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凉了!
花木兰不是美国公主
早在去年12月份,美版《花木兰》预告片就隆重登场。特效很酷、台词超燃:I" alt="500" />“我是花木兰,我将为家族的荣耀而战。”
神仙姐姐一袭红衣,从一片翻滚的白茫茫,策马冲出雪雾。英姿飒爽、大气磅礴,妥妥的大片前奏!
可是自9月11号在国内上线后,豆瓣4.7、IMDB5.4、超清资源提前一周漫天飞、上映前未做一版国配预告。让这部电影的口碑急剧下降,吐槽其槽点满满。
为何?
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真正的花木兰形象。
01
历史上真正的花木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对未来迷茫、遵从三从四德的年轻女孩;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伪装成男人、替父从军的传奇女战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聪明才智和好功夫,拯救国家免遭匈奴入侵的女领袖;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拒绝皇帝重赏册封,回家尽孝道的传奇。
本该是个豆蔻少女的花木兰,却选择下定决心替父从军。她确实是个“英勇盖过须眉”的将军,但从后文“对镜帖花黄”又确实能感受到她也只是个“娇柔堪比婵娟”的普通女孩子,对阵燕山胡骑确有胆怯。
这女扮男装背后的故事,充满温情,却不是爱情。是那种柔弱中却带着刚毅决绝的侠骨柔情。
杜牧一句“弯弓折眉目,不屑荣辱,豪气力挽山湖,春风代渡 ”更是写出了木兰横刀跃马的飒爽之态—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
其实花木兰只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我们可以说她存在,也可以说她不存在。
但她代表着的是无数历史中未留姓名的英雄。
02
孝悌&家族荣誉
无论是《木兰辞》,还是动画版的花木兰。这个故事最大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花木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出于朴素的孝悌,选择了一条不普通的道路并最终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核心就是“孝”。
但是这部真人电影里,一切却都反了过来,木兰跟父亲看不出有什么感情,甚至从军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强制性,她去参军好像只是为了争取一个虚无缥缈的家族荣誉。
豆瓣上看到一个很脑洞清奇的吐槽:“电影中一直强调的家族荣誉很尴尬,一家子总共四口人,能撑得起家族二字吗?”
03
“华为”妆容&魔改
神仙姐姐的颜值是绝对抗打的!有着灵动俏皮、温婉细腻的古中国情调。但是这个木兰妆容,怎么看上去第一感觉,我是在看《艺伎回忆录》?城乡结合部的感脚。
迪士尼给她画的“晓霞妆”:额部涂抹黄色大地,配上形似阿迪的花钿,眉宇间多画一点就是典型华为logo的红色三叶草图案。
动画版中也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场面。但是在原版动画里面,这一段的叙事重点就不是“化妆”,化妆的作用是为了引申出“卸妆”。
借微博某友的一个观点—“魔改”。
花木兰通过搞笑的妆容将剧情慢慢过渡到”“Who am I inside”的主题曲,她一边歌唱着心声一边卸妆。最后一曲歌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着倒影看到了真正的自己。由此向反抗传统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向自我意识觉醒踏出了第一步,达到了这部动画的第一个小高潮。
电影里偏偏就把这重要的卸妆环节和内心独唱给整段删掉魔改了,直接造成剧情断裂,意境暴跌,失去了原来应有的情节铺垫和反讽效果。
此外,想起身为华夫人时的明媚清爽、身手不凡,有点心疼郑佩佩被浓妆涂鸦的脸。
04
突兀的女巫
女巫的形象,最突兀。
木兰会飞檐走壁,但女巫会变身边、会魅惑,就是一个bug,一个无敌的存在,至少看不到任何弱点。
可能唯一的弱点,
是
到最后她必须死,毕竟反派嘛。
两个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或者说,女巫和其他人不是一个级别的,至少从她拥有的力量看如此。
她可以控制任何人,可以进入到任何地方,当然,也可以轻易杀死任何人。如果我是她,那我就直接把皇帝给做了。
应该不是什么难度。反正我看不到有什么力量,是女巫害怕,或者忌惮的。
女巫的死,更突兀,90度的转变,铺垫也未免太牵强了点。
难道真的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
反正电影说服不了我。
在《权利的游戏》里,女巫不会让人出戏,水乳交融,她根植西方的语境里。但《花木兰》里,女巫就很难让人立马代入。
一个武侠,一个魔幻,怎么就扯一块了呢!困惑的,应该不止我一个。
毕竟在中国,人们对魔幻和武侠的接受程度还是有差别的。
05
过度营销
自从花木兰预告片出来后,疫情最关键的时候,内娱都偃旗息鼓,知道事态严重。但这部电影带以正能量通稿刷屏,把大部分人的期望值都燃到最高。我就一直跟朋友说等大陆上映了一定要去看。
热搜,通稿上了几十来个,期望值很大。去看了,天仙演技在线,但落差感也是有的。迪士尼的目标受众是美帝十岁左右的小朋友,而不是大洋彼岸的我们。
据说这部电影迪士尼最初找的导演人选是学贯中西的李安,但是迪士尼控制欲过强的合作与李安创作风格冲突。接着是姜文,但是姜文是黑色幽默的“让子弹飞”的讽刺风格,也被一口回绝。
于是有接下来的新西兰女导演妮基•卡罗。
早在5年前,看到自家的童话真人大片越卖越好,迪士尼就动了将《花木兰》改编成真人版的念想。但这个历时5年,投资2亿美元的项目充满了坑。
用西方的价值观来阐述一个中国本土文化的故事,本身就很困难。英语旁白更产生了割裂感。
不过也不能指望老外对中国文化有多少深入了解。
06
她不是美国公主,她是中国英雄
平心而论,4.7分的豆瓣评分确实有点低了。整部电影道具服饰还是很精美的,画面制作也很震撼。光冲神仙姐姐的颜值,也不止4. 7了。
不过,对迪士尼而言,他们也不在意中国观众的评价。反正中国观众那么多,票房到位就行了。
但是,看到豆瓣上很多人在说花木兰是东方公主、国际IP、文化输出什么的,还是送给迪斯尼一句话吧:不要给木兰强加那些想象中的'神秘东方力量',花木兰不是美国公主,她是中国英雄。
不论花木兰是否真实存在,我们都将她作为女性披上戎装、骑上战马为家为国出征的中国英雄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