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壮大到今天的8000多万人;新中国成立70年,从一穷二白的“东亚病天”到现在经济、军事、科教都排世界前列的实力大国,这发展奇迹令世人惊诧不已,纷纷分析探索,追溯原因。有的说这是中国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有的说这是改革开放引进西方文化的结果,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胜利。
这两种观点,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谬误的部分。客观地说,中国崛起是中西方文化深度融合的结果。
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累积了丰富厚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众多,如民本观念、统一观念、家国观念、重教观念、德治观念、尊老受幼观念、兼济天下观念,等等,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才使中华民族一步一步从历史深处走来,途中虽然历尽艰难,数度危亡,但能凤凰涅槃,欲火重生,使中国民族不断繁延壮大,使中华文明“香火”不断绵延,成为人类唯一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
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不少,固步自封,妄自独尊,等级森严,重文轻理,轻视法治,久而久之,使社会生产关系得不到改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提高,最后,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尾巴上的毛几乎也没扯着。
于是,到了清末,鸦片来了,坚船来了,枪炮来了,中国开始不断品尝因没有先进思想而落后而遭受暴击的痛苦不堪的嗞味,泪水、血水成为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伟大民族洗刷苦难的浴液。终于,中国有一部分人在苦难中觉醒,在觉醒中寻找,在寻找中探索,在探索中比较,在比较中选择,将西方文化不断引进,不断实践。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走向共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无数挫折和牺牲以及总结、选择,才淌出了一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密切给合之路,才淌出了融合中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的哲科精神,来自西方的科技知识,形成碰撞、融合,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魅力,从而形成了当代新的中国文化,而这种新的文化,如果要冠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价值观体系。正是这新的体系,确保着中国在稳定中求变革,在变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奇怪的是,在西方产生的先进文化,有许多并没有在西方生根开花结果,反而遭到了西方声嘶力竭的排斥,甚至被西方视作洪水猛曽。还有一些先进文化被西方自己神圣化、凝固化、教条化、机械化,没有将之与时俱进,没有将之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社会新需求相适应。在自己衰落别人进步的时候,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也不是从别人身上找经验,而是企图通过简单粗暴阻断别人的发展,来维持自己的领先。见不得中国的进步,听不得中国的声音,从不得中国的主张,凡是中国的,就是糟糕的,就是西方这种逻辑的具体表现之一。在西方眼里,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但做法是“不民主不自由不人权”,不值得推崇,更不肖学习。就连新冠疫苗这种拯救广大民众健康的完全中性的公共卫生产品,也要硬生生的给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宁可自己国民一个个病倒一个个死亡,也不愿打破意识形态的框框,用中俄疫苗。
西方这几十年来的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杜绝改良,排斥学习,象极了曾经闭关锁国的中国。
资本家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绝对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牢牢控制着能够控制的一切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社会资源,任何改革,任何向东方的学习,都会让他们有失去既得利益的巨大风险,所以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排斥改革,天生就是改革的反对派。而那些非既得利益者时刻想通过改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控制不了改革所必需的社会资源,只能上街砸砸街店,烧烧垃圾桶。西方囯家的这种社会生态、政治生态,注定了没有自我革新和自我革命的动机和能力,就象毒瘾很深而环顾四周触手可及到处是毒品的人无法戒毒一样。那些貌似热闹活跃的竞选也好、示威也好、党争也好,都只是一潭死水中上下窜翻的泥鳅和扑腾的青蛙,改变不了那潭死水的水质。
中国能古为今用,中国还能洋为中用。中国这树大树汲取营养的根,既牢牢扎在人类历史的一切经验教训中,也如饥似渴地广伸触角在人类当代的一切经验教训中,怎么能不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硕果累累呢?!!
(感谢漫画家TUTU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