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老师校长和学生一起吃饭

一起吃很难吗?

500

从周末开始,后台就一直收到“谈谈学校食品安全”的话题。

起因当然是上海一所还算知名的学校,使用了霉变的番茄,过期的五香粉,临期的半成品肉。然后依然是家长群情激愤,校长呆若木鸡,监管部门宣布介入,然后可能是全市范围内的大检查、大整顿。

我有一位在党媒工作的朋友,事情爆发当日就热血推文,平时写稿挺冷静的她,通篇使用了至少三十个感叹号,为人父母的同理心跃然屏幕上。

这事儿如果搁我孩子头上,我也揭竿起义。像我这种家校关系一直保持得很好的人,周末也密集追问了孩子几个问题:

“学校的饭菜新鲜不新鲜?”“调味重不重?”“能不能吃饱?”

官网上的菜单看上去是相当不错的。但这起事件证明,这些菜单可能就像是女同事朋友圈里的自拍,看上去令人心潮澎湃,真见面就心如止水。

媒体圈里也有冷静的朋友,生怕我们写文章“一杆子打死一船人”,言语激烈有失风范,于是提醒说“这是个案”。我说谈“个案”也未免太做作。你在网络搜索“幼儿园+食品安全”“中小学+食品安全”,你就会收起那些“个案”的念头:

从沿海发达城市到西部边陲小镇,从知名国际学校到小区里的“菜小”,从2015年到2016年,2017年到2018年,你总能发现类似的新闻,以及类似的处理模板——不信我先随便截张图:

500

这根本不叫个案嘛。这明明就是按比例发生的周期性事件嘛。而且还很公正:能覆盖全地域全阶层。

以前大家抱怨富人有教育特权对不对?师资好,硬件好,现在你看,在吃霉变食物上大家的孩子人人平等。

现在上海毫无悬念地开展了大监管大检查。那么,大检查之后,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能不能得到根治?

历史已经证明了它是一个“周期性事件”,如果套路和以前一样,它肯定还会“周期性”下去。

事件发生几天后,我有三个判断:

第一,“大运动”式的检查能够“新修茅厕三天香”,但不解决根本问题。有本事你天天按照这个规格检查下去。凡是搞“突击”的,都是为了短期效果的表面工程。哪怕是突击背单词,也会忘记得特别快。

第二,家长的“全情参与”也不会有什么大作用。哪位家长能一直做卫生监督员?是学校发工资,还是其他家长众筹工钱?就算有个全职妈妈肯干,那万一这位家长监督员被腐败了怎么办?这根本不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换供应商”听起来是个方法,但你家小区换过物业吧?新物业比老物业强很多吗?你能全程参与招标采购吗?你知道东边老虎吃人,西边老虎就吃素了?新供应商的老板就一身正气了?

所以,大整治、家长监督、供应商变更——这三个目前看起来最实在最可行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也是作用有限的。

怎么解决?哪怕没办法根治,能不能让这个“周期性”的频率不要那么频繁?说复杂特别复杂,说简单可能也简单:就是盯着责任方。

责任方就两个:学校和供应商

上海这家国际学校的校长,刚刚被解职。说实话,不冤。面对家长责问,他居然回复出:“你没做过领导吧?我都说过了会监督,你还要怎么样?

500

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表态。可能家长咄咄逼人的态度让他感到不适,但要求“只有做过领导的人才可以指责领导”是一个相当封建主义的表态,它暗示“平民百姓无权对当官的提要求”。现在老百姓已经不指望官员把自己当“公仆”了,但咱也不能那么明目张胆地把百姓当奴才对不对?

后面其实就是一个很具体的操作了,其实学校的责任不仅仅是“监督”,甚至还有“赔偿”。从合同的角度来说,家长是和学校签订的,学校是和供应商签订的,我在外面饭店里吃到发霉的东西还能退一赔十呢,怎么到了学校里就变成“你监管就好”了呢?

正常情况下,校长都出面了,总归要完成三件事:一、公开账本,有合理盈利也正常,家长也不会闹;二、追溯过往,表示道歉,制定赔偿方案;三、面向未来,宣布整改措施。

如果没有上面这些基础的表态,换我也会怀疑校方在保护供应商。比方说,可能供应商老板是某个领导的大姨子不好得罪,只能先说一些空话对付过去,毕竟你这个家长“没做过领导”,但供应商的亲戚是实实在在的领导嘛。

不是我小人之心,是这个表态太不恰当了。

怎么明确校方责任?

我现在又看到了一堆学校“邀请家长参与”——道理好像是对的。但我作为家长,检查孩子作业也就算了,现在又要监督学校食堂,你发不发我工资?这是学校的分内事,还是家长的分内事?出了问题到底是学校的锅,还是家长的锅?

会不会将来有一天说“你们家长也在的呀,你们也没看出问题呀!

我想说的是,家长在这件事情上,本来就不承担任何责任。就算来监督,那也不是本分。我偶尔打开手机关心一下,跑到学校看一下,那都是不在事件体系里的额外工作,不是整改项目里的必载部分。

发现问题靠家长,解决问题也靠家长,那校长干嘛用的?食药监领导干嘛用的?做领导用的?

我其实就一个建议:请老师校长和学生一起买饭吃饭。孩子吃啥,你也吃啥。孩子付多少钱,你也付多少钱。孩子吃霉番茄炒臭鸡蛋,你也一起享用。

在安全卫生领域,之所以领导和百姓缺乏共情,根子就是“特供”。你天天吃有机,当然不知道别人的菜都烂的;你天天坐小车,当然不知道地铁都多挤;你天天看报告了解社情民意,永远都不如自己体验一下更有同理心。

出问题的学校,大概率校长老师和学生是分开吃的。

孩子在学校食堂吃的24块钱盒饭,你自己都不肯掏24块钱去吃,是不是心虚?能不能做到同价同吃?

只要愿意这么干,我相信食堂就不至于太烂。这就是著名的“降落伞理论”:说是美国一家公司,降落伞的安全性是99%,符合规定,结果部长问,能不能100%?公司老板说,99%已经很了不起啦——部长说,那以后都公司高管试伞吧——随后降落伞的安全性就变成了100%。

不要去强调“家长的角色”,家长本来就不该在这种事情里扮演任何角色。家长需要的是交代,而不是工作。

至于供应商——说实话,再换供应商,家长不懂,也没必要懂。家长的要求就是:你可以挣钱,但不要挣黑心钱。老板是领导的二姨太都没关系,管饱管好我还给你发锦旗。

这个部分需要的是“准入”和“追责”:

准入,就“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为校园餐饮的供应商”,至少不能层层转包;追责,就是出了问题之后,有没有追溯一辈子的“黑名单”机制,有没有严厉的法律惩罚?

例如,明明知道食物霉变但依然给孩子吃,能不能算投毒罪?这个公司能不能直接罚破产?法人能不能终生禁入餐饮业,释放后别说包食堂,就算自己开个馄饨店都批不下执照?

不是我喜欢严刑峻法,问题是,这种时候不严刑峻法,难道是打算大赦天下吗?

额外提一下监管的责任。在这些事件里,监管扮演的都是“救世主”“青天老爷”的角色,我就搞不懂了:这些企业在你眼皮子底下干出这样的事情,看上去也是老吃老做了,你们难道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常规检查、临时检查、飞行检查都不如家长偶发的一张照片吗?

从道理上说,监管也应该先道歉,再干活。煤矿出事了,安监局长可能引咎辞职;餐桌出事了,道理也一样。

最后还是回应一下“你要我怎样”的校长吧。

如果我在现场,我会说,我要你花同样的钱,和孩子吃同样的饭。我希望在学校未来的整改措施里,能看到你经常捧着盒饭和孩子其乐融融坐在一起聊天的场景。

我孩子的学校也做了自查,声明里最让我信服的一句话是“我们全校老师、食堂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同吃一锅饭”。

别说“你是领导你很忙”,你是这些孩子的校长。你只有亲力亲为,才能挽回人们掉到谷底的信任。

我要你怎样?就是这样。

一个背景声

“我当过领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