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鱼市的筑地,还是筑地吗

今天(10月11日),日本东京江东区的丰州水产市场正式开业。走过83个年头的筑地鱼市,就此落幕,成为历史。只是离开的筑地市场的筑地,还是筑地吗?

500

筑地鱼市位于日本东京中央区,占地23公顷,相当于32个标准足球场,是全世界营运规模最大的鱼市场。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原本负责东京都内食品流通的日本桥鱼河岸市场被摧毁。当时的政府便借用了外国人居留地的海军省属地重建市场,1935年,筑地市场诞生了。

500

在鼎盛时期,这里一天内能有约3200吨、价值30亿日元的水产销售量。每天都有6万多位批发商来到这个市场,为2500万多的食客挑选食材。每天世界上捕获的鱼里,5条中就有1条会出现在筑地市场。这里汇聚了超过400种海鲜,且全部都是”即日上市,全量销售“。鱼贩和料理人们每天在这里相遇交流,也因此这里汇聚起了关于鱼类的所有信息。有厨师曾这么形容:“如果你是一个考古学家,你会去考察金字塔。而如果你是厨师,就必然要来一次筑地鱼市。”

500

 不过,虽然筑地市场每日都有各式鱼类交易,但唯有金枪鱼一种是通过拍卖方式进行出售的。只能说日本人实在太爱金枪鱼乐。金枪鱼的拍卖分两场,虽然允许游客参观,但每场只有60个参观名额。有趣的是,不同于一般的叫价拍卖,筑地的金枪鱼拍卖是通过手势进行的。2013年,这里曾拍出1.55亿日元的蓝鳍金枪鱼。

500

然而,去过筑地旅游的人,却很少能看见以上拍卖的盛况。拍卖时间太早或许是个原因,但也有可能身为游客的我们压根就没走入到筑地。筑地市场有场内、场外两个不同的区域。场内嘛,说的就是专业采购人员采买的地方。除了海产物以外,还有蔬果农产品等出售。场内还有一个名为鱼がし横町的休闲区域,用以供筑地市场的工作人员吃饭、购物。也不知道是地理原因,还是周围都是老饕,人们也都默认场内的寿司店比场外的好。

500

场外市场则是与“筑地市场”的一条商业街,市场里有400多家商店,历史可以追溯到大正时期。而这也是大部分游客到访筑地时驻足游览的地方。不过因为场外市场是私营市场,所以此次筑地市场搬迁,并不包括这里。

500

10月6日早上五点,筑地市场的人比往常多了4倍。5点30分,拍卖铃声响起,来自青森县的金枪鱼以每公斤2.7万日元成为筑地最后的标王。中午时分,场内市场结束营业,随着一辆辆货物车的离开,筑地鱼市就此成为了过去。

500

正如前文所说,筑地鱼市开业于1935年,地处东京中央区,不远处就是日本旅游必去的银座。多年来,关于筑地市场搬迁的讨论从未停止。一方面是市民们对于筑地市场的不舍。在场内600余家的鱼贩里,大部分人都是子承父业。83年的存在,对于周围的人而言,这里已不单单是一个市场了。但另一方面,筑地鱼市用地狭小,建筑物老化,在市区中央难免会有许多安全隐患。

2001年,东京当局选定了2.3公里外的填土地带丰州作为新的批发市场,并预定于2016年搬家。但因为新址的污染问题,一直搁置至今才开始搬迁。比起老旧的筑地,新的丰州市场光面积就是原来的1.7倍。根据不同职能分化的4栋大楼里,不仅有24小时不间断的冷气系统和冷藏库,还有专为游客设计的观景台。只是,比起原来充满着人情味的筑地,丰州鱼市更像是一座办公楼。

500

虽然直至今年9月底,还有数百名抗议者顶着台风到筑地市场示威抗议,反对搬迁。但今日新的丰州鱼市依旧迎来了开业的第一天。老旧的筑地鱼市也将开始动工拆除,并于2020年作为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车辆基地。而筑地的场外市场也将继续正常在筑地营业。

500

只是,失去了场内市场的筑地,再也没有两市并立的盛况。失去了地理优势的场外店家们,是否能够留住那些慕“筑地鱼市“之名而来的人,也是一个问题。凑巧的是,在搬迁与否这件事上,反对的民众和推动的政府打出的都是“守护筑地”的名号。只是守住的究竟是筑地这个能带来流量的招牌,还是这片土地上绵延着的牵绊,就因人而异了。在城市的规划中,决策们习惯于从现实的角度去精打细算所能带来的效益,可是对于真正生活在那的人而言,回忆与情感才是无价的。

筑地还叫筑地,只是对于在那生活的人,对于慕名而去的人,没了鱼市的那个筑地,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了。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