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中国最好不要在基础科研领域搞对撞机之类的大工程

如果说里根新政以来,美国在基础教育上形成了两极分化的格局,那么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大学扩招,和取消就业分配则导致了中国在高等教育上形成了同样严重的两极分化。

 

当然集中力量搞突破是有好处的,也是必须的,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顶尖大学在应用技术,和工程的大多数领域上就已经可以比肩国际上的一流水平了。但基础研究因为不存在工程应用那样明确的探索方向,而只有少数的顶尖大学才有研究能力但不可能覆盖全部探索方向的基础科研领域,中国的基础科研探索就极其不基础科学。因为只有有限的人力物力所以中国的顶尖大学更喜欢把钱花在更像是工程研发性质的只要烧钱就可以取得“突破”的生化领域(中国大学买了全世界一多半的冷冻电镜)。而更基础的数学和物理的纯理论领域,就只好忽略了。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化学的战争(合成炸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的战争(原子弹,雷达),那么新时代的军事竞争中数学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网络战,数字模拟技术),当下中国在基础科研领域的投入方式无疑是相当于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只练武功招式,不学内功心法。

 

更要命的是与基础研究资源投入不足同时存在的还有人才的投入不足。首先中国大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是很低的,只有欧美大学的一半不到,这注定让中国大学不能和欧美平起平坐的抢夺非华人的优秀人才。当然这是客观条件所限,没法抱怨。然而中国的学老师的工资又是很高的,要知道美国社会的人均收入至少是中国的6倍左右(美国的工资占GDP比重高,人居GDP是中国4倍)。相对于社会其他行业。中国大学教授的工资又是很高的。在美国当理工类的大学教授对于美国人来说并不是很理想的职业选择,要知道在美国理工类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几年后就会拿到相当甚至超过自己毕业学校的正教授的优厚薪水,大学教授除了收入的稳定性稍高外,并没有什么薪资上的优势。对一个美国人来说如果不是他对这个理工类专业真的很有兴趣,如果他足够聪明且只是想稳定的赚钱,那么这样的理科生都去当医生了,文科生都去当律师了。所以虽然美国凭借整体的社会富裕,可以用社会中受高等教育人口的平均工资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外。剩下的一半美国本土自己培养的科技人才,大多都是靠个人兴趣使然,这使得在每个领域的大牛中,根正苗红的美国人的比例不同寻常的高,并不是有些公众号宣称的那样,全靠外国科技人才让美国科技达到顶尖水平。而且国内相对优厚的大学待遇自然的吸引了各种权贵子弟的争抢(并不是说美国有啥制度优势使得美国的学术圈比中国干净,实在是因为无利可图,华尔街的那种好职位才是美国的权贵子弟争抢的)。这在非沿海的落后省份显得更为明显。近来连北大清华博士都争相当中学老师的原因除了中国的户籍制度使得人才更愿意留在户口更值钱的地方外,只怕偏远地区的事业单位权力世袭,萝卜招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像大多数小镇做题家的家乡是回不去的一样。

 

我也有幸参与过国内大学的招聘,虽然我的科研能力一般,没有什么让人惊艳的成果,但国内985毕业在美国读下博士的我,在申请国内发达地区的大学教职时,只要不是985就都会给我面试的机会,大多数都会给我offer,然而老家大学教职只要有职位我都一个不落的申请了,在薪资更少地域更差的情况下除了有一个象征性的面试,其他的申请都杳无音信了。虽然近年来有海归博士回国对国内博士的冲击,但一是理工类的回国总人数很少,并不会明显的冲击国内的就业市场,还有虽然近年中国的博士生培养数量赶超了美国,但历史欠账使得中国非重点大学的博士教师率很低,理论上国内的博士也应该是不愁就业的。但显然,只要海归博士们冲击了一线大学的教职市场,国内的博士很多就只能告别学术了。这也理解了国人对一般大学生的嘲笑,因为除了重点大学,国内的非重点大学不仅学生生源差,老师也大多是靠父母上位的学渣,学渣教学渣,能学好就见鬼了(不能用成绩衡量一个人,但成绩可以衡量一群人)。

 

所以真正能提高中国基础科研水平的方式是收回非重点大学,尤其是非发达地区的非重点大学自主招聘的权利,最好成立一个省一级的委员会根据各大学的需要统一招聘,起码可以让委员会通过简历筛掉学历就不相称的候选人再让各大学在通过简历中展开面试。同时慢慢取消各省户籍间差异,重新全国统一高考。让中国顶尖大学培养的博士可以回到家乡的非重点大学提升大学教师的平均水平。指望通过上马基础科研大工程的项目来扶持基础科研是下策中的下策。首先这样的大工程为了能取得至少达到底线的预期成果,并不会有多少创新性,通常都是在外国大牛的基础理论上刷文章,只能给参与项目的人员刷自己的论文与资历。并不能带动真正的原创性突破。而且这种大工程所占用的资源必然影响其他基础科研方向的投入,会让更多的基础博士拿不到职位而被迫放弃科研,这很像中国足球一方面通过天价招收少量世界级外援,来制造广告效应。而体制内的二代们再来分一杯羹,两相夹击下,中国普通球员的生存空间是很有限的,中超球员的收入中位数只有20万。明星球员也是需要在众多优秀球员的竞争中,再加上个人运气才能诞生的。没有数量众多的优秀球员,只能从几千个足球人口的中国所选拔出的国家队不敌有几十万足球人口的东南亚国家是很正常的。

 

而且由于美国对中国学生的防备,虽然过去10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持续增加,但在美国读理工类研究生和博士的中国学生却在逐年减少(前两年,哈弗数学系里已经没有中国籍的新PhD了,作为哈弗数学系正教授的丘成桐不给中国学生争取同等权力反而忽悠中国造对撞机)。所以靠目前中国在美国的存量人才,可能中国只有未来10年还能从美国吸引人才回流(所以一定要和欧洲工业强国加强人才交流,不是让学者去访问而是让欧洲招收中国学生去读博)。如果中国最近几年开始在基础科研上上马大项目,刚回国资历尚浅的海归们显然是无法主持的,结果就是别说以后加工资了,连基础的科研经费都会被挤占没了。一旦未来10年的海归都废了,中国没有上外部人才输血的主要途径了,国内的学阀土鳖就可以世袭罔替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500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