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生与死
原创:不得不言他
公众号:言他君
上一篇推送发出去之后,后台有不少新来的读者表示,要多看看和雍正有关的故事,那么今天言他君就继续来讲和雍正有关的事,具体来说,是有关雍正手下第一武将年羹尧的事。
虽然是被公认为雍正手下第一武将,但年羹尧的崛起却不是雍正朝才开始的。不管我们是研究史料还是电视剧,我们都会发现这位未来雍正朝的抚远大将军早在康熙中期就已经展露头角了: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年羹尧己卯科顺天乡试举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联捷三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散馆,授检讨。
康熙四十四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5]。
康熙四十七年,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以礼部侍郎衔任内阁学士,同年抬旗进入汉军镶黄旗并被任命为四川巡抚。
不要小看年羹尧在康熙年间的积累,如果没有在康熙年的积累,年羹尧是没有可能在雍正朝那么快从一个地方性的知名人士,崛起成为全国仰望人物的。
作为我国古代农业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的开启之人,康熙帝早年并不为大众所看好。大家都以为这个年轻人太年轻、太简单,降服不住那些从龙入关的多朝元老们,但随着康熙帝的诸多政绩展现之后(例如智擒权臣鳌拜、大力发展经济和内外贸易、打击分裂势力与邪教,重用海外传教士,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天下人都纷纷表示他改变了大清,让大清有着足够的资格说自己是继承明祚的正统王朝。
但盛世之下也是危机。晚年的康熙帝出于倦怠之类的原因,没有在整顿吏治(经济上的问题)与“九子夺嫡”(政治上的问题)上下太多功夫。这直接造成了在雍正继位的几年之前,大清各级官员的腐败问题已经到了危及国本的地步了。不仅如此,“九子夺嫡”更是深刻的影响了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的政治局势。特别是八爷一党,即便是在雍正继位之后也是小动作不断,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干脆利落的用“八王议政”这一情节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腥风血雨。
康熙帝本人知道这些情况么?很难想象封号“圣祖”的他会不知道。不然无法解释年羹尧这样的人在康熙中后期的崛起与不顾朝中大臣大多支持“素有贤名”的八爷继位的“大势”而支持坚持搞“实干兴邦”的四爷。但他也正是因为知道八爷党势大,若非自己的诏书与十三爷、张廷玉等人的力保,雍正便是继位也是非常困难的。
继位都有些“暗度陈仓”的意思,康熙作为一个爱国者要如何保证雍正继位后能够顺利的解决他在位期间没有能解决的两大难题呢?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很多人比较片面的理解了这句话,认为武装力量才是政权稳定第一要素。这不假,但一个有效的武装力量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财政负担的起,也就是说只有同时抓牢了钱袋子和枪杆子,政权才能稳定。
年羹尧以及其他一些人,就是康熙帝为雍正帝准备的钱袋子与枪杆子,这就是年羹尧之“生”。于是乎,在康熙年间蛰伏历练许久的年羹尧,在雍正初年很快就立下了功勋,为雍正帝的种种改革铺平了道路:雍正元年三月,授太保、加三等公。同年十月,敕授为抚远大将军,率岳钟琪等人征缴罗卜藏丹津,加封二等公。
雍正二年,年羹尧继续进攻,擒拿罗卜藏丹津之母阿尔太喀屯及其妹夫克勒克济农藏巴吉查等人,罗布藏丹津以残部两百余人遁入准部;随后接连镇压多处抗争,青海部落悉数被压制。班师回朝时,雍正帝亲自相迎,升任一等公。其子年斌袭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年富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
一时间,年羹尧风头无两,《雍正王朝》中甚至用雍正帝夤夜去见年妃,要她当面卸甲的剧情来描述雍正帝对经略西北四省的年大将军的无可奈何:年羹尧对着一直支持他的雍正帝说自己旗下大军“只知军令,不知皇上”。
雍正不禁要想,那到底是你是天下百姓的“君父”,还是我是天下百姓的“伯伯”?
仅仅是这样,还不能让雍正下定决心惩治。毕竟雍正虽然在官僚豪强眼里是“桀纣之君”,但是一系列针对赤贫人士的援助政策(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为他赢得了在百姓中的声誉,他也不希望自己留下个“飞鸟尽、良弓藏”的评价,更别说年羹尧作为康熙帝时期的老臣,自己也要考虑康熙帝的脸面。相信雍正本来的意思不过是默许御史百姓对其的弹劾与批判,希望他能够吸取教训收敛一点。
但是历史上留下的记录是这么说的:年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入觐,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至京师,行绝驰道。王大臣郊迎,不为礼。在边,蒙古诸王公见必跪,额驸阿宝入谒亦如之。
电视剧上的表现则是年羹尧侍寝要翻牌子(皇帝才能使用的仪仗)、吃饭要吃一大堆人伺候出来的白菜心和活血小炒肉(与之相对应的是,雍正常年就是小半碗汤泡饭)。
接下来就是年羹尧之死了。言他君本人对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个剧情记忆犹新,王(周润发饰)对着造反失败的杰王子(周杰伦饰)说了这么一句话:“朕不给你,你不能抢”。惋惜之意溢于言表。同样的,唐国强老师所饰演的雍正在下决心处置年羹尧之前也问了张廷玉“年羹尧真的该死吗”这样的话。
张廷玉的回答是“年羹尧一日不死,就会一日玷污皇上的圣名”。
言他君的评价则是:虽为康熙老臣,却忘了康熙到底是靠什么收拾了权臣鳌拜——无他,无非是“闷声大发财”这五个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