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

本文首发公众号:栩然说

1

1950年的9月至10月,无疑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最艰难抉择的一段时间之一。

自夏季朝鲜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一直高度关注。

金日成想要武力统一朝鲜半岛,毛泽东一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而且中国当时的战略重点也不在半岛,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搞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要筹备渡海作战,党内也还在深入开展整风运动,实在是很难兼顾到那去。

但当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们还是提前做了很多军事上的准备,以备不测。

一开始,战争基本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朝鲜人民军仅用了几天时间就攻下了汉城,之后也是节节胜利,但从7月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开始武装介入后,形势就开始出现逆转。

特别是,9月份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压力骤增,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

多说一点,关于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国内实际上在8月下旬就作出了极为精准的判断。8月23日的晚上,周恩来就带着总参作战局的人去向毛泽东汇报关于朝鲜战局的研究成果,明确提出:敌人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最大。

可笑的是,当时的美国军方,还以为自己制定的仁川登陆计划别出心裁,神不知鬼不觉。这也说明,当时的我们虽然武器装备比较落后,但在军事思想、谋略等方面,其实非常领先。

然而,判断出美军将要在仁川登陆,并且提前将此信息告诉了朝鲜,并没有阻止战争向最坏的情况发展。

美军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现代化武装,很快将朝鲜人民军击败,10月份更是悍然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在苏联拒绝直接出兵的情况下,金日成甚至已经提出要在东北建流亡政府的想法了。

摆在我们面前最难的问题出现了,要不要出兵朝鲜?

现在的我们当然已经知道结果了,但在当时,从美国到苏联甚至于党内,很多人都没办法做出判断,美国甚至一直笃定:中国不会出兵。

如果彼时的美国政府能确定中国出兵朝鲜的决心和意志,很可能决策也会不一样了。

1950年10月2日,国庆节的第二天,毛主席致电斯大林,提出准备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

结果就在当天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因为多数人不赞成出兵,这封电报竟然没有发出。

由此可见,当时关于是否要出兵朝鲜,特别是直接和“地表最强”的美军开战,存在的分歧和争议有多大。

在之后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更是震惊地发现,很多领导人都对现在出兵朝鲜持怀疑和反对态度。而更重要的是,军队领导人几乎一致对与美军作战表示没有把握。

时任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后来回忆,当时大家在会上发言的基本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但毛泽东的态度是坚决的,和以前一样,关于出兵朝鲜,他很可能是经过了非常长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

我看到的一本书里曾经这样说过:毛每逢大事,闭门不出,深思熟虑,把所有可能遇到的不利情形都考虑进去,然后予以逐步施行。

毛泽东在持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不愿出兵的同志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彭德怀赞同毛泽东的意见。他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果让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晚打不如早打。

10月5日,中央决定,成立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兼政委。同时派遣周恩来、林彪到苏联,协商有关装备问题。7日,毛泽东请苏联大使转告斯大林,初步决定出兵朝鲜。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对于打和不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最后才下了决心。”

13日,苏联大使将毛泽东的决定报告给斯大林,尽管斯大林对此将信将疑,但他还是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金日成,要金日成暂缓执行要他北撤的电报。

14日,斯大林得到了周恩来的正式通报,这回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几年后,当时在场的陈毅回忆说,斯大林被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今天看来,导致中国出兵朝鲜的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敌意行动。朝鲜内战爆发后第二天,杜鲁门即派第7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如此明目张胆地侵犯中国主权,当然使中国无法置身事外。

就像中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发言所说的那样,“能不能设想,因为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就有权占领法国的科西嘉?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特别是仁川登陆后,美军越过三八线,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边境。这使中国切实感到了战争的威胁。

事实上,关于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毛泽东曾经在当年的10月27日做过一次深入的阐述。

那天,毛泽东邀请周世钊来谈论宗教问题,周世钊问:主席今天为什么有这种闲情来谈宗教与哲学的问题,朝鲜局势不是很紧张吗?

毛泽东说:朝鲜局势日趋紧张,这段时间我们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有很多天是睡不着觉的。但是,今天我们可以高枕而卧了,因为我们的志愿军已经出国了。

他说:

“我们急切需要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有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抵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有困难。

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们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

在志愿军的英勇作战下,美军不得不黯然接受了那个他们不想要的结果。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近70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就像有人说过的:一仗打出了50年和平。

什么是着眼全局的战略眼光,什么是超越历史的思考判断,这就是!

 

2

志愿军渡江之后,因为美国空袭严重,苏联援助未及时跟上等原因,补给比较困难,再加上美军在战争武器上的巨大优势,一段时间里,战斗打得很艰难。

但志愿军很快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也找到了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劣势,在不利的条件下,越打越猛。

1950年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刚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魏巍接到了一个任务,他和新华通讯社的同志于12月中旬前往朝鲜碧潼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

他们在那里和很多美军战俘进行了谈话,这些俘虏不少参加过二战,打了德国打日本,本想歇歇了,可又莫名其妙被征召来打朝鲜,有较强的厌战情绪,同时这些人也都普遍感到,他们遇到了世界上最不怕死的军队。

完成对战俘的调查后,魏巍等人给总政写了一个详尽的报告,报告完成了,魏巍却没有回国,他上了前线,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

因为他想要搞明白,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什么那么英勇,硬是不怕死呢?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怎样产生的呢?

他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志愿军军营,走向战场,深入一线地去了解和采访了很多志愿军战士。

在3个月的时间里,他看到志愿军战士在艰巨的战斗和艰苦的环境里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比起此前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表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伤员随队作战的人数比住院疗养的还多,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空前的。

魏巍后来回忆说:这些志愿军们由于岗位与能力的不同,认识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于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这基础上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

1951年3月,魏巍返回祖国后,根据朝鲜的见闻和感受,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11篇战地通讯。

稿子写好后,魏巍先将其交给了《解放军文艺》主编宋之征求意见,宋看后激动地说:马上送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邓拓看了后十分激动地说:好几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好文章了,它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志愿军战士最崇高的奖赏。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高规格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毛主席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第二年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文代会上对魏巍说:我感谢你为我们的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内部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鼓舞和感动了无数人。

从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

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课本,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500

 

3

这篇课文,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学过。

因为,这篇课文从教科书里删除,基本上要到2000年以后了。

前几天,人民日报的公众号重新转发了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都写了什么。

其实这篇文章篇幅很短,所刻画的人物和故事也非常精炼,据魏巍说,他是从几十个素材里,最后才选了这几个他觉得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说是故事,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比如,文章里提到的松骨峰战斗。

这场战斗在11月底打响,是抗美援朝战争早期最悲壮的一场战斗。

按照志愿军总部的部署,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于11月25日晚全面打响,其中38军是第一线迂回部队之一,他们成功穿插到了敌后,切断敌人后路,敌人为了打开生路,疯狂扑向我军阵地。

由第112师335团1营3连扼守的松骨峰,是敌人争夺的要点,美军集中了32架飞机,1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和千余步兵向该阵地发起猛攻,我军伤亡严重。

排长牺牲了,班长代理,班长阵亡了,就由战士接替,甚至连炊事员、通讯员都上了阵,最后当3连仅剩7人时,依旧顽强守着阵地,击退了敌人进攻。

这场持续8小时的激战结束后,112师长杨大易来到3连阵地,阵地前堆满了几百具美军尸体和打坏摔碎的枪支。牺牲的3连官兵,有的紧紧握住对人的机枪,有的嘴里衔着敌人的耳朵……战士邢玉堂、2排副排长王健候等中了燃烧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带着火扑向敌人,用身上的火和敌人同归于尽,战斗结束后,他们身上的余火还在燃烧。

志愿军司令部授予了112师335团1营3连集体特等功嘉奖,38军授予该连英雄部队称号。

事后,杨师长含着眼泪将他所看到的这一终身难忘的情景告诉了前来采访的魏巍,并陪同他重返3连阵地。

尽管3连在战斗中除了牺牲和重伤被送往医院的,仅余一名通信员,却圆满完成了阻敌于松骨峰的任务,为赢得整个战役做出了重要贡献。

至12月12日,历时半个多月的第二次战役以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部领土,并将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自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一带而圆满结束,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38军也因为出色的完成了迂回、阻敌的任务,赢得了万岁军的称号。

魏巍后来回忆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我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这样的一种感情,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次我到朝鲜去,在志愿军里,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我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

500

3

很多年过去了,我们至今仍不能忘记有这样一篇文章,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至今读来仍让人热泪盈眶: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享受和平的生活很多年,我们很多时候都早已忘记了战争的威胁,觉得这些离我们十分遥远。

但事实上,战争从未消失,危险从未远离,我们之所以能不用担惊受怕,是因为永远有人在替我们戍边站岗。

就像基辛格说的: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2月19日,官媒首次披露了去年6月中印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的先进事迹。

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

数百名外军士兵,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

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

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

祁发宝张开双臂挡在外军面前,大声呵斥:“你们破坏共识,要承担一切后果!”同时组织官兵占据有利地形。

500

官兵们组成战斗队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对方用钢管、棍棒、石块发起攻击。祁发宝成为重点攻击目标,头部遭到重创。

见此情景,营长陈红军带人立即突入重围营救团长,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摄像取证的肖思远也冲到前沿投入战斗。

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为救助战友牺牲。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这几个人都是新时代的烈士,更是新时代的英雄!

烈士陈红军,33岁,心理学硕士,牺牲时妻子怀孕5个月,遗腹子出生时,正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妻子说:“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烈士陈祥榕,2001年出生,牺牲时还不到19岁,曾写下这样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牺牲后,部队问他的妈妈有没有什么困难,母亲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想知道我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烈士肖思远,24岁,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牺牲当天,他还憧憬着未来:“她支持我在部队长干,我想娶她,给她做一辈子的菜……”;

烈士王焯冉,24岁,牺牲时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他奶奶今年七十多了,还一直盼着孙子回来结婚,怕老人伤心,全村人将王焯冉牺牲的消息一起瞒了8个月。他父亲对记者说:“我为儿子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骄傲。”

500

撼山易,撼中国军人难,历次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军队,狼性和血性代代相传。

 

5

上世纪40年代,抗战期间。

曾有记者到前线采访一位无名的军人。

他自愿到前线去组织游击队。

记者问他:你觉得,这场战争我们能胜利么?

军人说:我们一定会胜利!

记者接着问他:抗战胜利了,你准备做什么呢。

军人沉思片刻,然后说:那时候,我已经死了,这场战争中,军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读到,泫然泪下。

这就是那个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时代里,军人们的命运,也是他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军装,既然选择参军,就要将生死置之度外,无私无畏。

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去保护,去追求。

硝烟背后,是四个沉甸甸的大字:保家卫国。

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这种信念和渴望。

没有这种信念,军人不会抱着必死之心,走向战场。

我一直觉得,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机器永远会去挑选概率最大、最有可能的事来做。

只有人,会去选择概率最小的那条路,会不计成本代价去争取那最小的可能,会“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就是人的意志的可贵。

就像在2020年的那场战斗中,面对数十倍于己且蓄谋挑衅的外军,张开双臂,赤手空拳挡住外军越线的祁团长一样;像那个已经突围出去却又义无反顾转身营救的烈士肖思远……

人的意志能把荒漠变成绿洲,能让天堑变成通途,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2019年国庆70周年,现场直播阅兵仪式。

背景音乐是铿锵有力的《钢铁洪流进行曲》。

伴随音乐响起,几十辆飘扬旗帜的装甲车一齐开出。

这个画面,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因为我们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真的已经起来。

70年巨大成就背后,是无数个时代里,多少英雄的献血浇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这不只是歌词。这是最真实的历史。

 

 

6

今天,我们能够坐在暖和的屋子里,憧憬着工作与未来,不必担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亲人的离散,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他们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军人是干什么的?

战争年代,流血牺牲,为了打败侵略者,建立一个新中国。

和平年代,他们保家卫国,守卫边疆,震慑所有蠢蠢欲动的敌人。

在任何一个国家,军队都是国家暴力机器,只有在中国,他们叫人民子弟兵,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最需要的时候,最危险的地方,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永远都有他们的身影。

更不用说,新闻里经常出现的那些退伍军人挺身而出的事件了。

不管是当兵的,还是当过兵的,有他们在身边,我们就能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正因为他们的大义凛然,无畏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生活的风平浪静。

这个世界并没有变得那么好,在阿富汗、在叙利亚、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决的国家里,连好好活着都是一种奢望。

永远不要躺在舒适的床上,而忘记了无数英雄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曾经流过的鲜血。

金一南在《心胜》一书中,写了俄罗斯人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墓前的场景:

一位边防团长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访问,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该市无名烈士墓旁,看见幼儿园老师领着一群孩子,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老师哭了,孩子也哭。

这位团长告诉我,那场景使他深受震动。

我与那位团长讨论:3到5岁的孩子,懂得多少事情?竟然会在烈士墓前流泪。

进而又想:一个民族,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就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泪,其未来之精神素养该是何等强大。

苏联解体了,俄罗斯至今没有完全走出低谷,但他们那些珍贵的东西并没有完全丢失,仍然在构成他们的精神内核。

幼儿园的孩子在无名烈士墓前流泪,新婚的夫妇联袂向无名烈士墓献花。

这样的民族怎么可能堕落,怎么可能被黑暗吞没,怎么可能被其他民族征服。

金一南最后写道: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精神衰落的民族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不能想象一个不能构成自己核心精神内核的民族,会是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来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的原因,更是我们为什么要报道边防斗争一线官兵先进事迹的原因。

就像国防部发言人说的:历史不容篡改,英雄不能遗忘……对于为国牺牲和负伤的英雄烈士,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最残酷壮烈的战争,发生过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

更曾有过“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悲壮史诗。

不要忘了几十年前那些舍生忘死,长埋在土里的人。

不要忘了那些,不惧艰难险阻,抢险救灾的人。

不要忘了那些身边最可爱的,最可敬最可亲的人。

他们不是再次归来,而是从未离开,他们永远都是那群最可爱的人。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一段朴实文字:

“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

70年前,说这段话的战士很可能已经牺牲了,但在70年后,这样的文字却再次让人感同身受,因为我们都已经明白:

从来就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和平,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英雄。

所有的岁月静好背后,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

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

——数次冲上热搜的网友留言

——

最近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但我还是努力将这篇文章完成了。

 

之所以从抗美援朝讲起,是想让大家明白,历史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几十年前,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这样舍生忘死,让绝大多数国人能远离战争的威胁。今天这些牺牲的烈士们同样如此,他们是隔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和战场硝烟之间的一堵墙。

 

写作的过程中,我数次泪眼模糊,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战士,真的是太可爱了,我们永远也不能够忘记他们的付出和牺牲。

 

谢谢大家。

—— END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栩然说。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推荐关注:栩然说,作者栩然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关注“栩然说”,后台回复“毛泽东”可获取更多关于毛主席的精彩好文;

回复“合集”,可获取关于毛主席的全网独家资料合集

回复“君主论”,可获取“帝王心术”系列解读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