,然后被迅速抛荒。

如果没有人工干预,抛荒后的雨林土地想自然恢复植被是非常困难的,明明有良好的雨热条件,但往往却是啥都长不活的情况。

我记得这些内容在中学的地理课和生物课上,都有提到过相关的知识,虽然不是重点但老师也有讲解过原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