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粉迷什么?

颜真卿的粉丝,千年不绝。

500

清宫殿藏画本 颜真卿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社 1994

他们迷的这个人,是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也是书法家,经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人生正值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传世书法超过138种。

他写得最端正的字,《多宝塔碑》,是中国人学书的第一范本,告诉世人这就叫方块字:

500

多宝塔碑 墨拓册 局部 752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他写得最潦草的字,《祭侄文稿》,时隔1261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仍受今人激赏: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文稿 局部 758年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东京的颜真卿大展,冠名为“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观者如潮。这份迷恋从何而来?


从宋而来。  

美国学者倪雅梅写道:“颜真卿的风格在宋朝文人士大夫间的复兴,似乎是从1030年代韩琦的圈子中间开始的。”(《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

“颜筋柳骨”的说法,由北宋范仲淹发明,用来夸赞朋友石延年的书法。(《祭石学士文》)

同时代另一位士林领袖欧阳修认为,颜真卿端正的字,是刚正人格的外化,可敬可爱:

“余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集古录》)

欧阳修的门生苏轼,评颜真卿为古今写字第一名,说他的艺术成就与杜甫、韩愈、吴道子一样伟大: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书吴道子画后》)

1133年,宋高宗赵构,御笔题写颜真卿庙额为“忠烈”,尊他为神。

1215年,南宋人留元刚为颜真卿撰写年谱,编辑有碑有帖的书法全集《忠义堂帖》,世人才了解颜真卿的全部才华。

后世对他的崇拜,始于人品。  

颜真卿25岁中进士。入仕后忠于职守
 ,
 得闲钻研书法,偶尔应邀书丹。

最近刚刚出土的罗婉顺墓志,据信是颜真卿38岁所写,离“颜体”还有距离:

500

罗婉顺墓志 746年

陕西秦汉新城唐代元氏家族墓葬出土

42岁,他写出《多宝塔碑》。
 楷书笔法中的提、按、留、顿得以强化。


     颜真卿的字,是一种君臣都能接受的理想人格的形象化
     ——刚正、耿直:    
 

500

多宝塔碑 局部 752年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殿中侍御史本是个闲差,却被颜真卿干成了钦差。弹劾起人来,他连权臣杨国忠的面子也不给,结果被下调到平原郡(今山东德州)做太守。

颜真卿46岁那年冬天,安禄山自称“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举兵南下。

河北郡县纷纷失守,唯独平原郡早有准备。
 颜真卿修筑工事、训练将士、储存粮草,还召齐十七郡20多万兵共同抵抗。

玄宗这才注意到他:

“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旧唐书·颜真卿传》)

756年6月,玄宗逃离长安。

下画空空的马背,暗示杨贵妃已死:

500

南宋 佚名 明皇幸蜀图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同年,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侄子颜季明在常山郡被俘,一门30多口被安禄山处死。

两年后,颜真卿寻得侄子首级,泣作《祭侄文稿》。  

擦干眼泪后,颜真卿干什么?照规矩办事。
 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等,都被他弹劾降职。

如此刚正不阿,得罪不少人。都统李峘向肃宗投诉颜真卿,令他从刑部尚书降为刑部侍郎。

764年,55岁的颜真卿主持尚书省事务,给尚书右仆射郭英乂写了一封1193字的信,批评他在欢迎郭子仪凯旋的仪式上,把宦官的座位排在尚书之前:

500

争座位帖 764年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这位把百官管得肝儿颤的三朝元老,自己日子过得怎么样?

灾荒之年,全家喝了几个月稀粥,还要向同事借米度日:

500

乞米帖 765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揾食艰难,没动摇他的原则,更没让他手抖。  

62岁,颜真卿写出《麻姑仙坛记》,这件作品代表了唐代楷书真正的成就:

500

麻姑仙坛记 拓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颜真卿结字出奇,但笔画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关系,敦厚、谦逊、不冒犯。  

64岁,他贬任湖州刺史,依然心系朝廷,为前方的军事捷报感到安慰:

500

刘中使帖 局部 775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0岁,颜真卿正欲告老还乡,德宗即位。

德宗的母亲出自与颜氏通婚的吴兴沈氏,颜真卿成了皇亲,被任命为二品礼仪使、太子少师。

任命书是他自己亲笔写的:

500

自书告身帖 局部 780年

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藏


颜真卿人生最后的职责,是严格规范国家祭典,同时倾力为颜氏宗族立碑:

500

颜家庙碑 拓本 局部 780年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71岁,“颜体”大成。  

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叛。

“形陋而心险”(郭子仪语)的宰相卢杞,怂恿德宗派73岁的颜真卿去汝州招抚李希烈。这是捧杀:

“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旧唐书》)

明知此去必死,颜真卿没有推辞,
 “挺立一跃而出”(
 《唐语林》
 )。

李希烈威逼利诱,一会儿许他做宰相,一会儿又挖个大坑要把他活埋。

颜真卿说:“生死已定,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  

软禁中,他写好遗表、墓志、祭文。

785年8月,李希烈失去耐心,派人将77岁的颜真卿缢死在龙兴寺柏树下。

第二年元月,颜真卿灵柩回京,葬于颜氏祖坟。

这样的悲剧,颜粉难以接受。

宋人李昉在《太平广记》中想象了颜真卿的第二种结局:

棺材抵京,里头是空的。十几年后,颜氏家仆在洛阳同德寺遇见鲁公,他身着白衫,飘飘若仙,从怀中掏出十两金赠与子孙,旋即消失不见。

耿直清贫的鲁公,化身神仙金主,人们心里这才好受了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