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所经历过的影视审片,审片的“老倔”常被豆瓣气到血压升高
【本文由“北方不吃面男孩”推荐,来自《“青春版亮剑”《雷霆战将》停播》评论区,标题为北方不吃面男孩添加,内文有删减】
我本人曾经因为工作的原因,参与过若干记录片和影视的撰写,经历过一些相关流程。
我还有个读研时候的同学过去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现在是机构合并,变成党史文献编译三家组成的研究院工作。他经常参加重大题材办,他说,如果一个电视剧没硬伤,审片的往往没底气,缺乏量化标准,比如有个片子他们看着很不爽,但奈何不得,但可能是导演太得意忘形了,居然在某一集中用那种伤痕的视角在抗日片里加了“湖西肃托”的段子,这才理所当然给毙了。所以如果以后加入“我党我军形象塑造奢靡化”这样一个毙片理由,就比较容易给他干掉。
所谓“硬伤”,那就是拿的上台面的理由了。比如我经历过的,就有某些影视各种美化张灵甫,黄百韬和邱清泉的细节,这没法说是硬伤,但如果说他“阵亡”而不是被“击毙”,这种就可以被毙了,还有说平型关歼敌一百余人,想蒙混过关,这种也是被毙掉的下场。还有过分拔高辛亥革命,不提反帝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后续的,也被删掉了整整半集。
还有个记录片,里面采访了很多国民党老兵,这些人很多住在台湾的,所以他会胡说,这种不好搞他,但他们总是称我们是“老共”甚至“共匪”,这个就是硬伤啦,于是重大题材办据理力争,说所有这些字眼必须处理,那咋办?制片人可舍不得花钱做后期啊,所以只好把那些话都去掉了换一堆人畜无害的风景镜头,这样一来也算斗智斗勇,胜了他们一局。
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抗日题材“神剧”,原本都是有“肃反”的段子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影射延安整风,达到黑毛主席的目的,这种重大题材办就可以坚决要求他去掉相关情节,如果他头铁不改,那就毙掉了。
还有我们看到的许多谍战片,原本有一些疑似黑总理的情节,所以也都改掉了,不改那就毙了。但有时候他不那么过分和明显,我们就没太好的办法。比如某登山题材,都知道他黑贺老总,可就是找不出确凿的硬伤。
参加重大题材办的同志,来的十有七八是十分耿直的老同志,我同学说他们最经常去的一个耿直老同志,是个开组织生活会都能和领导吵起来的倔人。领导是不喜欢他,但审片这样的事情一定是首选要他去,因为这是政治责任,谁都不愿意要不可靠的人去。
“老倔”审片前会做大量的功课,结果经常被豆瓣气到血压升高,于是就反映到网信办,网信办说你血压升高了?我们都好几个心动过速引发房颤的了,但是他们也很无奈,因为只能把豆瓣批评一顿,帖子删了,过一段时候更恶的帖子还会上去呢。
也许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影视圈那么多人想搞很糟糕的影视?这个理由也简单,资本家豢养了他们,有了钱后资本家们是一定要权的,也一定会觊觎上层建筑的话语权,所以必然要制造舆论,黑社会主义,美化旧社会,各种拥抱民国的行为也就是他们想主导话语权的具体行动。而我们过去的几十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捍卫力度不够,不够理直气壮,所以也就在意识形态领域缺了很多制度建设。
有什么短期能见效的办法灭一灭这些人的威风?现行政策是批评教育为主,这个震慑不到他们,因为他们的脸皮是很厚的,所以一定要他们受到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是大损失,他们是金钱的孙子,只有这样才能要他们心疼的要死从而收敛一系列动作。长远来看,一定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捍卫具体量化,细化,操作性比较强,这样重大题材办处理他们于法有据,那就能够让他们彻底出局,从而让用心的,怀有人民群众朴素感情的主创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