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间谍”的自白书

500

最近因为两篇怼网友的文章而成为风口浪尖,也第一次被人骂到私信里,台巴子、狗汉奸什么的,我并不会在意帖子下面公开区域的言论,但若是私信进来,那应该算得上骚扰,一开始还犹豫要不要处理,毕竟也都算活跃的读者,后来白老师(嗯,没错,你们敬爱的白老师)建议果断举报,于是便痛下了杀手,现在应该已经被封号了吧.....

其实这个事从两个月前就已经在做铺垫了,如果你有订阅我的账号,应该隐约会感觉到有一条脉络:

草根霸权,台湾网络世代的大众狂欢 起手造势

如何在观网社区愉快的犯贱  略略略的那条作者简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用的,不过现在改的中性了一些

为什么做台湾研究不容易  这篇是键盘侠的上篇,也是在圈内受到好评的一篇,中国时报旗下的旺报也专门采了访,当然在观网自然是被骂惨了

十二公民的遐想:社会戾气中闪耀的公民精神  很多人说这篇发的很突兀,其实是为第二天的“台海有事”铺垫

若台海有事,请你扔下键盘,赴战场燃烧青春  争议最大的一篇,是台湾研究为什么难做的下篇

还有一篇说为台湾背书的小清新文会在去朝鲜前发,也算给各位预个警,不喜欢的可以不看,想骂人的,我当然也拦不住......

之所以想搞这么一个系列,是有感几位作者因为忍受不了观网一些不堪言论出走,以及当时观网高调整肃社区言论。此前,观网的运作方式相对传统,编辑约稿,作者完稿,编辑发稿,作者不会管之后的事情。但社区开通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性加强,也难免会遭遇一些不愉快。

我后来和编辑说了一下我的想法,编辑为我主动引战捏一把汗。不过我从小心大惯了,老板也经常会骂我胆肥,到处惹祸给他添麻烦,特别是在这么敏感的涉台领域。(三叩首,我对不起您啊!)

很多人会说我向着台湾,扣上顶台湾间谍的大帽子。我不否认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时候会换位思考,但无论怎么样,大家立场一致,都是为了国家统一的大业。如果你认为我是间谍,可以拨打12339热线,我愿意豁出被调查的精力和时间,但若证明我无事,那么相应的,也请您付出法律代价,大家公平交易,和气生财。

500

不过这也刚好给我一个契机,对我这几年的想法进行一些梳理,我有很多时评,但亦有很多观点性的文章借着时评的由头发表,如果您对我这个人感兴趣,那么还请阅读以下这些之后,再做出判断。

李登辉访日,台湾“黄色势力”复燃  这是给观网的第一篇,但因为排期的问题却不是在观网发表的第一篇。文中我提到了台湾黄(皇)绿合流的现象,认为亲日势力依附和绑架台湾本土主义为己所用。印象中,这篇被美国《侨报》转走,对于初出茅庐的我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肯定。

七十周年,日本和皇民都躁动了 因为合流的族群特征,所以日本和中国的结构矛盾,就会反映在台海

台湾缘何对大陆抗战纪念歇斯底里  国民党的溃烂,是因为“中华民国”的虚化,毕竟二者是一个捆绑结构,一损俱损。

收集了一下台湾法院判人免死的理由,惊呆了 台湾每一次“民主进步”,除了是真心,还有他意,就是不断强调台湾的特殊性,重塑一种身份认同。相同观点我在其他渠道也有发文,但还是分享观网这篇。

真要清算党产了,国民党要完? 台湾的内外结构决定了国民党一直会存在,而统一的主动权,还是应该由大陆掌握

大陆为什么要纪念“二二八”? 由于主客观原因,大陆在台湾内部事务中一直处在缺位状态,但在台湾政治摆烂的情况下,拥抱大陆可以作为一条道路提供给台湾,即所谓的竞争性介入。

台湾小党处境艰难,这正是两大党的合谋 我从来不相信台湾的第三势力能有什么气候,也不相信国民党能够垮台,政治结构决定的,逃不掉

民进党这么搞,是想让台湾二次沦为日本殖民地?台湾的“恋殖”是在民主化后重新定位身份时,被政治操弄的产品

说民进党有左翼色彩,估计很多人都不相信 民进党不是纯粹的左翼政党,但具有一定的左翼色彩。台湾的政治制度结构塑造了实用主义的政治斗争策略,使政治话语的转变极为容易。并最终在缺乏左翼论述话语的社会空间中,给具有草根精神的民进党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舞台。但这并不意味民进党就比国民党更具有自由主义精神,涉及到两岸经贸领域,民进党的表现就极具保守。尽管“统独”双方在左右问题上有所重叠,但本质上来讲台湾的两党制依然被“统独”议题所主导。除非台湾解决内部的族群问题和国族认同问题,否则难以从这个状况下解放出来。

大陆已经落实对台“类管辖”,“台独”开始慌了 我是一直主张实质统一的,但类管辖这个概念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的王鹤亭老师,这个概念内涵比较大,实现路径上国际国内都涉猎,现在我更倾向使用清华郑振清老师的概念,涉台公共政策体系,简单明了,贴合现实。

日右翼跑台湾踢馆否认慰安妇,谁惯出来的? 我描述台湾处在一种“非国家园”的状态中,因为缺乏国家机制和认同,社会的行为模式会呈现降维特征:大家关心个人和小团体,多过对整个台湾的关系。如果有人在选举时讲,我是爱台湾的,那就要小心的,他大概率只爱党和自己而已。

过去的是历史,历史的开端在今日 借着参加海峡论坛的机会,把以前散乱在各大媒体的观点整合了一下,即为历史记忆重构论。身份认同可建构,而原有强调血缘的统战论述需要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容,两岸的交流有助于新身份的形成,青年一辈就是争取的对象。当然为了凑字也提及了在大陆磁吸效应下,岛内“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只是简单说了一下,专门的文章发在了香港。

莫让投机者污了统一之名 精准统战就是从这篇当中提出来的,当时国民党的青年团团长表示来大陆蹭吃蹭喝,同时想到一位端传媒记者说很多台湾人跑大陆来骗创业补贴,于是就来了一篇快文,主张要像搞精准扶贫一样,搞精准统战,这也是为什么我很欣赏提出“六原则”的台青,吃里扒外的人真的挺多 的。

精挑了这些,算简单概括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从《团结报》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写两岸评论快满四年,两岸三地发的文章也应该有上百篇。有时候会写一些应景的文章,但更多借着一个话题,做一些思辨性的思考。也不是没有爽文,但更多还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台湾,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着自己的风格。虽然现在也有论文压力(惭愧地向各位报告目前还没有核心期刊上的成果,虽然今年连续发了两篇《两岸视点》,但我不会把普刊硬说是核心,好在读博时间尚短,会继续努力),但还是会花一些时间在观网的博客上说一些心里话,不成熟的论文点子,亦或者某种心情分享,包罗万象。我原来一直以为我是物质利益驱动者(现在也是),但全身心写作的那种舒畅,又让我不可否认其中追求的那份情怀。

对这次策划舆论狂潮感到抱歉,虽然从学理上讲网络狂欢终究无法避免,但也按惯例呼吁一下网络理性,今后我依然会按我的风格行文,这是我的特点和印记,我诚心欢迎一切认真的讨论,欢迎直言不讳地指出纰漏,甚至骂娘(非私信),但坚决抵制一切上纲上线的“杠精”行为。比如,一定要争辩十四年抗战八年抗战什么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