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液压机与运10
飞机需要的蒙皮铝合金,除了材质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外,规格大小也不满足设计要求。运10飞机尺寸大,要求机翼蒙皮有2.2米宽度的厚板。但国内只能提供0.8米宽,如果用0.8米宽的蒙皮,将使机翼接缝过多,既影响美观,还得增加对接板,增加了空机重量。由于厚板在加工中会变形,需要进行预拉伸。国内冶金工厂还无此拉伸设备。最后设计作了更改,选用了1.6米宽的厚板。由上海协助冶金工厂协作加工拉伸设备夹头,才算获得基本解决。再如连接机翼的机身受力框铝合金大锻件,需要在3万吨以上的水压机上压制,当时国内3万吨水压机仅在调试阶段。运10 的这一锻件长3.2米,宽约0.5米,是采取分段压制的。
运—10做出来后就制定了订造六万吨锻压机的计划。该计划又得到当时中阳的批准。从商业上这就很合理。有了看好的目标产品 才好(融资) 去订造能批量生产有高商业价值产品的设备。有了运十的商业预期 那就有了六万吨锻压机的计划。
中国模锻液压机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年度 事件
1973年 中国一重建造第一台3万吨模锻水压机投产。
1974年 建成3万吨有色金属模锻水压机。
1982年 第二重型机器厂设计制造,安装于重庆西南铝加工厂的1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投产。
1961年5月15日,为了加快航空、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央批准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关于安排九套大型成套设备生产任务》的报告。决定为筹建中的重庆西南铝加工厂(冶金部112厂),研制一台30000吨级模锻水压机,和一台12500吨级卧式铝合金挤压机。其中3万吨模锻水压机由第一重型机器厂、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负责研究、设计、制造,以赵德生、刘炯黎、方瑞农为主设计。12500吨卧式挤压机,由沈阳重型机器厂设计制造,以王铮安、冯华清、徐敦为主设计。
3万吨模锻水压机于1960年8月开始研制,1967年底在齐齐哈尔第一重机厂完成制造,主体部件为锻焊结构,主机本体重7700吨(仅活动横梁就重1429吨),设备总重达9015吨,百吨以上的大件就有16件。在研制过程中,一重副总工程师冯子珮率领技术人员大胆采用电渣焊、电液同步平衡系统等新技术、新工艺,成功解决了立柱、工作缸的焊接,以及活动横梁、下横梁的20片纵向板(每片用8块3200×1500×320毫米锻板,电渣焊成)制造和大平面加工等难题,使主体设备的大型铸件、锻件、焊接件全部达到一级水平。
1970年9月21日,30000吨模锻水压机和12500吨卧式挤压机,开始在西南铝加工厂安装。1973年9月,30000吨模锻水压机第三次试车成功,挤模压车间全部建成投产。该机投产后又作了一些改进。1981年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为该机研制成功内控式逻辑阀和电气系统半导体线路的平衡系统,使活动横梁静态平衡精度高于每米0.043毫米,比1970年代苏联为法国制造的相似设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1975年,一机部(机械工业部)和三机部(航空工业部),向当时的国家计委提交了,关于建造大型模锻水压机基地的请示报告,并且得到批复。德阳二重随即与清华大学合作,展开了6.5万吨级多向模锻水压机的设计研制工作,1981年进行了1000吨级模拟样机测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央大规模压缩重工业项目建设,大批项目列入“停缓建”目录,该计划最终流产。这一停就是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