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的一点建议

500

《李焕英救不了内容创作的崩盘》 这篇文章中,我随口回复了几句,没想到收到某位网友的强烈攻击。由于篇幅问题,我把我的思路整理了一下,单独发了出来,请感兴趣的各位网友商榷。

网络文学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是稀缺资源,拉到盘子里都是菜是必由之路。但是,时至今日网文已经事实上成为了大众阅读的主要渠道,很多当初“行之有效”甚至是“千锤百炼”的做法,其实已经到了应该“与时俱进”的时候了。

即便是小白读者,也非常清楚网文最直观的困局:一是眼花缭乱找不到好书,二是作者为了挣钱花样百出,更新第一粗制滥造——这两点其实是“一体两面”的恶性循环(不展开),结果就是读者觉得“神作越来越少”,作者看来“专心写作毫无前途”。

回复里就不多说了,但我有两点看法请各位网友斟酌。

1、免费上传和免费阅读继续保留,但把“免费作品”和“VIP作品”彻底分割开来。

2、作为相应的措施,缩小VIP作品的数量,提到VIP作品的门槛——简单说,就是让VIP作品达到或接近实体出版的水平。具体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1、VIP作品必须全本写完并投稿供平台筛选;2、VIP作品的上传完全由平台按规定时间完成;3、作者享受保底稿费,并与VIP作品的阅读总量挂钩;4、平台对VIP作品的数量进行总量控制,责任编辑(或固定书评作者)必须确保每部作品都有三篇以上的“编辑推荐/评论”,并在作品评论区置顶。

——这些做法未必能立竿见影地提高网文的整体质量,但是,必须的门槛和必要的积累,这是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毋庸置疑的基本常识。因此,具体做法可以商榷,竞争环境也可以通过行业规定甚至法律层面来解决,但必须改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国家政体都是如此,何况一个“文艺领域”?

原文中的@多特雷迪奥 网友完全是站在网文作者的立场,而且是“小作者”的立场。所以这位网友其实已经预设了立场,自带了偏见,对我提议的任何解读都是尽量往极端上走。(他的回复可以点本文开头的链接查看。)

VIP作品达到或者接近实体书出版的水平——很显然,所谓“让”,就说明这只是努力的方向,显而易见这是理所应当的发展方向,不然呢?网文永远且必须是快餐食品?即便是快餐食品,更卫生更营养不好么?何来“必须达到”?何来“扼杀了99%以上的作者创作热情”?该网友是不是过于极端,不言自明。

——同时,为什么作品水平提高了,收入反而会“微薄”了呢?小作者的数量越多,垃圾作品订阅越多,大神作品的订阅就越多?这是什么逻辑?劣币促进良币?平台的作品数量越多(不管质量),读者就越多花钱就越多?这是当读者白痴么?

1、VIP作品必须全本写完并投稿供平台筛选——这一条就是为了实现上面目标的初步措施。说白了这个要求就是“存稿存到完本”。只要是统一的标准(公平对待),这个要求很过分?这个门槛高不可攀?哪个作者是先辞工再开始码字?写作之前就“正经日子不过了”?哪一个靠码字为生的作者不是网文收入稳定了才辞职的?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本事写出“能够维生”的网文,那种有头无尾的太监VIP,作者收入不够烟钱就扑街,这样的结果对谁有利?作者?读者?平台?同样和上一条的疑问,这些扑街文难道不是分数和摊薄了好作品的眼球和收入吗?这是当作者白痴么?

——目前已经是大神级的“白金作者”?这些人已经不存在也不需要“门槛”了,不是么?平台完全可以区别对待,不用写出全文就签约,甚至单独签特殊条款的合约,最多定一个固定标准(作品和收入的数量)就OK,很难想到还是很难做到?实体出版就一直是这样操作的:大部分情况是全本投稿,少数大神一个字没写就能收钱,有什么问题?

2、VIP作品的上传完全由平台按规定时间完成——这位网友的阅读理解有问题,我就不多解释了。简单说,如果你的免费作品被看中了,那么要做的首先是“停更”(也可以不停,损失的是作者自己),其次是作者“完本”,然后是“交平台审核”,最后是平台签约然后按“每天N~M章”的规定速度上传到平台供读者订阅。。。“20个小时内上传完全本书”?就算你做到了(有存稿),对平台有什么好处?传得越快读者越是拼命交钱?我很好奇这位网友是怎么想出这个逻辑的,这是当平台白痴么?

——补充一下,只要全本在手,更新速度就可以得到完全的控制。至于由作者还是平台控制,这个倒是真的可以商榷。我仔细想了一下,就目前的情况,完全可以交给作者(其实就是旧规则)。网文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更新就是王道”,对作者而言“订阅就是王道”,更新速度和总订阅量(也就是收入)肯定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更新速度由作者控制,那么损益自负,少了争议和纠纷。另外,作者可以在更新过程中修订作品,但平台可以限制(修订后)增加的字数,比如五百万字作品可以增加五十万字篇幅(举例而已),更多字数的订阅收入归平台或大部分归平台,这样就可以有效限制作者灌水,避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有这个功夫不如写新书)。。。

3、作者享有保底稿费——这同样是为了和“全本上传”配合的措施,当然是按字数统一标准支付。你不是说害怕“日子过不下去”么?只要签约就有收入不好么?至于作品的总收益,完全可以和现行的订阅分成一致,只要作品的订阅收入超过了保底稿费,多出部分仍然按原样支付给你。。。

4、收入VIP的阅读总量挂钩,内容好的作品收入高,有什么问题?上一条已经说得很清楚,不必废话了。我的这一条建议核心其实是后面的“编辑推荐”,这其实就是一个平台推荐和增加(无名作者)曝光机会的措施。虽然编辑的口味未必适合每个人,但这本身就代表了编辑选择的慎重和认真。作品是否受欢迎肯定是编辑的业绩指标,不靠认真写书评推荐提高自己的口碑,而是信口开河忽悠尬吹,显然不符合编辑自身的利益。从这个角度,编辑的评价即便不合(自己的)口味,但参考性和可信度必然大大增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

——简单来说,我的提议和现有的规定只有一个核心的区别,那就是“要签约么?写完一本书”。我认为对于新作者或普通作者(比扑街稍强),这个门槛实在是很低很低了。如果连一本书的写不完或者写不好,仅仅靠一个脑洞和神马“黄金三章”,就算拿到了签约资格,又有什么意义?作者的一点点订阅收入够生活?读者就爱看个开头?网站就靠这些太监文或者烂尾文汇聚人气?

至于平台编辑的审阅水平能不能达标?坦白说,十年前未必,但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这么多网文的“熏陶”,中国网文界应该不缺乏足够的人才了。美食家的数量从来都是远远超过大厨师的,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和逻辑。再加上过渡期的调整,平台要组织起一只“有眼光”的编辑团队绝不困难。单独一个编辑或许有偏颇,但一组人共同审稿(比如“历史一组、二组……N组”)肯定要准确得多。从作者的角度,可以定向投稿(参考某组的口碑口味),也可以随时另投其他平台,实在不行先走免费通道,有什么问题?

除了这一点,我的其他建议其实都是一个“衔接和配合”的做法,任何一本完本并签约的VIP作者收入一分钱都不会少,只不过变成“保底+订阅”而已,懂?作者哪里会吃亏?相反,新作者和小作者由于有“保底稿费”,实际收入反倒很可能高于现有水平,难道不是吗?唯一吃亏的只是那些“太监作者”,或者水平太烂通不过平台审核的垃圾书,难道不是吗?由于是“全本审核”,比只有一个“神作开头”的作品,编辑可以做出更准确更可靠更全面的判断,难道不是吗?

目前多数作品的质量不够高?能签约的作品太少?放松一点尺度很难做到么?什么叫“总量控制”,懂不懂?全本上传作者权益如何保护?版权法听说过?不完善可以修订,没错吧?我也说过了,只要通盘考虑综合各方利益,那么行业(不限于单一平台)规定甚至法律措施都可以做保障,不然呢?举例来说,完全可以由国家或第三方建立一个“版权存档库”,内容不对外展示仅作为版权争议的证据,也不用限制在网文,任何文艺作品都可以这样存档备查。。。目前的数据库技术完全不存在技术难点,实施成本也很低,即便是收取很少的费用(不到十元)就可以维持营运。关于这一点,可以另外讨论。

——我特别强调了,在数量已经有富余的情况下,提高作品的质量是必由之路。只要是收费作品,作者数量绝不是越多越好,14亿作者+14亿读者是什么局面?自己吃自己?打个粉碎性骨折,10万作者每天写多少字?一个读者能拿出多少时间(不考虑金钱)读多少书?该不该考虑这一点?事实上,即便砍掉一半网文(无论免费还是VIP),在总量上也绝对可以满足绝对大多数主流或“非主流”的阅读需要了,难道不是么?

最后强调一遍,任何好作品和好作者,在我的提议下都不会有任何损失,为什么要跑?平台为VIP作品的质量担保,“凡是VIP必全本”,读者为什么要跑?平台的口碑和质量上升,为什么不干?VIP作品数量减少了一部分,而神作大作的订阅增加,大神为什么要跑?新作者小作者不用到处贴广告,专心写作(让平台编辑满意),一旦成功收入可以得到更高的保障(保底),为什么要跑路?除了那些不肯认真学习锻炼沉淀积累,指望靠一个脑洞就成为“爆款”,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真吊丝,谁会不愿意?不服气就接着来辩,OK?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