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陈平老师商榷,中外国情不同,城市化方案不能刻舟求剑

【本文由“东八区北京时间”推荐,来自《全国超千万人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你每天通勤时间要多久?》评论区,标题为东八区北京时间添加】

    眉山剑客

    我在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所的亲身和访问经历,包括美国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斯坦福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的哥廷根大学,耶拿马克斯-普朗克经济研究所,都在中小城市或乡村。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通勤都可以用自行车,时间在5-30分钟之内。住的远的开车不超过30分钟。只有轻轨,没有地铁。所以无法炒房地产,生活安静,生活费远低于大城市。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新冠疫情加速大城市高科技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动。

    世界各国超大城市的老城区都早晚成为贫民窟。吸毒,犯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没有固定收入的小摊贩使市容环境复杂脏乱,使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财政赤字严重,有的处于破产边缘。包括底特律,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印度孟买和墨西哥城,巴西圣保罗的黑手党在贫民窟处于统治地位,军警都不敢轻易介入。我严重质疑中国发展超大城市的计划。

    英国贵族都住在乡下空气新鲜的庄园。美国富豪多住在地广人稀的牧场。只有传统中国的地主喜欢离开乡下,住在大城市。这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偏见,因为各省会都设在大城市。美国恰恰相反,州会都设在中小城市,才会降低行政开支,同时鼓励政经分离,也避免学生运动冲击社会。世界上最常见的学生运动冲击政府,来自于巴黎,雅典,北京,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国的一流大学集中在首都和大城市。

第一,你列举的都是欧美的。美国地广人稀,而中国即便四五线小县城都交通拥堵不堪,无法相提并论。

第二,你列举的都是大学,大学作为教育研究机构,设在郊区很常见,但其它各行业的公司就没法设在郊区,很简单,因为如果大家都去郊区,那么郊区就变成了另一个拥挤的市中心。

其它你说的大城市老城区早晚变为贫民窟、欧美贵族富豪都住在庄园牧场,等等,这些是他们国情和政府治理不善所致,包括他们的种族隔离政策、阶级固化等等。

任何机构、公司、人群聚集在一起,总有它的原因,比如产业集群。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中国不把一流大学、大公司往内陆不发达省份搬迁呢?为什么即便有好的政策,这些大学也不会愿意去呢,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你要想人为地改变一个城市的产业分布,采用有形手去干预市场的方法,未必有显著效果,反而可能违反市场规律。

我觉得归根结底问题是中国人对拥有私家车的执念造成的各大小城市乃至小县城的拥堵,这个观念不改变,再宽的马路都是拥堵的。未来的趋势应该是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得80%以上的人口采用公共交通出行,东京就是如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