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探火计划很完美吗?
美国探火和美国登月犯得错误是一个,流程规划有问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避重就轻,华而不实,缺乏系统性的深入,嘴炮打得好,攻克难关的时候,经常掉链子。这是客气地说法,不客气地说,美国就是用探火登月捞名声,欺名盗世的骗子一个。很多人会认为我说的偏激,大家看看美国的基建,自己家急用的基建差出了世界声望,巴基斯坦现任总理就吐槽过,还叭叭地要移民火星,去火星就不搞基建了?美国探火逻辑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跟美国民众死活没关系,跟科学也没关系。
一些人在说我酸、看不得美国好。我反问一句,美国探火计划很完美吗?
前几天美国探火的鼹鼠在火星上出的丑,已经证明美国探火计划已经被荒废的实业制造拖拉到不堪重任的地步。探测地下的钻头打不到指定位置,只是因为钻头的摩擦力不够,这种低级错误,是一种科学精神吗?简直就是美军一千美元一个咖啡壶的腐败翻版。关键项目的关键零部件可以出错,整体项目的规划就不会出错?逻辑上,不可能。
很多人忽略了火星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火星上硫酸成分岩石特别多。地球下酸雨下的是碳酸,火星下酸雨下的是硫酸。这不是一个小问题,火星就算有生命,可能进化过程和地球差别很大。甚至,就没可能产生生命。四十亿年了,现在火星连像样一点的生物都可能没有进化出来,你们知道就算在地球这种诞生人类的优越环境里,在自然硫酸环境里存活的生物有多原始吗?就是细菌级别。这个问题可能对在碳酸环境里进化出来的人类移民造成难以估量的麻烦。比如那种就算到火星,只能在人造空间里苟活的无休止困境。我们知道生物圈计划,但是,以硫酸为主的生物圈实验在地球上没一点消息。在探火的计划里,这一部分是不是在地球上就应该加一些项目验证?美国有吗?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不是应该优先考虑大型的无人探测计划?一个车一个车的玩,是不是过于敷衍?
第二个地火距离决定了任何探火计划都不可能优先考虑殖民。从成本上看所有从火星运回的物质商品都是血亏。这意味着,火星殖民就算成功,也得不到地球的商业支撑。中国有地月经济带的规划,但没有地火经济带的规划。那么,我们再看美国这次探火的目的。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表示,“毅力”号是美国航天局迄今为止最宏大的火星车探测任务,主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迹象。为找到答案,任务团队为“毅力”号在耶泽罗陨石坑着陆做了最充分准备,这个区域也是有史以来探测器登陆火星最艰难的区域。具体来说,“毅力”号计划实施为期一个火星年(687个地球日)的探测。具体任务包括4个目标。
目标一:寻找可居住性,发现在火星远古时期可能支持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被微生物改变的岩石,确定火星过去确实存在着能够支持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目标二:寻找生物特征,在那些适宜居住的环境中寻找可能存在的远古微生物迹象,特别是在那些能长期保存生命迹象的特殊岩石中。
目标三:暂存样本,从大约30个有希望找到生物痕迹的岩石和表土目标上钻取样本,并将其存储在火星表面的具体位置。
目标四:为载人登陆做准备,测试从火星二氧化碳大气中产生氧气的能力。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而且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6%。人类肯定不能直接呼吸火星大气,但二氧化碳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制取氧气的希望。假如能够用火星大气制氧,未来的火星基地就可以自己解决呼吸问题,还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火星科考与资源开发。
有三个目标是和殖民有关系的。我不了解中国具体的探火计划,但是从逻辑上,我不认为中国会在殖民上先做功课,而是在无人探测上持续努力,不是美国这种单车作战,而会考虑火星多车队计划。这才是火星探测的正确路径。如果大家不理解我这个观点,我们看月球探测,中国的计划就非常的合理,而美国早在几十年前的载人登月计划就是不合理的,怎么不合理?美国现在计划在2024年再次载人登月,连设备和资金都出了问题,直白说,没钱没技术,这是不是很不合理?再科学的态度,是不是应该按部就班,量力而为?而不是瞎吹,把自己置于连吹牛都不能吹的地步,要靠没有经费来开脱。
我想,读到这里,很多人已经理解我了,我就是在讨论问题,谁在酸,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