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在西洋空手搏击前不堪一击?那是因为我们的武术就不是为徒手搏击设计的

【本文来自《马保国事件全网疯传,我练了几年太极,感觉中国武术需要“大师”但更需要武术服务产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中华武术与玄学结合加上文学演义,武侠小说夸张之后,逐渐神秘话,失去了原有的初衷与样子。当这种被神秘化的东西与科学体系的空手搏击实战对比之后,神话被拆穿。

根源就是对武术的误解。中华武术现在流传的门派、套路其实都是在以前冷兵器时代两军交锋时的实战技艺脱离兵器后的空手训练教程与演进。这种服务于冷兵器发力方式而用拳、脚、掌模拟冷兵器的套路与国外的徒手搏击术根本就打不到一起。拳击、巴西柔术、摔跤等等,天生就是为徒手搏击设计的。我们的武术却不是为徒手搏击设计的,因为中国人最讲究实用,打仗就是你死我活,一定要用上兵器的。

从我最初接触拳击时就纳闷:拳击出拳要端起来,武术则要求从腰间走,明显人家拳击取了捷径。拳击主要是击打头部,武术主要是击打胸腹部。拳击的步法更讲究灵活,武术则讲究站桩要一步一个脚印。其实,这就是两种技击模式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拳击就是为了徒手搏击设计的,打头最有效,武术则是为持握兵器涉及的(以后抛弃了兵器),比如双手持枪,他的前后手一定都是在腰间出发。两军交锋的混战,冷兵器一定要求击打、刺杀更大面积的胸腹部。为了阵型不乱,自然不会要求士兵像拳击手一样跳来跳去,进攻时为了保持阵型不乱甚至是要求“类似慢动作似的”一步一步的前进。

中华武术没有内功、内力,全人类都没有,如果有人感觉到有,其实是自我催眠后的错觉。

中华武术的意义在于还原其持兵器与军阵属性。

比如太极拳,本来是一手盾牌一手单刀的练习方式。所谓泄力,本来是两军盾牌手相撞角力时的一种使对手失去平衡及泄力的技巧,被后人包装演义成如今的样子,真是招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