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中桃子姐”的视频里,我既看到了《我爱我家》,也看到了《乡村爱情》

500

本文为学者赵晓力日前在清华大学“事关未来:讨论中国电视剧”论坛上的演讲文稿,本文转载自“影视独舌”,感谢授权转载。

500

今天早上宋方金老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可能性,确立剧作中心制,改变生产模式、购销模式,这可能是归业内考虑的。作为圈外的理论工作者,我觉得宋老师提出的第一点,改变“电视剧”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还可以做些贡献。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也因为美国政府突然对TikTok下手,我下载并安装了抖音。就是大家刚才一直在口诛笔伐的那个抖音。

很多大学里的知识分子初次打开抖音,都会被它推送给你的内容所冒犯。但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抖音是建立在所谓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当你还没有对它进行训练的时候,它默认你就是最广大的低俗人群的一份子。

500

◐ 会议上的赵晓力老师

必须承认美国人的情报工作还是很准确的,抖音在内容的智能推送方面的确做到了谷歌、脸书都没有能够做到的程度,它的反应比巴普洛夫的狗还要灵敏。现在,训练一个符合自己口味的抖音并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

抖音很快给我推送很多了小吃的视频,最近的一个小吃摊距离我老家已经不到30华里了。

看多了以后我发现,这些小吃视频的拍法,大多来自一个叫做《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

500

大家应该都知道李子柒。李子柒早期美食视频的拍法,也是来自《舌尖上的中国》。

但李子柒把《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法发挥到了极致。那就是,她如果要拍一道麻辣豆腐的视频,是要从种豆子、收豆子到磨豆浆、点豆腐拍起的。她把美食视频改造成了唯美农业视频。她利用Youtube广告分成回收成本。现在,她的唯美农业视频已经在越南有了模仿者。

500

我关注的另外一个美食视频“蜀中桃子姐”则在今年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发生了突变。此前她的每条视频的播放量最多都是几万,今年五月之后,则迅速上升到每条几十万,现在,她的粉丝已经达到了1794.8万,很多视频的播放量都在百万以上。

突变的秘诀在于桃子姐老公包立春的加入。从此,桃子姐不再对着镜头讲解每道菜的做法,而是和包立春飙起了台词。他们非常勤奋,几乎每天都更新。包立春的戏份越来越多。现在,两人的演技已经相当自然。

视频的前半段大多是桃子姐在厨房做菜,包立春负责烧火和贫嘴。当《甜蜜蜜》的配乐响起的时候,一家人,包括包立春的父母、包立春、桃子姐的一双儿女包小聪和包如月,开始其乐融融地吃饭,间或夫妻、父子、父女、兄妹斗嘴。

这时候的主角是吃货包立春。

桃子姐视频成功的秘诀在于,她做的饭永远有人爱,这使她区别于一个单纯美食博主或厨师。(李子柒视频的秘诀也在此:她做饭给奶奶吃。奶奶吃上孙女做的饭的那一刻,地方小吃升华为人类情感)。许多粉丝留言,他们每天以看包大哥一家人吃饭,度过打工人在异乡的漫漫孤苦与无奈。

500

我要说的是,中国的情景喜剧并没有绝种,我在桃子姐五月后的的视频里,既看到了《我爱我家》,也看到了《乡村爱情》。按照刚才丁雄飞老师的定义,这不就是系列剧中的情景喜剧吗?矛盾永远不结束,每一集中都重新开始。当然,新的戏剧要素和新的菜式一样,也在慢慢加入。最近的剧情发展是,为了能在天冷之后接送孩子上下学,包立春开始学车了,他已经过了科目一。

抖音的算法鼓励这种把一个情景、一个人设甚至一个梗、一个表情拍到极致。对于精益求精的极致拍法,它似乎并不吝啬时长。现在,李子柒的视频已经已经越拍越长,有的超过20分钟,桃子姐的视频也开始接近10分钟。

我们依稀记得,默片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短视频。内容大于形式,长度不是问题;最好拿作品说话。当电视剧不能吸引年轻观众的时候,可能需要反躬自省其中的含水量,而不是怪罪一代人的注意力不集中。

微博上有个叫“竹子大魔王”的博主给一些转战短视频的乡村艺人点赞,她说:

“以前乡镇上做白事,时常会请一些民间歌舞班来搭台表演,这些人风尘仆仆地坐着改装的小厢货车来,带着服装道具,要给主家奉献几十个节目。大部分是女人。”

评论区里有人接着赞道:

“比好多人都豁得出去,带着砸破天地的劲儿,既土又钝却飒,硬是要给自己生生开出一条活路来。”

未来中国的影视史难道要从一部叫做《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开始写起吗?我不知道。但是,今天几位业界的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之所以还能看到几部好剧,也是那些“豁得出去”的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带着砸破天地的劲儿”做出来的。为他们点赞。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