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带着老人去国外……

那一定会做好功课的。

500

可能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一位中国游客曾先生,带着爸妈去瑞典旅游。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因为抵达酒店的时间远早于预订时间,且酒店没有空房,曾先生就决定和酒店商量。后来警察来了,再后来曾先生一家被拖到了荒郊野外,再再后来,事件发生半个多月后突然在网上发酵,连大使馆都站出来发声,强烈谴责,要求彻查。

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旦发生,当然需要去明确责任的边界。但在互联网上,“立场”似乎永远比“边界”重要:要么坚定地支持中国游客,指责瑞典警方不是人;要么坚定地支持瑞典警方,指责中国游客“碰瓷丢脸丢到国外”。

然后,“你站哪边?”

问题是,生活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世界上除了黑和白,还有很多五彩斑斓的颜色。单单拿既有信息来说,双方都有一些不经考据的细节:

说“瑞典警方做的对”的,甚至于说“安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坟地”的,显然缺乏基本的同理心: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深夜,你把我抛弃在任何一个寒冷少人的区域,都是一种相当不负责任的危险行为。我半夜十二点把你扔莫高窟,说那里是著名景点,你觉得合适吗?

不要瞎洗,警方的做法是高度欠妥的,大使馆的愤怒是有道理的。

但要完全和曾先生同一战线,也存在难度:毕竟视频里曾先生一家的“吃相”实在有些难看,尤其是那个一碰就倒、坐地喊叫的姿态,实在感觉似曾相识。而且事件的起由也很清晰——你少订了一天房嘛。

其实,这类事件的是非判断还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曾先生在发现自己少订了一天房后,有没有清晰地向酒店或者警方表明自己“存在日程错误,希望得到帮助”的意愿?

如果表达清晰且合理,那责任主要在瑞典警方;如果表达不清晰且拒绝接受合理的处置方式,那责任主要在自己。

可惜的是,一直到今天,这方面的素材是缺失的。如果你只采访曾先生,他肯定说自己有理有据,是不能拿来做核心证据的。

当然,也有一些非常蹊跷的细节。根据环球网的采访,曾先生“一开始得到了酒店的认可,甚至对方还调低了音量”,但后来曾先生出门晃了一圈,“发现同样有个寻找住处的女留学生,就把她也带到了酒店大堂休息”,紧接着“酒店方面突然改变了态度,不仅驱赶走了留学生,还让曾先生一家离开”;随后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场景。

我为什么说这个细节蹊跷呢?因为在异国他乡,我遇到一个留学生,然后邀请她去一个我自己都没搞定的酒店休息,是一套挺令人窒息的操作。首先酒店不是自家的,人家为你开了方便之门,不代表你可以把这个门给更多人用;其次酒店可能怀疑,你既然能带一个陌生人进来,说不定过会儿还能带更多,说不定你还问他们一人收费10欧……

因为这个操作不合理,所以比较容易引发恶意的揣测。而且,人家再怎么人生地不熟,也是当地留学生,总比你一个游客来得熟悉一些。

和其它细节相比,这个细节最让我疑惑。可惜始终没人解开。

这件事很像“当事人一波令人窒息的操作+当地人简单粗暴的回应”,上升到外交事件其实是有些过载的。

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境外旅游案例。我一直觉得大家不要在立场上去争,而是要去思考:如果我带着老人去国外旅游,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一,在谴责瑞典方面缺乏人文关怀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曾先生“未做好功课”的客观现实——它是问题产生的导火索。酒店下午两点办理入住是一个常识问题,航班时间也是早就确认的,当中出现时间差,显然是自己在行程安排上出现了失误——也就是少订了一天房。

一个人穷游的时候,出现这种失误是比较容易去弥补的。但如果拖家带口,尤其是带着老人,这样的做法多少有些不周到。

例如,我自己出差,完全接受红眼航班和小型旅馆,但如果带着孩子或者爹妈出门,一般是不会做出类似选择的。

从现场视频看,曾先生的英语表达也尚未达到流畅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少订一天、不要地接、带着两位老人自由行,是一件颇有勇气的事情。

这里不做“为了省钱”的揣测,也不鼓吹“旅游就要多花钱”的雪乡理论,但带着老人或者小孩出游,在正常情况下,需要有充分的支出预期,以减少意外可能性。

第二,既然问题的源头在自己,那在沟通时,理应表达歉意。简单说,对方在你未预定的情况下接待你是福分,但不是本分。你所要做的——就是表达抱歉、寻求帮助、表达谢意,随后老老实实把时间熬过去。

另外,“允许你在这里休息”并不等于“允许你继续带人来这里休息”,这也是我对曾先生带陌生女留学生去酒店大堂感到费解的地方。

第三,情绪失控无助于解决问题。假设酒店实施了驱逐行为并报警,半夜三更在现场喊叫非但不能让自己顺利入住,反而落实了“闹事者”的样态。假设警方来到现场,看到一个锤桌子吆喝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把这个人拖出去。

如果能在控制情绪的情况下,以可怜人的状态和警方沟通,多一点"please""I beg you”,而不是“It's kill”“ah ah oh oh”,哪怕事后投诉,得到的同情牌也会多很多。

做好功课、不要多事、不要失控,如果这起风波能够让我们都树立起这样的意识,但还算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局。

不要动不动就国与国,中国人就要支持中国人。我们不比别人低一等,但也别强求比别人高一等,否则怎么都收获不了平等。懂得沟通与对话,明白责任的边界,对方有问题的部分,要求给个说法;自己有问题的部分,坦承与自省——

抛弃“非黑即白”的思路,才是成熟的标志。

一个背景声

也别太省,真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