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马云演讲有道理,理由有三:与国际接轨、创新会付出代价、金融本质是信用管理
【本文由“北方不吃面男孩”推荐,来自《“监管环境”哪儿变化了,我看很多人一头雾水,给大家举几个通俗易懂的案例吧》评论区,标题为北方不吃面男孩添加】
蚂蚁金服的暂停上市,众说纷纭,但很多人指出是杰克马的上海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的发言是导致此次暂停上市的关键因素。至于阴谋说,资本说等等都是猜测,均没有得到证实。我在网上看完了杰克马的演讲全文,我觉得从实事求是出发,杰克马的演讲还是有道理的。
第一个论点:不要为了跟国际接轨,必须要做欧美发达国家有,而我们没有的所谓空白,要填补国内的空白。不把填补空白当作追求的目标。引申到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金融指导有限。
这个问题严格来讲并非金融监管有,在科技创新以及招商引资甚至某些政治制度安排上均不同存在这个问题。为了填补空白,为了得到所谓洋人的赞叹,我们的论文首先发英文顶刊,国内却少发甚至不发,往往墙内开花墙外香。
从股票监管来看,一味强调搞大池子,扩大发股数量要和欧美股市对接,动辄半夜鸡叫,搞的股市只跌不涨。当然现在打了很多金融大老虎后,有所改善。所以杰克马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许在外滩金融峰会上说这些实话,不太讨喜,但是共产党人是最讲求实事求是的,不应该听不进去。真听不进去,我建议好好把党章和大部头重新学习下。巴赛尔协议是控制金融风险的,但是二战以来,金融风险自始至终的在欧美国家存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这个协议本身是不完善的,讲得不客气点,食古不化,因循守旧,老办法对新问题解决不了。
我们的问题是全盘引入,没有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大家知道的,马恩列斯的主义先进,但是没有毛主席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发展,还是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成功的。所以任何外来的知识即使逻辑上是严密的,但是没有在中国的实践发展的本地经验,那是南辕北辙,肯定要出问题的。数字经济和以往的经济运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接近于共产主义商业模式,传统的资本主义管理经验,面对新型数字经济必然有很大的短板,这是客观事实。
第二个论点:创新一定会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论据就是p2p暴雷。老实说,杰克马我挺佩服他的,这是公然打监管部门的脸。刚查到的数据,原来将近五千家p2p公司,实际符合条件的只有三家。所以原来监管模式有问题。
杰克马说的确实是事实,p2p公司野蛮生长,席卷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钱搞投资甚至就是击鼓传花式的诈骗,但是监管部门迟迟没有订立制度和规矩,结果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另外杰克马对监管部门的实际管理人员水准给与了质疑,提出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管更要提前预防。这无疑又给监管部门提高了要求和上限。
还有就是要简化金融监管政策,能实际操作能干事,而不是为了不出事搞一刀切的做法。所谓光顾着控制风险,发展不讲了不干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讲的基本是事实。
第三个论点: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管理,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批判了银行当铺指导思想。这一点可能是引发舆论群众口诛笔伐的大雷。从普通人角度来说,银行稳健是肯定的。但是从经历过求贷业务的人看来,银行的抵押贷款政策对目前的中小微企业帮助微乎其微,更不用说普通人。
杰克马以淘宝信用管理的实践,批判银行固有当铺思维,这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实体金融两种不同金融思想的绝对对撞,毫无疑问引发重大争议。从地位来看,代表国有企业的大银行肯定要稳健,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没有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之前的银行对待客户的态度,漠不关心说的还好点,服务态度主动精神等于负数。
垄断的行业必然带来服务的劣质。有了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也带来了我们目前享受到了银行更多更好的服务。可见有序竞争对我们的经济是好事。信用管理看起来是个新鲜东西,其实是回归中国传统商业精神。重信守义的古老中华商业传承。
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契约是两码事。一个人的信用好坏决定了他在金融上贷款的多少,我以为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鼓励人民群众重信守义做好人。好制度把坏人变成好人,坏制度把好人变成坏人,从这个方面评价信用管理才是商业管理的终极模式,才是社会主义商业精神的发展方向。当然这种信用评价必须多方面评估,不能完全由商业公司自说自话。国家监管、商业评估、司法复核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到利大于弊。
目前网络上对杰克马的批评已经走火入魔,与其警惕互联网金融资本,不如先把房地产资本控制好,把房价降下来,这样对全国民众和经济更有实际意义。希望大家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怀着嫉妒和无知的心态去扭曲客观现实。马云同志的讲话,应该关注积极意义,而非吹毛求疵。中国的事情,大家一起讲真话想办法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