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飞机梦碎蓝天!
日本大飞机梦碎蓝天!
在苦苦支撑多年之后,日本三菱重工的MRJ支线客机项目正式宣告下马。
这款承载日本“国产大飞机梦”的支线飞机,翅膀断了,日本政府投入的30多亿人民币也打了水漂,整体600多亿的研发费用也付诸东流。
最值得关注的是,这款飞机几乎跟中国ARJ飞机同时起步,分别代表了中日两国的蓝天雄心。
而现在ARJ-21支线客机,已经成功交付37架,每年有近二十架的产量。尽管跟庞巴迪、巴西航空工业的成熟飞机还有些距离,但跟我们心目中的制造强国日本相比,ARJ-21支线客机的成功尤其难能可贵。
按理来讲,日本飞机供应链有着非常丰富的供货经验,它们是美国波音787飞机的重要风险担当的一级供货商,在材料、加工等方面,都有着几十年的配套经验。
然而飞机就是这样,有了零部件,想整体装配起来,必须要有系统设计的经验。日本三菱客机制造在这一点,明显能力不足,在2015年几乎都要成功试飞的时候,后续又发现一些问题。
而去年初,三菱重工将该项目收回独立权,跟波音客机装配放在一起的时候,也许是高层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不可挽回。而现在,由于主业的低迷加上三菱飞机的研发费用,三菱重工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出现了20亿人民币的亏损,这可是20年来的首次。
所以,三菱重工也顶不住了,索性冻结了这一项目的发展。已经在手的300架订单,也变得毫无意义。
在这样一个当口,我们尤其感到自豪的是,ARJ21还在飞;而真正的大飞机919也成功试飞六架。就算是把零部件都采购进来,能装配在一起飞起来,也是巨大的成就。
因此争论大飞机的国产化率,其实没有多大意义。能飞起来,就是最大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