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取消英语说开去

最近风闻社区围绕是否应该取消英语考试展开了一些系列面红耳赤的辩论。

500

对此,我想说说个人看法。

首先,“是否取消英语考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我们谁都清楚,英语考试是不可能取消的。就算中国真成为了世界老大,英语也未必会从高考中移除,而届时也许选修一到两门外语反而会成为那个时候高考的常规内容。

因此在我看来,所谓围绕着是否应该取消英语考试,甚至英语学习的一些话题,本质上来说就跟女拳师与网友争论“到底该不该尊重女权”一般,属于典型的二元对立的引流造热之争。

造的是缺乏营养的信息废热,产生的是高熵态/内卷化的舆论氛围。除了表面上看着很热闹之外,真正静下心去思考时,就会发现那不过是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事情。

首先,英语没法取消,这点都没必要去引经据典地证明了。除非你不给寒门子弟上升的空间,不在SCI期刊上去看论文,不去外网查资料。这种短期之内无法一刀切地改变的事情,本身就没有讨论的必要。

那对于英语教育,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1.如何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分数比例,将其从应试性的学习逐步转移到兴趣性的学习

教育去熵化,这是我在《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别再二元对立了》一文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减少纯粹为通过考试而大量刷题,上培训班这种必然会水涨船高且内卷的教育成分,转而让学习以兴趣和应用目的为导向来进行学习。

兴趣为导向,这点在语言学习中更是非常重要。

观友张仲麟所讲述的一面玩国外3A大作一面实现英语成绩逆风翻盘的故事,就非常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兴趣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同样,笔者自初中以来,英语成绩一直还算是不错的。但基本上没有上过任何跟英语有关的培训班。最主要的学习途径就是看电影,看英文原著。特别当年《指环王》里的甘道夫那一口巫师腔让我如痴如醉,洗澡的时候也会假扮霍比特人自言自语地进行多角色英语对话。

高二时在PS2上面玩最终幻想X,当时没有找到汉化版的,只有英文版。于是乎在一边瞻仰着尤娜女神华丽的召唤兽技能,一边学习着浓浓的日式风味英语。sin(原罪),summoner(召唤者)这些词语也是在那时候跑到我脑海里去的。

500

后来本科去了德国,在大学里说的是德语,用的是德语教材,日常生活里也以德国为主。但我的英语却丝毫没有被丢掉。

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在魔兽世界欧服里混迹的日子。除了华人公会的小伙伴们之外,整个游戏的界面,剧情对话,包括跟老外之间一起下副本互动,都是非常纯正的英语环境。于是乎我一边玩魔兽,一边留意里面各职业奇奇怪怪的技能名称,经常能扔出一些在加拿大留学的老婆大人都没法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神奇单词,比如“rejuvenation/回春术(奶德技能)”,比如“enchancement/附魔”,比如“genesis/源生(奶德技能,同时也是圣经里创世纪的意思)”。。。。

而修仙那阵,常年在欧服混野团,甚至指挥野团,就此确保了我的英语水平没有被德语环境给影响,甚至还有所提升。

就此看来,对于学语言而言,环境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无关形式和内容,只要觉得有趣,玩游戏亦可以学习语言,甚至是学习语言最佳的方式。这是应试性的培训与做题所无法带来的。

这点其实也适用于学任何语言。就像对于语文来说,这基本上就是因为我从初中开始就各种写东西,写小说,写诗。写着写着也就慢慢了解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即便是是没有刻意地去补课,但语文成绩也常年在班上前几位,甚至多次拿第一---这也是为何我高中班主任经常发现我在课上写小说但总是与我心照不宣的擦身而过。

扯远了,说回英语。

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身就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听,说,读,写多个维度的练习。同时良好的英语环境,有吸引力的兴趣点作为导向,这将完全碾压做题上培训班带来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降低英语成绩在高考中的分数比例,同时让考核英语的方式尽量简化,比如可以只考作文,避免学生长时间沉溺在刷什么完形填空这类老外看了都头疼的神奇操作中。

2.应当把英语当成一种语言工具来学习,而非一种高等文明的精神符号

我是07年高中毕业的。那个时候学英语的氛围,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信教。

遍地的英语角,类似于李阳疯狂英语这种打鸡血似的培训班。人们对于英语的狂热已经超出了学习的层面,将其当作一种打开彼岸灯塔之大门的钥匙,触碰到山巅之国香甜空气的必要条件。

500

这种与话语权相辅相成的鄙视链,使得英语学习一度成为了高端优雅的象征,而这种狂热也一度让语文课则成了做数理化与英语作业的“外包课堂”。

可以说,甚至今天这股突然袭来的,全面取消英语的社会舆论浪潮,也是对此的一种反噬罢了。

不得不说,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活力,是跳动的能量,但这跳动深处,却往往缺乏一个宁静的支撑点。

就如宇宙一般,有可见的能量向空间扩散,亦有不可见的暗能量在黑暗之中凝视着万象。

一静一动是天之律动,一静一动亦应是人心之动。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不够深刻的时候,往往就会以略显浮夸的跳动去掩盖内心的空虚。就好像一潭幽静的水你可以看穿其底部,但一旦被你搅拌摇晃之后,其真实的模样也就忽然不可复见。

对于语言学习的饕餮,从某种意义上反应的是人心的浮躁。而对于英语背后所代表的的灯塔的向往,恰恰也是空间长度上跨越了太平洋的浮夸。

这背后,是人心浮动与教育产业化的交互作用。

德国职业学校以上的两级高中,英语和另一门外语是必修课,Abitur会考。但针对其的英语考试的培训班基本上是没有的。对于中国教育的产业化,我一直持着一种深刻的怀疑态度,因为教育这样深度关系着民生的事业,一旦被资本的趋利所附体,那将会产生怎样可怕的内卷!

​李阳疯狂英语就是一个极端化的作品,是将传销与英语培训有机结合的经典样本。

500

但疯狂最终还是会落幕。万事万物脱离不了这种爆发式增长后突然衰败的天道。

如今整个社会对于英语学习的批判和反思,一方面是在反抗浮于表面的应试压迫,另一方面则是在反抗沉于底部的文化压迫。

这种逆流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与话语权崛起而产生的反作用力触碰到英语教育而形成的震荡。

对此,与其盲目地去切掉英语,不如好好把自己的语言文化拾起来,多学学,多看看,在领略到自己文字的美轮美奂后,自然能够以一种平常心去看待英语。

结语:

无论是英语教育还是医患问题女权问题。风闻最近的讨论都有些失控,齐刷刷地向身份政治看齐。

这又再一次让我看到了二元对立的思维对我们的侵蚀有多深。

然而幸得我们还有工业文化的思维,还有就事论事的精神。可以在这茫茫一片吵架声中,稍微冷静地对问题本身进行解构,进行剖析。

正如我一直反复向那些粗暴嘲笑嵩县暴论的人说的一样:“但凡能看穿底层逻辑的人,即便披着暴论的外皮,他仍然能够在粗放地挥舞青龙偃月刀时展现出思维的精巧。”

就像我在之前的一个回答里为观网的发展献了三条思路,那些喜欢看热闹的人对“企业入驻”报以必然会被商业化腐蚀的悲观看法。

然而我想说的是,是否商业化,是否低俗化,不取决于你引进了什么身份的人,而在于这个人,还有这个平台自身的价值观是否能够跳出二元对立的怪圈,守住实事求是,辩证思考的底线。

心外之理不可求,所以请多看看心内之理吧。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