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诗体现象,需要辩证地看待

  贾浅浅诗体质量如何?十分不堪。贾浅浅因何出名?贾平凹荫庇。评论和出版商为何趋之若鹜?趋炎附势而已。这些都是毋庸讳言的客观现象。值得反思,但无需愤怒。

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贾浅浅诗体背后反应的一些东西。

譬如最简单的一个逆向思考结论:贾浅浅文学能力低下,全靠父亲人脉名气混文坛,这其实对于真正有本事,有文学天赋的新人,是一种好现象。起码说明,贾平凹家学未能私藏,一身本事没有有效遗传给自己后代。这对于广大文学寒门来说,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个人才能和关系网,并不是冲突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贾平凹文学能力强,又有名气地位关系网。如果自己子孙后代,同样深得家学真传,再配合上父辈的荫庇,其实对于文学寒门来说,岂不是就更没有出头机会了。

现在贾浅浅自我暴露,文学能力低下已成定局。只剩下了强大的关系网。这恰恰是文学寒门出头的一线生机。只要寒门有真才实干,天赋异禀,就不用害怕,不用灰心。

其次,了解文坛,或者说中国社会潜规则的人,都知道社会里,博弈优势固化的小窍门。这个小窍门叫:传长不如传贤;虎子不如鼠徒。

门第家学上,按照长幼传承家学门第,不如按照天赋进行培养。甚至可以引入天赋极高的养子。日本门阀世家的习惯,就是如果亲生儿子里实在没有才能出众的,宁可引入女婿和养子继承姓氏门第封号,也要把门第地位传承下去。

开宗立派上,捧红自己儿子,不如广植门徒。费尽心血培养出几个优秀的儿子,也不如尽可能多培养大量庸才徒弟,对师傅的名声地位的助力大。

看懂这点,就知道能把如此低水平的女儿捧红的贾平凹,无足惧也。贾氏兴此一代而已。

中国文坛上,真正可怕的是,鼠辈徒孙抱团取暖,霸占文坛的那群人。这个宗派虽然除了那位开宗的师傅勉强还算文学家以外,其徒子徒孙多靠吃权力饭​,用文化棍子打人为生的文学衙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