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航空兵飞行训练综述

500

海军航空兵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柱力量,也是现代战争的主体力量之一。航空兵的飞行培训是指根据部队对飞行员的培养需求,通过基础/理论教育、初级、中级、高级教练机的飞行训练以及改装训练等,使其具备驾驭先进战机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其中,舰载航空兵部队的飞行培训是整个海军航空兵飞行培训中最重要的一环,除陆基飞行训练外,飞行员还需要通过上舰资格认证,并进行多项专业能力的培养。

500

进行陆基、舰基的舰载航空兵飞行培训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其他类型训练相比,该训练有显著的特性,具有培养周期长、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大、保障依赖性强等特点。同时,作为在三维空间实施的集心理、生理、智能、技能高度融合的复杂活动,飞行员在飞行时需要适应速度、高度、加速度变化等诸多的变化,并且学习多种知识、掌握多方信息,还要掌握各项复杂的操作技能、执行多种任务。这就对舰载机飞行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并对成体系的舰载航空兵飞行培训模式的创新提出了现实需求。

美海军航空兵飞行培训的发展   

军事飞行训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9年,世界上最早的军用教练机——“莱特”A型双座飞机交付部队并用于飞行学员训练;1913年,专门设计的“阿佛罗”504-K教练机诞生。此后,随着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型机不断更新换代,由此也带来了飞行员的培训模式的变革。

以美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为例,大体可分为:飞行前教学、初级训练、中级训练与高级训练。各阶段布局合理,循序渐进,为飞行员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证。

飞行筛选阶段主要使用“塞斯纳”等民用飞机进行,并委托民间航空学校执行,持有民用飞行执照者可跳过此阶段,由此可见美国通用航空产业十分发达。

在系统性学习飞行理论后,飞行学员进入采用T-6B涡轮螺旋桨教练机进行训练的初级训练阶段,该阶段将进行基础飞行技巧、简易/高级模拟器、编队飞行等培训。完成此阶段培训的学员,将转入使用T-45教练机的训练中队进行中、高级飞行训练。在初级阶段与中、高级训练阶段使用不同教练机型,有利于学员掌握多种机型的飞行技术。学员在中级训练阶段,会有大量时间在模拟器上进行飞行流程训练和气象、通信、工程、导航等内场教学,以及目视和仪表飞行、高、低空飞行和高空编队飞行外场训练。在高级训练阶段,则包括更多的仪表飞行、夜间飞行、编队飞行等方面的训练,并完成航母资质认证。完成航母资质认证的学员,可获代表成为飞行员资格的翼章,开始新的岗位任职。

完成此阶段后的海军飞行员即可分配到战斗部队,即各舰载战斗机联队,进行F/A-18、EA-18G等舰载机的改装训练飞行。这一完整有序的培训体系,支撑起了美舰载航空兵飞行员队伍的更新发展。

美海军飞行培训管理系统发展

美海军航空兵经过100余年的发展,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局部战争的洗礼,其培养飞行员具有注重实战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等鲜明特点。

美海军飞行学员在飞行训练中大量进行模拟训练,不仅降低了训练费用、缩短了培训周期,更有利于学员对飞行驾驶任务的掌握。另外,美海军还通过飞行训练管理系统对学员进行全周期管理和记录,如T-45教练机应用的训练系统使学员训练发生了重要变化,其配备的航空电子设备、记录系统可通过视频、语音等形式进行反馈,帮助学员对飞行情况进行总结,其训练集成系统可集成教室教学、模拟器和实际飞行情况,并对学员表现进行及时跟进,从而提高学员飞行训练的时效性。

另外,美海军开发了飞行训练管理系统,对整个飞行训练进行闭环式管理,对飞行员进行全周期、多方位跟踪,并根据训练人员需求进行升级迭代,并且建立了强大的飞行训练数据库,对于舰载机飞行员的飞行训练数据进行岸舰同步,为高层飞行训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2005年10月,美国防部颁布了军事飞行操纵品质的实施办法,强调增强对飞行训练数据的分析,从而更好地识别风险、提高操作效率、提升有效的飞行风险管理。其中,包括增强实时的飞行数据收集、管理,并充分运用飞行数据指导空勤人员的飞行表现,提高任务执行率。

启示

我国海军飞行员的训练管理需立足新时代军事训练管理的特点,向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由传统训练管理模式,向形成以卓越绩效为导向、符合海军飞行员特点的新型训练模式转变,重点提高训练效果和效率。

提高训练效率的核心是统筹训练资源、增强训练组织过程,从而实现低成本的高产训练。为此,需从部队实际训练工作出发,加强军事训练管理配套建设,建立完善的海航部队训练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标准体系和基础数据规范。另外,对于舰载航空兵而言,针对其上舰的特殊性,还需实现岸舰一致的飞行训练管理。

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是重视训练讲评和评估,重视飞行训练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对大量训练数据进行实时以及事后的分析评估,多维度客观全面展现飞行员的训练过程,基于数据指导飞行员的训练。

信息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训练模式和训练手段的创新提出了现实需求。飞行培训作为海军航空兵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主要途径,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必然会对培训模式和手段的创新提出需求。对于舰载航空兵部队的飞行培训而言,岸基和舰基之间高强度的飞行训练对于航空保障的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需要基于岸舰一致的飞行作训管理系统,并结合机务和勤务指挥系统为指挥人员提供智能化的航空保障平台。

信息时代强调以信息化网络系统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城池”、以数据为“纽带”,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航空保障能力,必然要求训练手段与之相适应,才能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需求。

(该文转发自2020年第9期《舰船知识》杂志)

※ ※ ※

创新体系工程基础理论和方法

推动系统工程理论再发展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