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北京大学科学中心成立仪式在京举行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载人航天”

11月21日,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北京大学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黄如,以及来自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研究机构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活动。

500

活动现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郝淳主任为仪式发表致辞。他表示,按照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建造,之后,将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巡天空间望远镜作为空间站工程最重要的空间科学设施,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指标最先进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在稳步推进巡天望远镜工程研制的同时,相关天文科学研究工作也正在全面布局启动,建立了巡天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组织管理体系,其中科学中心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确保巡天空间望远镜科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北京大学历史悠久,享誉全球,天文科学领域科研实力雄厚,具有显著的专业优势。此次科学中心落户北京大学,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与优势,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进一步凝聚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团队,高效开展天文科学交流与研究,助力学校天文科学水平迈向国际领先。

500

郝淳主任致辞

顾逸东院士发表讲话。他表示,北京大学历史传承悠久、学术底蕴深厚、杰出人才辈出,北京大学天文学科覆盖了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的主流研究方向,国内联系广泛,学术交流频繁、人才荟萃,学术氛围浓厚,有很高的水平和一流的国际声誉,北京大学科学中心一定会成为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撑,出重要研究成果,出大成果。同时,顾院士也希望北京大学在牵头方向成为国内国际的学术研究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积极扩展力量,组织好课题研究和前瞻性的后续发展,大力培养提携青年才俊,使我国天文队伍的质量和规模提升到国际水平。

500

顾逸东院士讲话

高铭主任发表讲话。她表示,为加强巡天空间望远镜的科学组织工作,今年7月,在空间应用系统建立了由科学工作委员会、科学工作联合中心和四个科学中心组成的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体系,以汇聚和发挥各方面优势力量,广泛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依托以上组织体系论证提出的巡天空间望远镜首批24项科学研究课题也已完成立项评审,正按流程办理立项手续。北京大学科学中心的成立可以进一步推动北大天文专业的发展,汇聚更多优秀的科学研究团队,充分利用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宝贵资源,结合北大天文专业的学科优势,取得重大的、国际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创新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500

高铭主任讲话

会上,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创系主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院士陈建生做了题为“光学巡天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天文学系主任,CSST北大科学中心主任吴学兵汇报了CSST北大中心建设方案。

500

在随后召开的建设咨询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围绕中心的建设规划、管理运行、以及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产出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