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年时练习过套路和散打,一直有疑问为啥套路要从腰间发拳,不走捷径?
【本文来自《中华武术在西洋空手搏击前不堪一击?那是因为我们的武术就不是为徒手搏击设计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修正弹道
国际上也没人说我们的传武不行,是我们自己认为我们的传武博大精深、无敌世界吧。打不过人家就是出来的不是高手,高手不屑于抛头露面。那各派掌门人呢?我估计也不行。于是又说,真功夫是真有,不过失传了。现在的传武江湖,一部分骗钱的;一部分偏向玄学、哲学的;一部分偏向体育表演的,为拍电影服务的;一部分练武不练功的;一部分舔舐伤口学习对手训练手段的。等等。
我的观点是,传统中华武术根本就不是发明用来徒手搏击的,是来源于战阵冷兵器对决之中,在脱离兵器训练中的遗留、总结、演绎。在徒手搏击方面抛开摔跤技法,传武并无宝藏可挖掘。不是传武不行而是某人不行的观点属于自欺欺人。
练过传武的都知道,所谓套路就是见招拆招,这些招数在两人慢动作练习时,你会发现是那么的巧妙,然而等真打了你又发现一招也用不上,因为太快了,谁也不会打一拳之后不收回等你抓住使用招数。所以我们看传武比赛最后发现,不管什么门派最后几乎都是散打加摔法。什么接化发你根本就用不上,太快了。什么凝神静气意守丹田远不如兴奋、热身来的实在。
然而我们祖先发明那么多套路与招式就是用来强身健体或者表演骗人的吗?不是,他们没有我们这么无聊。因为冷兵器延长了手臂,对手之间的距离更远,冷兵器挥动后的行程也更长,这时就出现了见招拆招的时间与空间。我们的祖先从一开始就是研究战阵杀敌的,毕竟骑兵马不行,不能作为主力,于是步兵方阵训练最有意义。宋朝如果战阵结成是不惧游牧骑兵的。
那些曾经战阵杀敌的老帅、老兵回乡之后将自己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用大枪、砍刀、盾牌、弓箭……等兵器的技法演化成为套路、招数,就成了很多传武最初的样子,这些传武的招数与训练方法你现在看着怎么都不科学,当你把兵器放到他手里后才明白:为啥拳头要从腰间出发,原来兵器角力时是可以泄力的,兵器是可以格挡、招架的。
本人少年时练习过一下套路,后来又练过一段时间散打,最后因为受伤被家里人强力终止了。的确当年就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套路要从腰间发拳,不走捷径?而且特别强调腰马合一。
腰马合一发力是大,可是太慢,拳头走到一半就让对方一拳糊在脸上了,就算打击力小一点也足够我吃一壶的了,再大力的拳也走样或者打不下去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李小龙那样的全身肌肉和关节高度联动,统一发力的。而且他的寸劲其实在本质上就是追求尽量短的距离发出尽量大的击打力,这才是徒手搏击的关键啊。我不懂武术的起源,但是感觉贴主所说的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