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讨论RCEP很热烈,日本人谈得比较少?

25日,观察者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东北亚学院学科发展委员会主任张蕴岭,解读内外大循环和全球合作。以下是节选:

观察者网:我们签署RCEP以后,其实国内大家的讨论很热烈,但是日本的讨论其实比较少,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

张蕴岭:对于日本而言,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区域协定,因为它本身就已经在几个区域性的大型自贸区当中。日本和欧盟联合已经建立,又领衔了CPTPP,现在又参与了RCEP。如此以来日本全面开放的一个大战略,基本上都实现了。

对于国内而言,RCEP是我们目前而言唯一的自贸协定,原来有中国-东盟,区域性的自贸协定RCEP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目前,中国和欧盟、美国难谈成FTA,与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有进展,与美国的谈判搁置,中日韩之间谈的也很难,因此,RCEP使我们参与的一个大自贸协定,所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事。

不过,目前国内炒的太热了,我曾参与了RCEP项目的研究,尽管签署了,实际落实还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RCEP参与国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大,起始开放程度也不很高,还需渐进提升。因此,不能把它说的那么玄乎。

观察者网:当下东盟已经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主要串联东南亚、南亚、中亚和非洲方向,其中有大量发展中国家,能否谈一谈您对外循环的看法?

张蕴岭:对于中国的外循环要整体来看,东盟很重要,一是东盟这些年发展确实很快,二是目前大量的产业转到东盟,所以和东盟的连接实际上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东盟作为一个集体,而且地缘上离中国近,加之疫情的影响,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顺理成章。

东盟的重要性在于是我们构建的第一个自贸区。我当时全程参与,构建的过程很不容易,抓住了一个地区。这些年通过构建产业联系,更密切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中国大量的企业向东盟转移,造就了这种区内贸易,而且发达国家原来在中国向东盟转移,也不一定完全跟中国割开,很多都和中国有联系,比如零部件、中间的产品构造等,所以,中国东盟间的经贸发展是一种区内连接。

中国东盟市场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原来是加工制造中心,下一步很多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会转移到东盟,所以今后中国东盟的经贸还会更快地发展。

对外循环来说,总量上看,美、日、欧的贸易量还是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多数贸易联系主要在发达国家做,“一带一路”增长很快,但是总量很小。然而发展中国家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要下功夫通过新型发展合作方的方式开发潜力。因此,中国的开放合作是全方位的,要有一种开放与合作的大战略。

全文戳:https://www.guancha.cn/zhangyunling/2020_11_25_572522.shtml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