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观影随感——中国需要让自己开心的艺术语言。
全家组团刷,按顺序《熊出没》、《唐探三》、《刺杀小说家》、《哪吒》、《你好,李焕英》,成本有点小高,没全看完全部作品,但基本亮点都刷了一遍。有些话要说,拿来分享一下。
一,春节档的趋势——中国需要让自己开心的艺术语言。
口碑下跌的唐探三,首轮就被挤出圈外的刺杀小说家和哪吒,验证了这样的观点。唐探三没有让我们开心吗?不,挺开心的,电梯那个桥段就笑劈叉了。唐探三没有中国语言吗?王宝强和刘昊然组合,明显把福尔摩斯的夏洛克和花生本土化了,这种三来一补,很符合中国世界工厂的特性,然而,问题也出现在这里,贴牌,总是贴牌,缺了艺术感,艺术的第一个门槛就是要有原创性,独立的,属于中国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只换形式。而刺杀小说家和哪吒,在中国语言部分做得还不错,但是,看着只是很酷,不怎么感觉开心,如果,不是春节档,随便其他档期,在一堆烂片做陪衬的时候,没准这两部都是大片,会收获更多票房,现在这种窘况,也只能说,对手太强了,观众买电影票只能照顾一两个。在商言商,对档期的考虑就是对竞争对手的考虑,SWOT分析肯定要做,自己斤两盘一下,不要再发生这种悲剧了。
二,贾晓玲为什么能盘过神奇女侠?——答案是贾晓玲比神奇女侠实在,贴近中国的国情。
电影是一种多媒体魔术,大家都知道,魔术都是假的,但是魔术的价值在于让你以为是真的。就算到现在,中国很多精英仍然被美国的电影洗脑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在这些人脑海中树立了样板、标准、做题方式。大家看看《流浪地球》导演跪拜好莱坞的言论,再看看《唐探三》跪拜福尔摩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甚至,哪吒的朋克连风格都不敢用中国自己的风格。然而,中国观众和某些精英是知道问题的,有的做了不说,有的说了却不知道怎么做。但是,大家看票房排片,口碑变化,中国未来是有希望的。一场新冠疫情撕开了美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神奇女侠很能打吗?能打个毛线。不如贾晓玲一句,妈妈,我就是想让你开心一下,来的实在和感人。打人容易,打动人心很难。让神奇女侠长点心是不可能的,让中国精英长点心,也不太可能,这些人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出了错误,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只能放在贾玲这样的新秀导演上,他们骨子里有着对中国母亲的眷恋、敬重和爱。
三,所有问题都是时代的问题——百年大变局无处不在。
电影的创作者也好,写文章的公众号经营者也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触,你被点赞认可的文章是你很优秀吗?并不是,是你内容碰到了大多数读者的关切点。一场春节档下来,几家欢喜几家愁,冷暖自知,我们都要反省,都要记住,不要自以为是了。所有问题,盘下来,发现没有?其实都是时代的问题。中国处于上升期,民众的自信越来越爆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春节档的成败都有了符合逻辑的解读。2021年,世界处于更加动荡的大变局之中,中国民众关心的是什么?那一部分世界观是对的?那一部分世界观方法论都是错的?让我们睁开双眼,仔细耐心地观察时局吧,就算吃瓜,也得挑个大的。
不多说什么了,希望影视圈有更多的好瓜出来,让我们在看世界局势之余也有点新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