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备战,索尼药丸?次时代这场戏怎么演?

大家好我是观网的主播冬晓,今天跟大家聊聊游戏。今年三月,微软收购贝塞斯达已经获得了美国和欧盟的相关批准,75亿美元的收购即将画上句号。与此同时,就在大洋彼岸,索尼却忙着在解散自己在日本的老牌工作室。微软一心备战,索尼裁军精兵,次时代的主机大战即将开启。

微软花75亿收购B社是因为钱多的没地花吗?可以是,然而也不是。这次时代主机,缺的就是好游戏。收购B社之后,微软旗下第一方工作室将从15个增加到23个。你要传统的有黑曜石;你要独立有Mojang;想玩枪车球还有 343。微软也不是光顾着“游戏三连”,人家还是很贴心的,一家工作室一个小时。甚至专门给玩家留出一个小时来睡觉,上个厕所,顺手呢打平波兰男篮,保不齐还能吃个鸡蛋灌饼。

有了游戏,还要有玩家。微软的Xbox Game Pass会员就是这些游戏的最佳靠山:去年刚刚表明收购B社,微软就说自己的XGP用户数量突破1500万。这还不算完,EA play服务也加入了XGP。索尼,你能用你的PS5秒杀我,我菲尔·斯宾塞就当场把这个主机吃掉!

游戏会员赚钱么?微软没明说。不过2020年微软四季度财报显示,XGP收入为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2%。要知道微软第四季度总收益380亿美元,同比增长15%。XGP虽然挣得不算多,但是趋势却很强劲。如果B社发挥正常,别搞出比死亡爪还难看的《辐射76》出来,XGP的未来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我们倒过来看看B社背后的老大Zenimax,就会发现。他们能被微软收购,纯粹是因为自己作:《辐射4》剧情,搞砸了;搞砸之后还要搞《辐射76》;《掠食》刚发售游戏坏存档,《狂怒2》又卖不出去。再砸招牌就没得砸了,连脸都不要了。这B社连带Zenimax背后的这点工作室,本来就是长时间高成本,专门针对单人玩家体验。找个像微软这样的金主当靠山,至少可以保证温饱。

不过微软跟他比起来,也是半斤对八两。本世代的微软,前期运营约等于梦游。由于微软战略重心远离游戏主机等硬件,他们在Xbox ONE发售期间各种吃亏。一个游戏主机,卖点居然是网飞会员,难不成玩家要用遥控器玩游戏?关停工作室、主机定价过高、游戏太少,导致Xbox One差点沦为客厅机顶盒。最终让索尼以吉田修平为主导的PS4团队,用实打实的游戏阵容抢走了不少玩家。

不过本世代,微软有一个特殊的优势:云游戏。微软的云游戏服务xCloud即将在今年加入XGP会员服务。这一决策结合之前Xbox游戏可以无障碍PC游玩,玩家可以在可见的未来里,随时随地开启自己的游戏体验。前提是微软还有手机业务的话。

这样的剧情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微软之前通吃PC平台,也采用了一样的战略:Windows操作系统与技术基础服务商Intel组成了商业联盟。微软负责终端的系统,Intel负责源头的CPU。操作系统更新换代,CPU同步技术革新。最后负责生产电脑的硬件厂家,就会被两根无形的绳子牵着鼻子,走来走去。

游戏主机本质上一种是价格敏感的硬件产品。玩家会因为涨价10美元选择不买游戏,也不太可能接受为了玩买断制游戏,一次性投接近5000元的成本。因此随着硬件规格的不断提升,游戏主机的硬件之战,最后也会成为利润微薄的红海。在这种贴身肉搏、一分一毫都要打的血肉模糊的战场中,谁是赢家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

面对这种毫无意义的战斗,微软势必要开拓全新的思路。通过全方位的吸收内容制造商,就等于掌握对市场的话语权。虽然现在微软相对大度的表示,贝塞斯达旗下的PS5独占作品依旧可以享受限时独占。但是对于像索尼这样,利用独占抢夺内容供应渠道的厂商而言。即掌握内容、又拥有平台的微软,就是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把刀。

按理来说,索尼跟微软比,开发人员也比较多,理论上是输人不输阵。不过这段话,似乎不太适合SIE的日本工作室。从2019年开始,索尼就一直表示要对工作室进行“结构性调整”。这SIE日本的规模,都快赶上了自带甲级战犯的顽皮狗以及爱涂奶油的圣莫尼卡工作室了。可是这几百人的日本工作室,做出来的东西是在太弟弟了:

《血源诅咒》?那是合作的。《食人的大鹫》?上田文人早就脱离办公室了。《大众高尔夫》?还没有乔尔夫出名。对于SIE日本工作室来说,这几百人的规模,不做一个3A级别的作品,从商业上是真的说过不去,然而他们已经说过不去了十几年了,很有平成时代的精神。

本地员工不争气怎么办?索尼遵循日本祖训,开始了“脱亚入欧”:2012年,SIEJ成立了ASOBI TEAM,让SIE伦敦工作室的Nicolas Doucet负责。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结果这位直接把自己的上司和公司给超度了。

ASOBI TEAM 制作的VR游戏,在当时还算冷门,游戏的MC评分冲到90分。Nicolas 直接担任SIE日本工作室的总负责人,ASOBI TEAM在PS5首发的免费playroom游戏评价也不错。一个小工作室干的比大工作室还靠谱,索尼琢磨了一下,直接把日本工作室给扬了。

不过索尼现在真的输了么?好像也未必。根据安培分析近期的数据显示:2020年,主机游戏总收入约539亿美元,增长了19%。索尼在2020市场占46%,比起2019年下降了3%;任天堂方面,因为NS,市场占比达到31%。微软努力了半天,也才争取到23%。这也难怪微软没事自己就要整天强调游戏“哪里都能玩”,因为主机这一块,他还真的玩不过。

看到这里,微软之前收购B社背后的Zenimax,实际也是情理之中:微软强势的宣发,并不能掩盖公司内容贫瘠的事实。不管是《控制》还是《腐烂国度2》,都没能带来玩家和热度。作为内容足够充实的电子游戏活化石,尽管B社不会迅速的带来流量,却可以带来数量充足的忠实用户。考虑到目前的次时代刚刚起步,收购Zenimax确实是一个稳健的选择。

而索尼的大裁员,也并不是气数已尽,更不是什么罪大恶极。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对于次时代的游戏来说。索尼现在缺的不是市场,而是能够让玩家上手的话题性作品。既然大作不能高效率的产出。倒不如走短平快路线。用精简的团队搞出点甜点级游戏。只不过留给他们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因为B社今年以后的游戏,可能就要开启独占模式了。那个时候,留给索尼选择的队友,可能真的没剩几个。

2021年的次时代之战跟以往相比,味道有点寡淡,不过玩家应该会明显体验到御三家的不同差距。索尼的硬件和第一方,微软的会员和大作,任天堂的NS和社区。每一家都在给玩家差异感更强的选择,哪一家的选择才是正确的,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不过话说回来,还是路由器比较好卖。

言之游理是档新开的节目,在这里我们会聊聊游戏、聊聊文化、聊聊生活。感兴趣的话记得关注和点赞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