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一个我自己的例子,说明下什么叫“记忆偏差”,欢迎补充。
其实啊,我们所有人对过去的回忆都可能很不靠谱。
记忆偏差其实是个在所有人身上都会发生的现象。
我说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
小时候,我上的小学附近有一座体育场。
我们一些小学生在放学后,就喜欢到那个体育场里去玩,结果有一回不少人玩忘记了,很晚都没有回家,家长着急了找上门来才把我们找回去。
这玩疯了忘记回家的人里面也有我。
这事的后果就是,这个体育场从此就不让我们这些小学生进门了。
体育场不让我们进门,那怎么办呢?
不怕,我们很快找到了一条不通过大门也能进入体育场内的路径:
那就是绕到体育场的后面,从一个地方爬上体育场的围墙,然后沿着围墙在墙头上往前走一段路,再从一个地方跳下去,这样就能直接进到场内了。
这就好像是一种冒险一样了,所以发现这条路之后,我们几个人变得更加喜欢在放学后往体育场跑。
这体育场后来也和中国的大部分旧体育场一样,都被拆了。但是这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成年以后,我们依然经常提起这件事。
每次同学聚会,这件事更加是必然会被某人提起。
在我们的记忆中,那个围墙差不多有两层楼高,至少三米多,还有人说至少有四米多,在墙头上往前走的距离大概有五、六十米的长度。
大家互相印证,还有很多细节,我甚至至今还能回忆起每次从墙头往下跳的那种刺激的失重感来。
然而。
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在我亲戚家里发现了几张旧照片,恰好有拍到那个体育场以及它的围墙的情况。
我无比惊讶甚至是惊恐地发现:
那个在我的记忆中有两层楼那么高,至少有五六十米长的围墙,其实最多也就一米多高,还不到一般人的脖颈的高度,长度也绝对没有五六十米,了不起能有十几米,几步就能走到头了!
想想也是啊,如果真有两层楼高,我们几个小学生是怎么才能每次都爬上去的呢?
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这种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却在一遍遍地回忆和讲诉中,重新构筑了我们想象中的场景,并且把它当成事实覆盖了我们原本的记忆了。
至今每次同学聚会,依然会有人说起小时候的趣事,这件事也依然被时不时提起,成为大家证明自己从小胆子就很大的吹牛的资本之一,我也从来没有把真相告诉过我的这些老友们。
但是我知道,其实围墙只有一米多高!
————————————————————————
会说起这件事,是因为有个网友坚持说,他过去能“一天吃5斤米(煮成饭那就是至少十二、三斤),一个月165斤,还连着吃了两个半月”。我相信人们过去的条件下绝对是比今天更加能吃的,但仔细一分析就知道,能吃到这样的程度也是绝对脱离了现实的,问题是无论你如何指出这个数字的荒唐之处,却依然并不能动摇人家的认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