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意识形态”是瞻,是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如果错误地认为意识形态决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就无法看清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当时苏联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期间,不承认我们是共产党,不承认我们是无产阶级政党,而是农民党,认为我们要先发展资本主义。如果不是毛对当时国家事实情况做判断,反对当时在上海的党中央,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以工人领导,工农联合的形式,同时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个体工商业户,发动土地革命,何谈解放全中国。
如果不是毛实事求是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构成动员全国的思想武器,建立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意识形态指导。就凭当时第三国际强加给我们的意识形态,怎么才能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如果只听从第三国际给我们意识形态的指导,而不考虑中国国情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武器,那就不可能有民族资产阶级、动员乡绅加入革命这回事,也就不可能有统一战线了。而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期间,是鼓励那些有自觉意识的地主加入民族抗战的。要知道在俄国革命时期,在没有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情况,农民甚至会自己打土豪分田地的,可见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中国共产党就是可以连地主一起动员。所以,不但要学党史,还要把党史、近现代史的内在逻辑,以及客观背景、经济原理串起来。
我曾经是叔本华的狂热粉。我反而可以用叔本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念来解释这种“意识形态决定一切”的错误观点。叔本华认为,理性是主体满足欲望的工具,而由理性建立起来的各种学说,本质上就是意志的客体化的表现,这样说来,由主体外在表现的这个客观行为本质上是由意志决定的,所以由人类活动组成的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其实就是意志的集中表现。而如果把意识形态定义为人意志间接的客体化的一种表现,那么意识形态决定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活动才可以解释地通的。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课本,看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
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使经济基础得到巩固或削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中包括有政治、哲学、宗教等方面,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一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所以,首先不要说什么“制度、经济的理论研究去意识形态化是在否定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在解构马克思主义”等这类本末倒置的、胡乱扣帽子的言论。可以说,这种观点,表面上是在维护国家的发展理论,实际上是在用唯心主义来作为辩护工具的。这是本身就理论掌握不透彻,是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首先定义“意识形态”这个东西,你不把本体论和研究方法统一起来,就是不彻底和左右摇摆。如果你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高校必修课,就知道,为什么马克思要批评费尔巴哈,就是因为他在本体论上走物质第一性,在人文历史却走唯心主义,这种表面唯物主义一元论实质逻辑混乱、立场不坚定的学说多的是,本质原因就是本体论贯彻的不彻底。
我们的很多朋友理不清,虽然非常清楚党史、党课的内容,但是却在分析方法唯意识形态是瞻,本末倒置,反而走了唯心主义的陷阱。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