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时,小龙虾只有南京一带的人吃,后面信息交互、物流发展,它才成为爆款美食
【本文来自《欧美有机牛肉日本和肉卖天价,中国原生态羊牦牛却卖不起价格,中餐怎么“走出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记得小学时,小龙虾基本只有南京一带的人吃,是最便宜的虾。后由于信息交互,物流发展,小龙虾开始成为全国性爆款美食,身价大涨数十倍。
小龙虾便宜时,没有养殖的,都是在湖塘水沟里捉来卖的。初一夏天,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在小河沟里钓龙虾,一下午能钓七八斤。后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之后,龙虾主要靠养殖才能满足需求。原生的就会卖的贵?
比起炒作原生天然的概念不如推进培育出更符合我们需求的动物品种。比如我们东亚人做牛肉,一般习惯都要全熟的,那自然脂肪含量高,且分布均匀的日本和牛更符合东亚人的口味,更嫩更香么。但和牛也不过是一战后日本人从青岛运回的德国种牛改良得来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品种改良,让产品更符合我们的饮食和烹饪习惯呢?
另外只有烹调简便,且味道不错的食物才能推广开。你即使每天都吃的起溏心鲍鱼,佛跳墙。没雇个专职厨师,你还能天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