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公交上看到一档节目,我感到这充满恶意

这几天在首尔我都是步行回家,不想乘公交车。

下班后,我一登上拥挤不堪的公交车,就得硬着头皮观看司机座位后方电视上播放的节目。这些节目既没有就韩国历史展开深刻探讨,也没有针对公众理应知晓的重要时事进行播报。被推送到我们眼前的,只有一个个展示煎炒烹炸的“精彩”镜头,紧接着是如此荒谬的画面:一个男人(大多数情况下是男人)忙不迭地把硕大的饺子、饭团、三明治等食物塞进嘴里,把一同参加这个疯狂节目、坐在他身边的人逗得乐不可支。

听说中国的自媒体平台也充斥着类似的视频。

500

我不知道自己因何会为这样的画面而深感不安。或许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我们普通民众只是搭车代步,却不能不看这种空洞洞、赤裸裸的作秀。从道德内容的角度来看,这种节目无异于色情片,其目的是以荒诞方式唤起观众的食欲和非理性本能。

我之所以觉得这节目充满恶意,也许还因为它在向观众公然宣传铺张浪费,仿佛毫无顾忌地消耗食物是一件有趣的事。在这个年代里,我们地球还有许多人在忍饥挨饿,大片曾经肥沃的农田化为沙漠,海洋也在慢慢地失去生机,这一切都让每一颗粮食变得弥足珍贵。然而这些节目却蒙蔽了真相。

我们应当鼓励人们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将暴饮暴食作为噱头、让他人来效仿是不道德的。这样的节目与俭以养德、爱惜粮食等我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背道而驰。

然而,在对此类节目大为不满的同时,我仍旧为表象下的悲哀事实而怀有一丝恻隐之心:那个不管不顾地往嘴里塞饺子的男人,似乎是在拼命填补极为空虚的灵魂。

其实,他与我在公交车上看到的许多人别无二致:他们捧着智能手机,沉迷在自己四处搜罗来的游戏、音乐视频、时装图片与情色小电影中,似乎想用这些内容来填充我们文化中怪异的真空地带。

我仍然记得中韩两国都有过这样的时光:公交车上的乘客大多读书看报,想要切实了解周围的世界。而如今,人们却几乎毫无例外地陷溺于感官之娱,任社会被乌云笼罩,哪怕街道上的灯火再辉煌璀璨,也驱不散乌云下的黑暗。

近些年来,中国与韩国的每一家餐厅,几乎都公然把大幅的美食照片悬挂在室外,似乎言语并不足以招揽顾客,一定要用画面来使行人垂涎三尺,才能催他们快快进门。

还记得1995年我初到韩国时,并没有见到这样的图片。当时还没有必要迎合人们最底层的本能。

我当然还记得第一次去中国时,听见主妇们讨论菜怎样买、怎样做给家人吃的场景。当时,人们尚认为做饭做菜是“家庭”这一概念中所体现的伦理系统之一环。

500

但当下这种以暴饮暴食为乐的怪诞常态与上述珍贵的文化毫无关联。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食物来之不易,绝不能随意糟蹋。

可我们的社会却渐行渐远。

我在公交车上见证了韩国形而上学的崩溃——中国的情况或许也是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类体验最为重要的方面,如儒家经典所倡导的“德”、“忠”、“孝”等价值观,以及邻里之间的互敬互爱,是无影无形的。

然而今天,我们被各种声光形色包围,而我们所居住的现实世界却被夹在手机屏幕与人类不受自觉控制、兀自对夸张画面做出本能性反应的脑干之间,日趋枯萎与扁平化。

这样的视频根本无意于通过影响负责逻辑推理的大脑前额皮质来传达各种事实、探索道德的复杂性,只顾刺激杏仁核,使其产生欲望。我们丢下了书籍报刊,不再努力挖掘深埋在表象之下的真相,转而共同投身反智文化,无法自拔。

民众对核战争威胁、气候变化、飞速进行的财富集中等危险趋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就是上述反智文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不要说当代社会,哪怕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也不再采用严谨可靠的科学手段去分析研究。

科技仍在进步,但它没有促进文明的发展,只是一味地刺激我们的大脑,使其丧失自觉做出道义抉择的能力。铃铛也好,哨子也罢,科技成果或许可以激发人的喜怒哀乐。但是,倘若失去了借助科学来了解世界的能力,我们终将迷失。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们十分有必要控制、约束自己的欲望。在目睹众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迷失于声色犬马的当下,我认为,我们或许不该把“克己复礼以为仁”等以往的行为规范视为压迫性的意识形态,而应当将其当作一种道德义务。

本文为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