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明明用矛,大家却只爱看他舞宋代大戟,方天画戟那是打仗的玩意儿?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人渣啸西风
字数:2951,阅读时间:约14分钟
编者按:只要说起戟,很多人大概第一印象就是三国时期吕布的方天画戟。就算是街口的老大爷也能说几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吕布作为三国第一武将,手中的方天画戟自然让人觉得威力无穷。但是用方天画戟的武将实在太少,这就导致现在很多小说描写方天画戟是一种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练好了威力无穷的武器。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戟。
首先要说的是,历史上吕布的武器并非方天画戟,在汉末三国时期并没有出现过这种武器的记载。虽然《后汉书·吕布传》有过一段记载:“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拔戟斫几曰:“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这里吕布拔出戟砍茶几,显然不太可能拿一个长杆戟去砍,用的应该是汉代比较流行的手戟,可以做短刀用也可以拿来投掷。同样是《吕布传》就记载了董卓用手戟投掷过吕布的事件:“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这种手戟在当时也是非常流行的武器,太史慈就带着,《太史慈传》记载孙策和太史慈战斗时就抢了太史慈脖子后面插的手戟:“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吕布的真实武器应该是矛,《汉末英雄记》里有记载:“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而真正用戟的其实是李肃,《后汉书》董卓传记载:“王允乃与士孙瑞密表其事,使瑞自书诏以授布,令骑都尉李肃与布同心勇士十余人,伪着卫士服于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墯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惑,既然方天画戟汉末没有出现,李肃用的是什么呢?
最早的戟是戈与矛的组合,先秦时期一度非常流行使用这种青铜戟,不过到了汉代进入铁器时代以后,汉代铁戟的形制就变得更为简练。因为钢铁的强度要远高于青铜,所以可以把戟头做的更加轻窄,这样运用起来也更加的灵活。
汉代铁戟的结构和战国时期的青铜戟不同,汉代铁戟的戟头是一体的,不过安装方式依然还是相似的,给杆子开槽,让铁戟的横枝横穿杆子,为了避免杆子裂开,给杆子加个铁箍,然后用绳再做加固。这也是吕布辕门射戟所用的戟。在笔者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就一直疑惑辕门射戟所说的射中画戟小枝指的是个小枝,随便射中哪根都算的话,似乎体现不出难度。一直到看到汉代铁戟才恍然大悟,只有这一个横枝,自然不用特意说明射中的哪个小枝。而吕布辕门射戟说明在当时铁戟也是军队中常备的武器之一,而吕布虽然记载中都用矛,但是这种汉代卜字戟在当时装备率不算低,吕布应该也会用才对。
我们印象中吕布用的方天画戟,一般认为是宋代才出现的,因为最早可以追溯到的这种戟的形象是宋代的《武经总要》中记载的,当时被称为戟刀。但是这种戟刀却没有兵书里列阵的记录,所以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这种戟刀属于仪仗器而非实战兵器。
上图为存世的清代戟刀,可以看到小枝和月牙刃的连接处非常薄弱,只有一点点连着,这种链接方式的强度显然较低,根本难以承受战场高强度的大力挥击,所以可以算是标准的仪仗器,一般是作为仪仗队的仪卫拿的。不过很多人总喜欢走极端,一说这是仪仗器就觉得这是垃圾根本打不死人,实际上仪卫之所以叫做仪卫,也是因为也要担负起一定的卫兵的作用的。仪仗器只是上战场并不好用,但并非无法作为武器使用。这么长的一个矛尖,就算没有小枝也是相当可怕的武器了,对付小股刺客又不是集团军作战,刺客是不太可能拿什么厉害武器的,大多是便携方便隐藏的短兵器,而仪卫拿的长杆仪仗器足够吊打短兵器了。但是真要像很多网文小说里说的那样,这种仪仗器练好了威力巨大显然也不现实。
戟作为仪仗器来说也算是历史悠久,现今出土的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三连戟就是标准的仪仗器。很多人都猜测这种三连戟有什么特殊的使用技巧,躲过一道横枝还有一道,可以增加命中率什么的。但实际上真的玩过兵器的人就知道,长杆武器一直都是头越轻越好,因为长杆武器如果头太重就只能拿靠前的部分才不吃力,而这样就失去了长度优势。抓后部杆子又会因为头太重导致挥舞速度太慢,导致很容易让对手躲开。多出来的两个戈头完全是累赘,装上去徒增负重,负面效果远大于正面效果。
而且细心的人也可以看出来,下面的两个戈头是没有穿过柄的“内”这个部分的这就代表戈头仅仅是用绳子固定在杆子上,这种固定方式非常不牢靠,随便一碰戈刃就会偏开。对于实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但是如果杆子上连开三个孔插“内”,这显然会对杆子的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怕用力空挥都有可能断裂,毕竟三个戈头加上矛头还是挺重的。而仪仗器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的,至少能打死刺客才行。所以就成为一个正常的战戟下面多绑两个戈头,看起来更好看,虽然重赘,但是真要打刺客也是能打死,不会担心打上去杆子断裂。
不过,虽然吕布肯定是用不上方天画戟这种宋代才出现的仪仗器,但也并非没有可以实战的方天画戟,在明清时期也比较流行把两个月牙小枝做短做薄进行减重处理的实战用锥戟。这种戟的尖截面一半多是三棱或是四棱结构,主要用于捅刺破甲,所以也叫破甲锥。两侧的小枝实在太小,用于挥砍来说作用不大,更多的还是防止捅的太深拔不出来,另外略有一些钩锁敌方武器的作用,不过显然并不是很好用。
更为常见的是上图这种单月牙,另一侧是钩状小枝的铁戟,这种铁戟在清代较为常见,存世的实物很多,可以说这种戟更接近青铜戟的形制,月牙比较像刃比较长的戈,另一侧仿佛戈凸出来的“内”。但是又继承了宋代以后汉代卜字戟小枝变玩演变为钩镰枪的形制,能刺能钩,劈砍虽然威力差一些,但是也能凑合砍。
这种铁戟的形制也比较接近欧洲瑞士雇佣兵所用的长戟,仿佛生物界的趋同进化一般,演化到一定程度,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搞出来相似的东西。瑞士的长戟也一样是主要为了捅刺破甲,前面的矛尖做得比较细这样容易从甲缝里捅进去。而月牙和钩镰显然主要功能是用来把骑兵钩下马然后往甲缝里捅。所以这种戟的形制决定了主要是步兵使用的武器,想来就算吕布能拿得到这种实战用的戟,他作为骑兵统帅,显然也更宁愿用矛而不是这种步兵专用的挂月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