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刷手”的背后:商家所需 平台所困

500

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一件卖出上万件的产品,是如何做到无一差评的?美图、大众点评、携程等本地生活类平台上为什么你总能看到同一家的推荐?

其实答案很简单,在网络上,花钱找人刷点好评,便能够快速提升流量,赢得平台排名靠前的推荐位,为自己的店铺、产品引来客源,带来利益。

而平台高速发展后滋生的黑灰产业链条,给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互联网平台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严重损害。

大众点评管不住“眼红”的商家

在早期的大众点评中,商家刷好评的行为是层出不穷的,即便是一家新开的店铺,只要愿意出钱,便可以将自己的店铺刷到前列。

但是这种乱象并未持续太久,大众点评也确实做出了整改,但是面对平台上亿的月活,又有几个商家不眼红?

于是,大众店铺的商家以及一些职业“刷手”开始随着平台的改变进行升级。

据“百略网”了解到,目前常用的可以得到好评的办法有三种。

首先就是用户的真实好评,但是这一点对于商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做到让顾客主动发表好评,并不容易。

其次是利用平台“免费试”活动(原“霸王餐”)刷好评。用免费或低价的方式邀请用户体验,而大多数人也会本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原则,给上好评,即便有一部分人不给予好评,也不会给出差评。

还有就是找职业“刷手”。他们手上会有一些微信群,微信群里全是专门做好评的高等级大众点评用户,这些用户基本上是朋友间互相推荐过来的。

而当某些商家有好评需求后,群主或者管理员会制作一个申请表格发在“刷手”群里,“刷手”们需要填写自己手机号和ID,以及账号等级截图,群主或管理员会“按需分配”给商家。

500

目前这三种方法中商家最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就是第三种,但这种也是违法的“黑灰”产业,为此也有不少企业受到了应有的代价。

近日,上海德麦文化传播公司被当地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10万元人民币。执法人员查实,这家公司在长达3年时间里,通过熟人介绍、互联网宣传等方式招揽客户,为一批商户开展“点评优化服务”,提升在大众点评上的星级。

此外,参与的“刷手”们也受到了惩罚,一大批用户在大众点评的等级被降至1级,禁发内容180天,还撤销VIP、取消相关权益等。

而数据显示,整个2020年大众点评共处理违规评价3369万条,处罚违规商户4.5万家,处罚违规用户4.4万个。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反映出的难道不是平台商家对于“灰产”的需求以及平台方的监管不力吗?

灰产需求不止在大众点评

疯狂的刷单现象不止存在于大众点评上,外卖平台、电商平台、旅游平台,都是重灾区。

“动动手指,在家轻松赚钱。”、“无任何经验也可赚钱”等等,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类似的招募信息,越来越多的业余“刷手”们,被话术、被利益诱惑后,加入其中,成为职业“刷手”,而这也是这个“灰产”市场能够持续火热的一大原因。

“百略网”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存有大批“刷单群组”,而群名称也以“点评福利群”、“多多互助”、“淘宝福利群”等为主。在群内,有群主以及管理员不停发布各种“任务”。大众点评、美图、携程等本地生活类平台的任务大多为到指定点进行签到、拍照,并且进行团购,为商家撰写好评,完成后就可以拿到佣金并退回团购款。

而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则还是以浏览商品、加购商品、购买商品、撰写好评为主,一单的佣金在5-15元左右。

500

500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业余“刷手”甚至并不了解其真实情况,以为这些活动是由官方组织才参与其中,并不清楚其实际上是违法的“黑灰”产业行为。

此外,“百略网”发现,饿了么、美团外卖、拼多多等平台上,“好评返现”也成为了卖家刷信的重要手段。一般在用户给予好评之后,商家会通过微信红包 、支付宝转账等方式返还现金。

500

有需求的地方,背地里都有交易。

虽然现在各大平台的监管正越来越严格,但还是无法杜绝刷单这一现象,而现在平台的做法可能只是让许多想要刷单的商家,增加了更多营销成本。

这些商家的行为,说没问题,但其实都是踩在平台红线的边缘,说有问题,商家的所有操作其实都是符合平台规定的,所以这就会造成最后吃亏的,只是那些被好评蒙蔽而来的消费者。

“刷单”本质上是危害了人们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信任。对于平台来说,需要也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监管去解决一些刷单等“黑灰”产业,而非等事发后进行“亡羊补牢”。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