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国家歧视程度更高
摘要:比较各国的歧视程度可以提供一个通向被形容为歧视根源的大规模社会和政治因素窗口。然而,由于难以测量,各国在雇用歧视方面的差异很少得到证实。作者通过对欧洲和北美9个国家的97个实地歧视实验进行的元分析来解决这一差距。在分析中发现,所有国家对非白人本地居民的歧视都很大;对白人移民的歧视虽然存在但很低。然而,不同国家的歧视率差异很大:在高歧视国家,本地白人得到的报酬几乎是非白人的两倍;在低歧视国家,本地白人得到的报酬大约多25%。法国的歧视率最高,其次是瑞典。作者发现英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挪威、美国和德国之间的差异较小。这些发现挑战了一些传统的宏观层面的歧视理论。
这是社论前沿第S1764次推送
微信号:shelunqianyan
种族和族裔不平等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特征。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少数族裔和本地白人之间的鸿沟显得巨大而持久。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2015)指出,在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挪威、瑞典和英国的白人多数群体中,本地出生的移民子女(15至34岁)的失业率大约是同龄人的两倍;和美国的非裔美国人与白人之间的失业率差距惊人相似(Austin, 2013)。
对一些人来说,这些差距仅仅是通往融合和同化道路上的短暂摩擦。特别是在移民率高的欧洲国家,许多人期望第一代人的劣势将被享有全部公民权的后代所取代(Jonsson, Kalter & Tubergen, 2018)。在美国,对当代种族不平等的解释也将歧视最小化,该解释强调的是历史经验的痕迹,而不是当代障碍(Heckman, 1998;Wilson, 2012)。相反,其他人指出,持续的歧视是当代种族-族裔不平等的根本原因(Feagin & Sikes, 1994; Sidanius & Pratto 2001)。因此,歧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种族和族裔少数群体所能获得的机会,这一问题仍有很大争议。
尽管各国在这些争议中有相似之处,但有理由认为,歧视的程度可能因国家背景而有很大差异。各国在种族和移民史、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公共政策方面存在差异(
Alba
&
Foner
,
2015
)。虽然这些条件在国家范围内有所不同,但历史、文化和政策的许多方面主要是在国家/地区层面上构建
的。然而,关于各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程度的差异以及哪些少数群体受到影响的问题,几乎没有定论。在歧视方面建立国家差异是更好地理解影响歧视的宏观社会、文化和政策因素的先决条件。
背景
作为这项跨国研究的框架,作者首先考虑为什么可以用理论来支持西欧和北美国家之间歧视程度的相对相似,或者支持在歧视模式上存在重大的国家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在其种族历史、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政策方面有足够的相似之处,因此作者预计会出现歧视少数群体的共同矩阵。但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在缺乏关于歧视原因的强有力理论的情况下,歧视可能是相当统一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种族分裂和偏见在作为早期群体接触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中有其历史基础,特别是国际奴隶贸易和殖民主义(Fredrickson, 2002)。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是以欧洲生物学家的遗传思想为基础,后来又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相结合(Gould, 1996)。其结果是一系列关于非白人种族自卑的信念、想法和偏见,这些在西方国家通常很相似(Winant, 2001)。
近年来,西方国家在世界移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西方国家之间牢固的文化联系表明,他们对移民的反应相当相似。的确,来自全球南方的移民在许多西方国家激起强烈反对(Semyonov, Raijman & Gorodzeisky, 2006; Golder, 2016),欧洲民粹主义反移民政党的兴起和Donald Trump的当选就证明了这一点。对移民的看法也同样受到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有关的恐怖袭击的影响,特别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的袭击以及随后在几个欧洲国家的袭击(Branton et al., 2011; Legewie, 2013)。最后,欧洲和北美的少数民族面临着许多类似的问题,特别是失业(Heath and Cheung, 2007)。如前所述,欧洲的非白人和北美的黑人的失业率往往是白人本土失业率的两倍左右(OECD, 2015)。
北美和欧洲国家有关种族和族裔的立法与惯例也有许多类似的内容。各国倾向于模仿其他国家的立法和惯例,反映出国家之间强大的组织同构性(Meyeret al., 1997)。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北美和许多西欧国家采用了一套相当类似的反歧视法。2000年,欧盟通过了一系列种族指令,要求所有成员国采取一系列反歧视措施,将其关于种族歧视的立法框架置于高度相似的地位(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Fundamental Rights, 2008)。
另一方面,这些共通点还伴随着各国在种族和雇用做法方面的显著差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尽管欧洲和北美国家都受到欧洲殖民主义和奴隶贸易的影响,但他们并没有平等参与。
在我们所考察的国家中,美国的独特之处在于有大量的奴隶制后裔。一些研究发现,奴隶制参与与现代种族不平等之间存在联系(O
’
Connell, 2012)。而且,尽管一些欧洲国家拥有广泛的殖民历史,例如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但瑞典和挪威等国家对殖民主义的参与却较少。最后,虽然世界各地的国家都受到民权运动的影响,但是以美国为中心和最有影响力。
测量国家歧视程度
关于歧视如何因国家而异的情况我们还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存在测量上的困难。过去旨在评估各国歧视程度的研究通常采用基于种族差距的间接方法或代理报告。这两种方法都有严重的缺点。
评估歧视最常用方法通常称为残差法,其基于统计模型的残差来进行命名,该统计模型旨在控制可观察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区分多数和少数族裔成员,例如年龄、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无法解释的差距或残余通常被解释为歧视的影响。当然,许多其它未观察到的因素也可能导致此类方程式中残差的大小,导致研究人员高估(有时低估)歧视的真实影响(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4; Quillian, 2006)。
第二种方法依靠来自潜在歧视目标的自我报告,这些报告通常是通过调查收集的。尽管自我报告的歧视现象很普遍,但是很难将对歧视的看法与实际的歧视行为充分地对应起来。鉴于当代歧视的微妙性和隐蔽性(Bonilla-Silva, 2006),歧视对象往往不知道发生了歧视事件。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出于歧视性目的而误以为是普遍敌意或服务不佳。协调观念和行为之间的脱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可能会在不同的背景下有所不同(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4)。
第三种方法使用正式的歧视投诉或指控歧视的诉讼频率。这种方法也只能捕获受害者意识到的歧视,而正式的投诉或诉讼会受到阻碍,或受到官方申诉程序的体制因素的强烈影响(Pager, 2007)。最后,也可以使用歧视者的报告。这样的报告面临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歧视者很可能低估了他们的歧视,这也使其成为一种不可靠的方法(Pager, Quillian, 2005; Pager, 2007)。以上这些方法都有严重的缺陷,削弱了清楚理解其结果的能力,从而无法很好地测量歧视,并限制了研究者可靠地比较各种国家背景下歧视模式的能力。
在过去的15年中,一种具有较好因果(内部)效度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即实地实验法。雇用歧视的实地实验是实验性研究或准实验性研究,其中虚构了来自不同种族或族裔群体的求职者申请工作。这些研究包括简历审核研究以及面对面审核研究,其中虚构的简历通过邮件、电子邮件或网站(如,Bertrand, Mullainathan, 2004)提交。在面对面审核研究中,除族裔不同外,由其他方面与受训测试人员相匹配的人来申请工作(如,Pager, Bonikowski & Western, 2009)。
过程
实地实验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方法,其结果是大量此类研究提供了许多国家对种族和族裔群体歧视程度的估计值。对于与招聘有关的大多数实地实验研究,主要结果是回访(要求应聘者返回面试或要求提供更多信息),表明用人单位有兴趣。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审核会一直遵循申请流程直到最终的招聘决定,但数量太少无法支持各国之间的比较。
元分析是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二次统计分析来汇总实验研究的结果(参见Borenstein et al., 2009; Cooper, Hedges & Valentine, 2009)。使用元回归方法,并通过一个包含所有可用的种族和族裔歧视实地实验研究的数据库,作者对作为国家、少数群体和其他研究特征的函数的少数群体相对歧视率进行建模。
研究程序遵循三个基本阶段:首先,确定所有现有的雇用歧视实地实验;第二,制定编码规则并进行编码研究,以建立其结果数据库。第三,进行统计元分析,从合并结果中得出结论。
结果
作者首先从描述性的角度研究歧视程度如何因国家和少数群体而有所不同。他们对每个国家的少数群体(包括国家、目标群体以及国家与目标群体的互动)使用随机效应元回归,没有进行其它
控制。每个国家的歧视比率预测水平如图1所示。点是国家和目标群体平均歧视率的点估计值,线是95%的置信区间。每个置信区间
下方的数字是用于计算效果的研究数量。歧视比率是白人原住民与指定少数群体之间的回访率。作者关注的是图中的
总体模式,而不是单个国家/
地区分组单元的显著性(或无意义)结果。
(图源:原文;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该图显示了对种族和少数族裔群体的普遍歧视:
对于图中26个目标群体中的25个群体,歧视率的点估计值均大于1,表明对少数
族裔群体存在歧视(一个例外是荷兰的白人移民,值为
0.95)。没有证据表明对白人
原住民有“反向”歧视。在这
26个目标群体中
,有几个群体
其影响在统计学上与1并没有
显著差异,但是更仔细的考虑表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群体的估计效果不佳。基于四项或更多的现场实验研究,作者
对15个群体歧视估计有较高的评价权。
其中有
13个
歧视比率为
1(无
歧视),
在95%的置信区间外,表明在p <0.05(
双尾)上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这两个群体的估计值
(基于四项或更多研究)对欧洲/白人移民(在加拿大和英国
)不显著
,这表明对欧洲/白人移民的歧视程度低于非白人。 这些结果支持对非白人群体普遍歧视的结论。相比之下,对于白人移民,歧视程度较低,而且通常在统计上不
显著
。
为了进一步探讨国家和群体差异的来源,并考虑实地实验研究之间的其它测量差异,作者建立了一个以国家、目标群体和其它因素为函数的歧视比率元回归模型。当同一研究中存在多个歧视估计时,标准误差将被调整为相关效应。
在最简单的模型中,将对数歧视比率分析作为一个国家和目标群体效应的累
加和。表3
和
模型1
是基本估计
。美国是国家虚拟变量的参考组,非洲/黑人是群体效应的参考组。
在
表3的模型1中,有两个结果
比较突出。首先, 法国的歧视程度最高
,歧视比率比美国高33.6%
(
exp[0.29]-1
)。第二, 来自欧洲原籍国家的移民群体比黑人或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受到的歧视要少得多
。
非洲/黑人、中东/北非和亚洲少数群体的歧视程度
非常
相似
。
(图源:原文;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这些模型不能控制可能会混淆群体
和国家差异的研究特征的差异。在模型2中,
作者增加了对申请人性别、申请人教育水平、研究是亲自进行还是通过邮件或互联网进行的、实地工作年份和职业类别的控制。这些控制大多数都不重要,但是作者在面对面研究中发现了比简历研究更有力的歧视证据
。可能是因为面对面的申请比起简历上的名字提供了关于种族身份的更强有力的信号(参见Gaddis
,
2017)。另外,意识到研究目的的演员可能会无意识地产生偏见,这可能是一个因素(Heckman
&
Siegelman 1992)。
作者还发现, 对需要大学学位的工作的歧视要比仅需要高中学历(或全国同等学历)的工作更少
。分析不能确定为什么会这样,但一种可能性是,受过大学教育的申请人简历中的材料往往更广泛,包含更多细节,从而减少了雇主对申请人特征的不确定性。
与模型中的大多数其他协变量相比,国家差异很大:它们往往大于少数群体效应或大多数对照组。国家影响如
图2
所示,以阐明
差异的程度。图中的系数被指数化以增加可解释性:它们可以被解释为相对于美国参考类别国家的歧视比率的比率。例如,1.26表示歧视率比美国高26%。
在基础
控制的模型中(表3,模型2),法国的歧视率比美国高43%(p <0.001)。瑞典紧随其后,歧视率比美国高30%(p <0.1)。其次是加拿大
、英国、比利时、荷兰、
挪威和美国。这些国家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最后,德国的歧视程度低于美国,歧视比率比美国低约8%(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基于表3中模型2中的少数群体系数的指数,在图3中给出了少数群体效应。图3中的系数与对非洲裔/黑人的歧视有关,可以解释为相对于非洲/黑人目标的歧视比率。研究结果显示,对欧洲移民的歧视程度低于非洲/黑人。相比之下,非洲/黑人
、
中东/北非和亚洲少数群体
之间的歧视程度似乎非常相似。对拉丁美洲或拉丁美洲裔群体的歧视似乎比其他非白人群体少,但多余
欧洲群体,尽管在p <0.05时,这与其他群体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
模型3增加了一些外国特征的控制,申请人是外国出生的或有外国证书。这些都没有显著预测结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措施的低变异性(大多数研究中的申请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控制
变量基本上没有改变国家和群体效应估计值。
最后,模型4增加了两个
背景
特征作为控制:当地失业率和移民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
两者都不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且系数都较小。这与关于这些特征在群体威胁文献中重要性的一些假设相反。
作者
本希望能够包括具体种族-族裔群体在当地的
占比,但由于缺乏关于种族和族裔的可比跨国数据报告,因此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些协变量都不能解释任何国家或少数群体的差异。
讨论
在
作者
考虑的每个国家中,与具有类似工作相关特征的白人相比,非白人申请人在接受面试
回访
方面遭受极大的不利影响
。 这种差异是由种族而不是移民身份驱动的
;作者对本出生地和移民出生地的测量在预测歧视方面不显著。 白人移民(及其后代)相对于白人原住民也处于不利地位,但比非白人少得多,而且白人移民与白人原住民之间的差异通常很小,在统计上
不显著
。作者发现, 针对非白人群体的歧视水平相当相似,无论其具体来历如何:非洲人后裔
、
中东或北非人以及亚洲人后裔(在数据中大多为南亚)遭受的歧视程度大致相同
。从广义上讲,研究
结果与诸如社会优势理论(Sidanius
&
Pratto
,
2001)之类的观点相一致,该理论强调了在欧洲和北美普遍存在针对非白人的歧视。在这些方面, 作者
发现欧洲和北美国家之间存在一种普遍的歧视模式
。
然而,
研究发现,各国对少数群体的歧视程度差别很大。平均而言,在法国和瑞典,白人收到的回访
比非白人少数民族多65%至100%;在德国、美国和挪威,他们收到的
回访
比非白人少数民族多20
%
至40
%
。与国家/地区相比,
作者所包含的大多数衡量社会和研究因素之间的差异更大,且更显著。在招聘方面,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歧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