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东风演义02 民族尊严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亚洲特快,我是观察者网编辑席亚洲,继续跟您讲东风演义的故事。
咱们回到东风-5号研制期间,在当时虽然东风-5号的试射工作还有很多困难,但是国内已经开始规划下一代导弹。在东风-5研制的同期,上海航天局也自己研制了一个洲际导弹,称为风暴1号,技术上来说,它的技术方案和东风-5号稍有差别,性能也基本相似。
这个就有点像美国研制初代洲际导弹的时候,同时上马“宇宙神”和“大力神”两款性能差别不大,只是在采用的具体技术上有所区别的导弹差不多。
后来风暴1号就变成了我们今天航天发射中也经常看到的长征4号,一样的,美国的两种初代洲际导弹今天也有各自后续发展型并继续执行航天发射任务。
而在新一代导弹方面,我国当时也有一些方案,包括“环球导弹”东风6号,机动式短程固体战术导弹东风-14和机动式液体燃料远程导弹东风-22。
这其中东风-6号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大跃进项目,提出使用至今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投入实用的塞式循环发动机技术,射程可以绕地球一圈,从南极上空打击美帝国主义……70年代那阵我国在极左思维影响下,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性能吓死人的武器研制项目。东风-6只是其中之一,同样的还有性能比C-17还高的老运-9方案,6000吨吨位,有远中近程防空导弹、相控阵雷达、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老055方案什么的。这些东西到今天也很难完全实现,就更别提当年了。
但东风-14和东风-22导弹不是如此。
这两种导弹实际上是比较成熟先进的,东风-14是用于投送战术核武器的战术导弹,很快下马。而东风-22则是能够进行公路机动部署的液体燃料导弹,某种角度而言,类似苏联“飞毛腿”导弹的概念,当然了射程比它远得多。
我们知道在海湾战争中,机动部署的飞毛腿导弹在美军的空中打击下仍然能够保持相当高的生存率,并一直进行零星的发射还击,即使飞毛腿性能本身非常烂,而且也只有常规弹头,但仍然成功击中沙特的美国空军基地,并炸死一百多人,成了海湾战争中美军最集中的伤亡事件。
那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导弹是射程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的,并且有核弹头,那这个价值是不是就远不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飞毛腿能比的了呢?
东风-22导弹采用了可储式液体燃料,射程可达8000公里以上,采用拖车机动和发射。
基本上来说,现在朝鲜的火星-15导弹,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东风-22的“独立开发的精神续作”,当然它所用的原木运输车,那可比当年东风-22计划用的拖车先进多了。
东风-14和东风-22,都已经进行到了各子系统分别实验完成,只等全箭地面联试,并进行实际试射的程度。
但是我国的固体燃料技术方面的突破,让这两种导弹失去了继续研制的价值
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突破,让东风-22失去了继续研制的价值——毕竟全世界都是这样,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弹道导弹领域优势太大,一旦能够掌握成熟的固体火箭,哪怕是印度也马上就选择了发展固体燃料导弹了。不过固体燃料技术的研发,在我国却是源于另一种导弹的开发。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核潜艇,和其他核大国一样,开始努力建设三位一体核力量,为了给092型战略核潜艇配套,
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黄纬禄从1970年开始担任后来成为航天科工集团的七机部
四部总体设计部主任,负责“巨浪1号”导弹的研发总负责人。
我国的潜地导弹直接跳过了苏联一直到现在还在用的液体燃料潜射导弹的坑,从一开始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研制固体燃料潜射导弹。
咱们前面提到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很多都曾经在国外担任过一线的科研工作,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和钱学森一样直接领导美国的火箭研究工作,但是也都能接触当时最先进技术,一直担任我国火箭动力系统总师的任新民更是在1949年就曾把美国当时也刚刚研制成功的固体火箭推进剂技术引入国内。
在50年代,我国也曾想向苏联引进更先进的固体火箭技术,但没想到苏联方面表示:“啊,你们已经掌握双基推进剂了呀?我们还没呢”,甚至还一度提出可以出钱购买我国相关技术。
那么基于相对先进的固体火箭技术,我国在60-70年代设计了多种型号的战术火箭系统,包括代号吓死人的“东风-41”火箭炮等。
不过由于我军当时军工技术缺门太多,而且因为保密等原因,
跨部委的单位之间也很少通气,这么先进的固体火箭推进剂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实用。我国兵器工业系统一直到70年代研制的大口径火箭炮依然性能非常拉胯。
就这样一直到开发1号,我国航天系统的固体火箭技术才第一次进入实用。
在巨浪1号导弹上,直接就运用了许多先进科技,包括游动式喷管,玻璃纤维缠绕薄钢管的弹体,等等,而且相对研制比较顺利。经过十二年潜心研制,于1982年从092型核潜艇上首次发射成功。
不过巨浪1号导弹的射程不算远,仅为2000公里,在当时只能用于威慑苏联远东地区。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当时我国正考虑东风-2甲导弹的换代问题,于是就有了“巨浪上岸”。
1989年,东风-21导弹正式定型,开始取代东风-2导弹,担负对我国周边对手的战略威慑任务。
其实在东风-21研制开始的差不多同时,我国就开始考虑研制射程更远的东风-31导弹了。
当时规划的东风-31导弹被称为远程导弹,因为其射程只能打击美国部分地区,主要任务还是威慑苏联。
所以当时规划中有东风-31远程导弹和东风-41洲际导弹,这里面东风-41按计划是一种射程覆盖美国全境的洲际弹道导弹,主要承担对美国威慑的任务。
东风-31导弹实际大部分研制工作已经是在90年代完成的了。
在当时,我国只有东风-5号导弹射程能够到美国,然而它的部署方式是相对脆弱的,主要采用类似美国第一代“大力神”导弹的发射井部署,平时在井中的导弹不加注燃料,也没有核弹头。形势紧张的时候才加注燃料,安装弹头,并保持几个星期的时间可以随时发射,
也就是说,东风-5只有在形势紧张的时候才能具备快速发射的能力。即使是这种能力现在回过头来看,也是在90年代后半期,东风-5A导弹服役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具备实战能力。
90年代我国在核威慑方面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不惜成本修筑了“地下长城”系统,这是一套围绕东风-31导弹而设计的地下掩体系统,它的基本设计和美国当年讨论MX导弹部署的时候所提出的一些方案类似,利用深入山体内的隧道来部署导弹发射车,隧道系统设计非常复杂,有多个出入口,确保敌方无法用少量弹头摧毁隧道和发射车,也无法阻止发射车从隧道系统中开出来并发射导弹进行还击。
在“长城工程”完成后,据前几年的评估,中国在遭到核突袭情况下有较大可能至少将一枚弹头发射到美国,但能够发射数量较多核弹到美国的可能性较小。
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中国的最低限度核威慑政策,我们当时,乃至今天的核威慑原则都是当年聂荣臻元帅那句话:“你要消灭我,你也要受点损失”。
当然,这个核政策的前提是,我们的核力量只能选择“四两拨千斤”,因为我们没有发展他们那么庞大的核力量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任何政策那都是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嘛。
今天美国特别关注,也是我们国内讨论核武器问题时候经常要吵的一点,就是我们是否要部署大量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井射洲际核导弹,反对者认为,超加固型发射井本身就非常昂贵,而大量部署这种按照设想就不会投入实战的武器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虚耗经费。现在东风-41、东风-31AG以及新型空射、海基导弹已经能够达到比我们当年强得多的反击效果,何必再进一步增加导弹数量。
而支持者则认为,时过境迁,以前我们只要拥有高生存力的报复手段,就可以维持自己安全的前提,其实是其他核大国之间首先进行核交换,而不把我们当做核突袭的主要目标。但现在……这种事情越来越难说了,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报复手段。
甭管这两种说法哪个更有道理吧,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增强核威慑能力,以满足我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最低需求,确实是我国国防白皮书里面每次都会写的内容,这个言下之意呢,就是我国现在的核武库并未满足我国的最低需求。
21世纪以后,我国首先推出了东风-31A导弹,这种导弹的射程得到提高,可以覆盖美国全境。2017年的沙场阅兵上,我国又首次展示东风-31AG导弹,这种导弹不再采用此前的拖车,而是使用背负式的TEL发射车。我们知道,之前东风-31A导弹的拖车呢,其实还是为了适应洞库部署而研制的,但东风-31AG,是首次实现了真正的公路机动部署。
这种导弹研制成功的试射,就是从厂子里面开出来,在公路上开出去数千公里,然后在随机指定的发射地点展开起竖发射,命中预定目标。
那么2019年,我国又展示了东风-41导弹,它的尺寸重量明显大幅度提高,因为地球的尺寸就这么点,那么洲际导弹造的大了,如果不是因为技术落后,那么就只能是一个原因,载荷更大了。所以东风-41按照各路分析,都认为是一个携带多弹头的导弹。
那么在列车长看来呢,东风-41很大程度上和东风-5导弹具有类似的射程和威力,实际上是我们新一代对美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再有呢,就是我们的094型核潜艇所携带的巨浪2导弹,以及传说中正在试射的巨浪3导弹,巨浪2射程8000公里,可以从北方高纬度海区发射攻击美国本土,而巨浪3应该可以从南海发射覆盖美国全境。
最后呢,就是我的火车时间,一些尚未公布,但已经初见端倪的新一代东风导弹了。
首先是轰-6N携带的空射战略弹道导弹,这个在今年美国的涉华军力报告里也首次提到。这个我们之前就分析过,这种武器的最大意义,是一种用于在核危机时刻给对手施加压力的政治工具。
此外呢,我国还有一种固体燃料大气层内起滑的洲际导弹,据此前我国“光华工程奖”的公开报奖文件,它的总设计师,也就是东风-31AG导弹的同一位。目前高超声速滑翔弹头还不能使用多弹头技术来发射,所以使用一种尺寸比东风-41小的导弹,来投射高超声速滑翔洲际弹头,比使用东风-41这样大型的导弹要合适。
我们知道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具备精确攻击的能力,因为它的飞行过程全程可控,因此,新型滑翔导弹不仅可以用于投送核武器,实际上它甚至完全可能成为一种射程8000公里或者更高的远程反舰滑翔导弹,或者精确常规攻击导弹。
美国当年曾计划用三叉戟导弹携带常规弹头来执行常规快速打击任务——号称一小时打遍全球,现在,而新型滑翔导弹导弹就直接具备这个能力。而这是一种此前人类尚未拥有过的新的作战能力——举个例子,如果中美爆发冲突,中国可以用这种导弹直接攻击夏威夷,甚至是洛杉矶,而且不是核攻击,而是精确的常规攻击,这是完全超越过去想象力的一种作战能力,它对于未来世界局势可能产生远超过今天的高超声速武器的影响。
这就是迄今为止,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核威慑的简史,时间限制,我们的故事可能还是简单了一些,希望抛砖引玉,能引起大家更多的讨论和共鸣。
好,本期节目到此为止,欢迎您下次继续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