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道德经本义 第一章 道名皆玄
第一章:道名皆玄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又(甲本作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又(甲本作有)玄,眾眇之門。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西周早期的字形如下:
道字由三个字组成。一曰行,二曰目,三曰又(手)。
西周行字
甲骨文目字
甲骨文又字
甲骨文手字
行即天地运行之经纬。竖者为经,横者为纬;竖者为阳,横者为阴;阳者动而为机括,阴则承阳以化成。
道之行(道之经纬)出于宇宙原理,先贤称之为《易》。《易》有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歇,故得其名。
道之行,讲的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原本的法则,而不是道理。说句实在话,道爷很忙,分分钟都在教大家怎么做人,哪会有时间跟咱们讲道理。
目字象人的眼睛。天地之光从宇宙的深处出发,与眼相触而化为心之幻影。幻影真实如初,如影像般模拟了外界的实在,不增不减。关于这个“道之目”,《德经·和光同尘篇》会对其进行专论。
《春秋·繁露》认为:目者,偏辨其事也。《周礼·天官·小宰》又载: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
道即分经纬(行),又有纲目(目)。道的法则可由一而二,由二而三,由三而化万物。道之目是道之行经过万千演化后的分门别类。
道之目,讲的是这个宇宙的现实镜像,身边的花花世界,而非道的全部。以有限的知识而丧失对道的敬畏,是对道爷最大的污蔑。
又字意即再一次,重复发生。《说文解字》认为又字即是手字。手字的甲骨文有三个分叉,古人不解其意,解成“以指記數者。或全用。或用三。略者言其大略。”如看官对《易经》三生万物理解不深,可以借用数学中的分形概念加以理解深入。人生而有头脑四肢为五,手则有五指。树亦有干,干上为枝叶。
道之又(手),并非指简单重复,而是指《易》的演化迭代。
《易·说卦》言:艮为手。艮从目从匕。匕字的甲骨文上下颠倒便是又字的甲骨文。匕即目下之又,即对道的演化。匕而又匕成比,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繁花争竞的转折点在春天。艮卦在东北指代春初。道之又,并非指简单的重复,而是指迭代演化。万物所能重复的,只有道之行,道之经纬。
道,既有经纬,又含纲目。万物含道而生却物物有别,道化万千而表象迷乱人眼。
与艮字相反,道字的又字在目之上,又字是匕字的颠倒,故而道的经纬、纲目、演化全部归而至目,是为道变之初。
道变,则道可道。
可,古字同肯,肯同肎ken,意思是骨肉链接不断。
道可道第二个道字,与第一个道字解释完全一样,没有任何不同。这三个字若连起来理解,就非常不一样了。道可道,是指道接续道。道归化至目,而后接续的道,是“非恒道”的。
非,甲骨文是这么写的:
非,违也,即背对。非字与“为”字作比对也很有意思。
古说文解字将为字的字型演变成了与非字正好相反:
说文将“为”字解释成母猴,引申之意即为阴阳配合。
为字的甲骨文是这么写的:
甲骨文的为字,上为又字,中间为目字,可以组成一个简化版的“道”字。下则为艮匕的比字。综合起来即是万物依照道而演化。上承道而化万物的是德,道动而德应,故为道德。无为即是以德配道,这个咱们在德经篇再详细论述。
非字为相背而行,为字则是相向而行。
恒字的甲骨文是这样的:
恒字先古指代弓箭的弦围绕中心轴振动。现代文恒字左边是个心,右边是个月,上下两横。月亮重复性的阴晴圆缺是为恒。
论语中有说“道,亡而为有,虛而為盈,约而為泰,难乎有恒矣。”孔子又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孔子说,善与恒,不是绝对的,是帶有缺憾的,带有阴晴圆缺重复的善,已经很不错了。
那么“非恒道”的意思,结合上句来看,即与道接续的道,会发生与道相反的现象,而有了道反之非,就会出现围绕中心轴摆动之恒。道非,非道,终以恒归于道。
道者,反之用也,道消涨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名这个字的组成,一个是夕字,一个是口字。夕是太阳落山。太阳落山后,事情告一段落,有所成,才会被认识的到,感知的到,探测的到。比如黎明时沐浴雨露的花骨朵,如果我们驻足观察,有可能迟迟没有动静,随后失去了耐心,生气走了。等傍晚再回来看,哇,这花开得好漂亮。道就像这样,道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你我。万物在道非,道恒,道道的影响下,处于不断演化变异之中。而描述万物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演变前后结果的变化,即是名。
道是这世间的原动力,名是这璀璨宇宙的瞬间定格。道和名,一个讲的是逻辑规律,一个讲的是结果。结果永远处在变化之中,生老病死,阴阳转换,从不停歇。
《文子·道原》论名:“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成字由戊和午组成。戊字即来自各方的兵戈勾绞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种平衡。戊字又是十天干之一,位在中央,为中央土。午则是十二地支的正中,表示正午。所有名相,皆为各方力量暂时平衡的结果,是各种因素相互叠加所呈现出的状态。名是状态的表达。
那么名后是否也会接续呢,接续的法则是否与道相同呢,这里就讲了,名可名,非恒名。道这个法则的结果,或者说万物混混交杂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也会遵循名反,名恒,名名的法则。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对于这个无字,辞书之祖《尔雅》解释成虚无之间。虚是高塔。所谓虚无之道,上通元气寂寞也。大白话来说,虚无之道即是宇宙的原动力。
虚和无是对立的,虚是动的,无是静的。这句话放在在以前很难懂,但是大家现在已经能够接受无线电的概念,就可以將其简单比喻成虚生成信息,无接受信息这个概念。当然虚无不是无线电,虚无是各种未知的、可以探索的元气交互。
《道藏歌》也有提到了虚:“提携高上賓bin,反吾素灵房。道场灵沫內,高歌登大虚。”这里的大虚指的是昆仑虚。中华古代的神话里也有玉虚宮。
对于“有”这个字,南梁字书《玉篇》认为有就是果也,得也,取也。有讲的是事情的结果。
道是必然存在的宇宙逻辑,名是有成后(暂时的)才能够被探测,被识别的具体事物。名前加一个无字,讲的是可以被探测,被识别的信息交互过程。有名则讲的是可以被探测,被识别的信息交互的暂时的结果。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这里需要注意,这里讲的不是无道有道,而是无名有名。说明道可以化身万千,而一旦从名相开始,无论是无名,还是有名,都是可以识别,可以探测,可以对其短暂变化的状态进行描述。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欲字可以拆成谷,欠,心。
谷就是是缺失深陷,也可以引申为压缩。
说文解字注欠字:志疲则欠,身疲则伸。人的全身骨骼肌肉在收缩时费时耗力,故会感觉疲劳。人的志气精神极度专注,精神也会觉得困乏。肌肉收缩与精力集中,既如拉弓一般,也像被外力极度压缩的气囊,在费尽心力压缩获取之后,借用了过多外在的力量。人在觉得疲乏时需要将之还回去。
故而欲的本质不是别人欠我,而是我因欲而欠了世间。
眇字是细微的意思。《前汉·昭帝诏】里有一句話:“朕以眇身护保宗廟。”昭帝很谦虚地说自己能力低下,当然这是对他祖宗说的。
噭jiao就是哭声沙哑的样子,可以引申为相对的事物相互碰撞后的效应。
恒字字先前讲过,就是月亮的阴晴圆缺,弓弦的左右摆动。
无与虚相对。无这里引申成了信号传播到无的过程。有是结果的状态表示。
综合起来看这句话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
无欲即弓弦在正中,万物恰巧还原了其本来的面目,而万物的本来面目可遇不可求,渺渺然难以被人察觉,故而叫观其眇。
有欲即弓弦借用了外力而绷紧,等到外力消失,弓弦恒的本质会将外力予以释放,从而向其本真运动。弓弦释放外力的过程,是外力转化为弓弦的力而弓弦的力再次转化为弓箭运动的过程。故而有欲观察的是万物之间相互接触碰撞转化的规律。
信息交互,虚无相对,环境与人的动态反应,万物之间的因缘际会与转化,皆出于名相,皆可分为对万物本质与相互作用的观察。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
胃字讲的就是动物的胃,后来引申成了仓库,天仓。
而异字,从反巳从共。巳的古意为胞胎中生长的婴儿。巳为生出,反巳为生入,生入则入于胃。故而繁体字胃字与異字都有共同的字根“田”。
异字下的共表达的即是和而不同。同一个仓库之下,万物有别,却有共同的根。
无名表达的是万物具本性而未与外界反应的状态,有名表达的是万物与外界相互作用转化的状态。万物有其本性,外界亦有其本性,万物与外界相互作用转化又出自于本性,故而叫异名而同出。
无名、有名只是描述这个宇宙的两个子集。这两个子集共同定义了万物。
玄之又(有)玄,众眇之门
玄字很有意思。甲骨文是这么写的:
商代晚期是这么写的:
而华夏传说的女娲伏羲图是这样的:
太阳与九大行星的动态图是这样的:
印度的吉恩宁玛神像:
《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哭丧而泫然流涕。这里的泫然就是鼻涕眼泪裹夹在一起流。咱们再看看太阳系,是不是也是太阳裹夹着九大行星一起运动啊?玄就是这么个意思。
反观所谓的巴比伦或印度文明,他们所造的神吉恩宁玛,其交尾的状态完全是淫乱之态,看上去却像两位淫荡之神,根本无法表达出道可道名可名的不断循环演化的状态。
古代文化,到底是谁抄袭的谁,一目了然。
玄之又(有)玄。帛书甲本作有,乙本作又。根据笔者判断,乙本还原度高一些。有与无相对。无是过程,有是瞬时状态。无是万物本源,有为万物互相作用的表述。
如作有玄,则玄为“噭”不为“眇”。实际上眇为万物,噭则是万物之动。两者同出一体,故不可分。
而作又玄,则可完整表达道的无限递进演化。
为了加深大家理解,咱们在这里打个比方。
数学中有一种分形法则,它通过将简单的数学规则经过无限次迭代之后,结果会表现出整体的相似性。分形的基础算法是这样的:
先设定一个起点,然后再设定一些参数与规则用来决定第二点。第二个点被计算出来以后,则继续将第二个点设定为原点,然后用同样的规则,决定未来所有的点。
如果参数与规则选择的合适,你可以得到一棵树:
也可以得到一种螺类动物的外形:
然后我们再看看自然界中的叶子:
玄之又玄的世界法則,比分形规则要复杂得多。
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我们当下生活的有名世界,是对结果的反复迭代。万物迭代到最后,就形成了数亿亿计的微尘之物,所以叫众眇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