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卡瓦诺大法官

500

图为刚刚就职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卡瓦诺大法官

500

作者简介

孙竞超,北大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兴趣为美国宪法、美国两党制。

美国东部时间10月6日,国会参议院以“50比48票”正式确认布莱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出任美国第114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本人随即到最高法院宣誓就职。为期近三个月的卡瓦诺提名确认程序因与中期选举、“#MeToo”运动及法院的立场转向等诸多复杂的政治因素发生关联而备受瞩目,卡瓦诺大法官的最终确认也成为了美国政治的历史性时刻。然而这位大法官几乎是“神兵天降”,突然就闯进了人们的视野:卡瓦诺大法官究竟何许人,有何过人之处?确认程序反映出美国当前怎样复杂的政治生态?新晋大法官将给美国最高法院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立即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500

卡瓦诺2006年宣誓就任华盛顿上诉巡回法院法官

卡瓦诺其人其司法哲学

布莱特·卡瓦诺,1965年2月12日生于马里兰州,现年53周岁,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众多孩子的篮球教练,业余马拉松爱好者,天主教慈善机构志愿者,新晋最高法院大法官。他与特朗普总统任命的另一大法官戈萨奇一样,曾就读于乔治城预备学校。本科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卡瓦诺进入耶鲁法学院继续学习,与现任大法官托马斯、索托马约尔和阿利托成为院友。

1993年,卡瓦诺曾为刚刚从最高院退休的肯尼迪大法官担任法官助理,在成为华盛顿一家律所合伙人以前,他曾为肯尼斯·斯塔尔(Kenneth Starr)的团队担任副法律顾问,参与起草弹劾克林顿的报告。卡瓦诺也深受小布什总统赏识,在其任上不仅立了业,还成了家(注:他的夫人阿什利曾是布什的私人秘书,二者于9/11的前一晚第一次约会)。他曾在2000年大选中为布什助攻,帮其团队处理风险极高的“布什诉戈尔案”的相关法律问题。2001年至2006年间,他曾为布什总统服务,后者在2006年提名他出任素有“全国第二庭”(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court)之称的华盛顿特区上诉巡回法院(注: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托马斯大法官、金斯伯格大法官在进入最高院以前也曾供职于此,在卡瓦诺的任职宣誓仪式上,他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小布什总统、肯尼迪大法官及夫人阿什利——的协助下完成了整个宣誓过程)法官时,他一度表达过对是否可以指控在任总统问题的怀疑,相关观点被批过于“政治化”,但其观点据说对近期针对特朗普的“通俄门”调查产生了重要影响。卡瓦诺在9/11期间及其后七年内在白宫担任幕僚,为政府大范围监控活动提供辩护。因其曾经在职业生涯中经历过太多戏剧性事件,卡瓦诺在华府圈中得了一个“共和党政治的变色龙或阿甘”的诨名。

500

卡瓦诺在共和党参议员的支持下通过提名

从最初的25人名单到最后的“5人热门名单”,卡瓦诺凭借其保守的司法哲学脱颖而出,然而在美国人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方面,卡瓦诺似乎总是在扮演着“异议者”的角色,面对听证会上尖锐的问题时,他往往能够娴熟地“打着太极”,拒绝正面回答问题。例如关于“罗伊案”及堕胎权问题,他就曾经表示要尊重该重要先例,但不保证在未来不会投票推翻它,在2017年的一个案子中,他就曾经发表异议意见支持特朗普政府反对堕胎的政策。在第一修正案相关案件中,卡瓦诺一边主张保护宗教团体的权益,另一边则在异议意见中认为基于奥巴马时代的网络中立性原则的规制违宪。在第二修正案问题上,卡瓦诺则以遵循先例的名义强烈反对特区关于半自动步枪的禁令。在涉及隐私与国家安全的第四修正案问题上,卡瓦诺曾在2015年发表法庭意见,为美国政府颇具争议的元数据收集计划的合宪性辩护。或许更能体现其保守派立场的观点集中于总统权及政府专门机构的权力规制问题(注:这也是他擅长的领域)之上,卡瓦诺大体上严格秉承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原则,关于前者,卡瓦诺在听证会上拒绝予以正面回应,然而在其于2009年发表在《明尼苏达法律评论》上的文章中,卡瓦诺曾明确表示,除非总统做了穷凶极恶之事,国会或许可以考虑给予在任总统法定豁免权;关于后者,卡瓦诺则强调“以法律为准绳”的重要性,即有明文联邦法律规定时遵循规定,规定模糊或无规定时,应对专门机构超越于法律之外的解释持谨慎态度。

500

有担任联邦法官经验的大法官在最高法院任职期间的意识形态变化情况

根据马丁—奎因意识形态积分表的统计,拥有在联邦机构担任公职经历的大法官在进入最高院后意识形态的变化相对不那么明显,由此或可从上述人事中推知卡瓦诺入职后的判案走向。然而最伟大的大法官往往会在那个法院中涅槃重生,谁又能断定卡瓦诺不会如此呢?

确认过程:一场并发性政治混乱

确认过眼神,卡瓦诺最终成了那个“对的人”,然而回顾整个过程便会发现,自始至终,这就是一场在各个层面展开的,混乱而残酷的政治灾难。

原生性混乱来自于程序本身。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确认,并且行为良好得继续任职——这样的程序简洁却不甚明了,赋予总统和参议院极大的权力,却没有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选任标准,无法保证选出的大法官一定胜任解释宪法的工作。悖论则在于,一旦当选,大法官行为良好得终身任职,想要通过启动弹劾程序罢免一位最高院大法官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美国历史上尚无成功先例(注:仅有蔡斯一例,以失败告终)。具体到卡瓦诺的确认和听证程序上,我们可以看到,白宫在总统提名结束以后,并没有止步于仅仅声援这位令他极为满意的年轻有为的保守派法官(注:特朗普甚至在密西西比州的选民集会上公开嘲笑指控卡瓦诺性侵的福特博士),反而是介入到了参议院的听证程序之中,尽己所能地助推卡瓦诺。最突出的一点体现在对卡瓦诺先前工作涉及文件的审核上,白宫坚称自己有权动用总统特权避免公众接触到敏感文件,并且一再拖延提供文件的时间,以致直到听证会开始前几小时,白宫才将“委员会保密”级别的42000页文件移交给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同时宣布不提供额外的101921页文件,即便如此,在一夜之间读完这些文件也成了民主党参议员艾米·克罗布查(Amy Klobuchar, D-Minn.)口中“无论喝多少咖啡”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者便是由总统指定FBI针对卡瓦纳“性不当行为”指控而开展的为期一周的快速调查,亦是突破了许多FBI调查的常规:由白宫及共和党领导人授权严格限定采访对象,只在民主党议员抗议后才稍有放宽,即便如此,民主党司法委员会高级成员丹妮·费因斯坦(Dianne Feinstein)依然指责白宫不允许FBI采访卡瓦诺或福特本人的举动,质疑报告的范围及可信度;同样在白宫授意下,此次调查内容严格向公众保密,仅有包括100名参议员、委员会多数党及少数党各4名职员和1名委员会书记员在内的109人有权在保密室中浏览相关报告。

500

此次FBI调查报告的使用规则


或许程序上的混乱皆因遇到了“非常之事”——卡瓦诺的听证会被拖入了美国“#MeToo”政治文化运动的泥潭,也因此增添了些许的戏剧性。时间上看,福特女士致信给她的国会众议院代表确是发生在特朗普总统正式提名卡瓦诺之前(7月6日),而从她写信向费因斯坦控诉被骚扰经过(7月30日)到通过《华盛顿邮报》正式公开控诉(9月16日)整整过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期间究竟发生何事总令外人浮想联翩,随后又有另两位女士站出来指控卡瓦诺酒后失德、品行有失,于是卡瓦诺的任职听证会便在双方指控、作证与否认中演变成了一场闹剧,卡瓦诺本人甚至拿出1982年的日历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听证会场内充满了愤怒、悲伤、委屈,而场外则聚集了大量“#MeToo”运动支持者以及性侵的受害者,抗议声不绝于耳。然而当指控者们将该议题引入听证程序时,真正关心这一政治文化运动者的担忧便不无道理,卡瓦诺事件给“#MeToo”带来了最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舞台上,人们被迫根据极为有限的证据在“相信男人还是相信女人”之间做出抉择,“#MeToo”运动所体现的基于个体及证据支持勇敢者伸张正义的精神可能会演变成带有报复性的政治指控手段,而党派标准则会长期妨碍运动本身的生命力。在该运动一周年之际发生的闹剧,就像曾经的“罗伊案”一样,案情的事实究竟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美国社会却再次真实上演了男人与女人、右派与左派、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似乎已难以弥合的尖锐对立。

500

共和党参议员领导人召开记者会,力挺卡瓦诺

又或许上述种种皆为表相,一条贯穿乱局始终的线索是且仅是政党政治——卡瓦诺大法官的提名过程堪称美国两党政治斗争的教科书式案例,共和党以“50对48票”赢得了这场不容有失的战役,民主党则不甘失败,蓄势以待反扑。或许在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这场博弈仅仅是两党领导人进行的精密数学计算,然而背后所展现的则是两党极尽所能的每票必争,要知道,在一个纪律松散的政党体制下统一全体党员的意志并非易事。早在提名宣布之初,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就已经开始动员所属党的参议员采取一致行动,在FBI报告出炉之际,更是与其余五位共和党参议院领导人一道,在记者会上为卡瓦诺全力辩护。民主党方面,参议院领导人舒默则早早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延迟甚至阻止提名。事实上,双方争夺的焦点集中于与中期改选密切相关的五位议员,而最终的投票结果也几乎和参议院两党的“楚河汉界”相重合,共和党的苏珊·科林斯(Susan Collins)投票支持卡瓦诺锁定胜局,同时两党也各出了一位“叛徒”,面对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握有二倍优势的选举连任压力,乔·曼基(Joe Manchin)选择倒向共和党阵营支持卡瓦诺,而尽管在最终投票中只投了“在场票”,丽萨·穆尔科斯基(Lisa Murkowski)在限期结束辩论时投出的反对票已经被共和党人视为一种背叛,她本人也在投票结束后的第一时间收到了特朗普总统不支持其2020年连任选举活动的警告,政治生涯岌岌可危。

500

限期结束辩论投票(cloture vote)结果

尽管事后的媒体报道中无不在显示共和党内部分享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以及本党继续执政的信心,也无不在表明民主党要“化悲愤为选票”,发动更多选民出来投票,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争取取得更多席位的决心,若将卡瓦诺大法官的确认过程视为接下来中期选举之争的预言,可以想见,一场并发性的政治灾难将在美国持续上演,且极有可能愈演愈烈。总而言之,一场听证,几波闹剧,民主党人输得不甘,共和党人也赢得不美。

最高法院的未来?

从“法官”(Judge)变成了“大法官”(Justice),卡瓦诺的提名程序可谓一波三折,创下多项历史记录:被三名女性站出来公开指控性侵和性丑闻,FBI则启动违背常规的程序,在白宫的诸多限制下展开了效果令人生疑的调查;全美2400多名法律教授联署公开信反对确认,而退休最高院保守派大法官史蒂文森则临阵反水,不情愿地表示卡瓦诺无法胜任工作;美国律协致信参议院,要求延迟确认,并在确认结束后重启对卡瓦诺的评估,此举闻所未闻;确认结束后,《华盛顿邮报》公开发表社论予以反对,这在1987年反对罗伯特·伯克(Robert H. Bork)被提名后尚属首次;确认过程引起民愤,抗议群众从全美各地涌向国会,针对大法官提名的抗议人数和规模,以及被逮捕人数都为历届之最;新官还未上任,众议院里的民主党人更是将针对卡瓦诺的性侵指控和伪证罪调查当成了中期胜选的选民承诺,甚至引发了民主党重新夺回总统宝座后效仿罗斯福“填充法院”的热议;卡瓦诺本人则在听证会过程中情绪激动,指责民主党阴谋论,并史无前例地上电视专访及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公开信为自己辩护。

500500

上图为最高院可信度危机

下图为卡瓦诺的正式确认投票结果

走完确认程序,一切似乎都应当回归常态,然而带着这样的“记录”进入最高院,卡瓦诺的前程不甚光明。最高法院无疑会因卡瓦诺的加入而变得更加保守——几乎是投票结果一出,自由派的阵营即刻哀鸿遍野。尽管有卡瓦诺曾在听证会上做出的保证,自由派人士仍不禁为“罗伊案”的未来担心,更对新晋大法官在移民问题及总统权力问题上的态度时刻保持着警惕。改变或许还不仅在于一时,自肯尼迪大法官走后,最高法院失去了最重要的“摇摆票”,加之法院中自由派大法官的年龄偏大(注:最年轻的卡根大法官也有58周岁),在共和党把控的政府下迟迟无法实现新老交替,这也使得最高院的自由派们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会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作为法官,卡瓦诺本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因其提名造成的政治余波尚未平息,一旦继续针对他展开调查,最终达至弹劾最高法院大法官或“填充法院”的地步,势必会影响作为整体的最高法院的司法权威。一波未定,一波又起:自由派创造的司法遗产会在何时、以怎样的方式被推翻?法院中年迈的自由派们是否会长期处于异见者的地位,法院的少壮派中会不会产生新的“摇摆票”?建国时期蔡斯大法官式的弹劾是否会再次上演,会给最高法院这座位于东国会大道上的众神殿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位“最不得人心被提名大法官”的到来着实为美国最高法院的未来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不管怎样,面对最高法院德高望重的同事们,卡瓦诺又从那个叱咤政法两界多年的“老师傅”变回了职场中的“愣头青”。前尘莫提,只争朝夕,搁笔之前,仅送上一句祝福的话:卡瓦诺大法官,升职快乐,愿你从此站上巅峰,为世界播撒正义。

500

抗议者对确认表示不满,呼吁更多选民参与中期投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