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侃战史(一)国共内战时期蒋军的战术问题(7)
国共两军都起家自黄埔军校,而黄埔军校是由苏联帮助建立,教材、武器都是苏俄来的。所以苏联革命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两军的血液中。部队的编制、组织、战术等都有苏联红军的味道,虽然蒋介石带领国民党清共、剿共,但是国民党的组织结构都是苏共那套。就连特务组织也是由受过苏联“契卡”训练的中共叛徒帮助建立的。北伐战争中,以黄埔师生为主的北伐军,以高昂的革命精神,摧枯拉朽般击败北洋军阀,为蒋介石和国民党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军队的战术层面讲,国民党军要强于北洋军。但己落后于世界水平!30年中原大战,据时任蒋军1军长刘峙回忆;进攻冯军阵地时,他看到他的部队被机枪打倒一片,只见士兵倒在士兵的位置上,军官倒在军官的位置上,队形十分整齐。这说明部队训练有素,但战术落后,不会进攻。当时轻、重机枪已装备部队,但部队不会用。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停战后,陈诚带18军干部参观战场,看到日军的阵地后,才明白轻机枪怎么布置使用。33年长城抗战,关麟征,杜聿明等带兵同日军作战,伤亡惨重。才明白怎样布置机枪阵地。应该讲当时国军时战术素养很差,别说同日军比了,同红军比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后来德国顾问来了,带来先进的德国步兵战术。对国军的战术素养起到重大作用。但是对国军的战术发展起到决定作用是他的对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