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十几年的中国“石油战争”革命老区和央企的财政决斗

最近的陕西,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是新闻主旋律。南面的秦岭山地,中纪委正在现场督促拆除秦岭违建别墅;北边,央企和地方公开进行武力对抗。

8月31日上午,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下称长庆油田)护矿队与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延长石油)雇佣人员,在榆林市绥德县枣林坪镇中山村一天然气井场爆发冲突,双方出动100多人对峙。延长油田人员使用铁锹、木棍,现场有长庆油田人员受伤倒地。9月1日,冲突再起,长庆油田护矿队员准备进入井场阻停时,再次与约60多名延长石油雇佣人员打了起来,长庆方面1人被烧伤、4人被打伤 。

500

8月31日上午,长庆油田护矿队(穿黑色保安服饰人员)与延长油田人员(穿红色工服人员)约100多人对峙。

为了这一个村子的地盘,今年以来,双方已经打了四场战斗,前三次发生在1月、4月和5月。而放眼整个陕北,7月以来,双方已在当地4个井场发生了大小16次对峙。去年双方在陕北的气田井场争议44起,长庆油田宣称自己维权护矿的经营损失、加上被侵占的资源损失超过4亿元。再往前看,2007年以来双方冲突的场地达150处。

陕北油田资源争夺战已经打了十几年,堪称低烈度的中国版“石油战争”。在中国总体上和平的大背景下,这么大范围的暴力行动无人制止,原因何在?

这得从几十年前的历史说起。

第一阶段:80年代到《4.13协议》

在地质学上说,陕北属于鄂尔多斯盆地。这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横跨陕甘宁晋和内蒙五省区,矿产资源丰富,被称“半盆油、满盆气”,内部有苏里格气田、榆林气田、靖边气田、安塞油田、靖安油田等44个油气田,石油总资源量约为86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

500

陕北的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

其中陕北境内的石油占全盆地资源量的2/3以上,石油产业是陕北经济的支柱。

这里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1907年,中国大陆上第一口油井在延长诞生,结束了我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中国第一个炼油厂也在这里兴建。

新中国成立后,延长油矿归属几经变换。因为延长油矿(延长石油前身)效益欠佳,1958年被中央下放到陕西省,1966年又进一步下放给延安地区管理。随后,长庆油田参与陕北石油勘探开发(陕甘宁石油大会战)。至此,陕北油田形成两大管辖范围不同的石油部门:

长庆油田是隶属于中石油的地区性油田公司,大部分利税上缴中央财政,年油气当量稳产5000万吨以上,是目前国内第一大油气田(已超过大庆),工作区域在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

延长石油隶属陕西省政府,是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外唯一拥有探矿权、采矿权的地方石油企业,被称为“第四桶油”。年原油生产能力1275万吨、天然气29亿方。

考虑到陕北革命老区的贡献,1986年,石油部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决定:

“延安地区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委托延长油矿管理局统一管理,生产经营可由地方承包,使地方受益”。

据此,延安、榆林两地先后成立了14个县区石油钻采公司。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也提到过陕西省干部对石油财富的渴望::

“黄原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贫困落后地区,但实际上又不穷。他的优势在资源方面。这里有石油,有煤炭,还有一百六十多万亩的森林。

田福军(时任黄原地委书记)设想,旁的先不说,如果原油能搞到六十万吨以上,产值就有四五亿元人民币。另外,应该将炼钢厂、丝绸厂、水泥厂和第二毛纺厂的规模扩大——现在那种状况根本见不了几个钱!”

根据《矿产资源法》和《土地管理法》,矿权和地权彼此独立。矿产属于国家所有,石油勘查开采实行国家一级管理。各级政府均无权受理任何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的申请, 无权办理石油资源的审批登记, 无权颁发有关证照。要开采油气,必须先具有国土资源部授予的探矿证。但是土地使用权归地方,需要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临时用地手续,最后进行钻采施工作业。

500

70年代以来陕西油气资源矿权配置

而陕西省放开当地石油开采,让一大批来自个体、外资的钻采队蜂拥而至,因为地方政府的税收利益差异,以及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石油市场日渐混乱。


1994年4月13日,中石油与陕西省政府第一次签订《关于开发陕北石油资源的协议》,确定从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矿分别划出500和580平方公里,作为长庆局与陕北各县勘探开发合作区,以委托、联合等方式交由延安、榆林有关的区县组织开发,将靖边以南的3500平方公里定为大庆油田和地方的联合勘探开发区。

由于地方各县钻采公司大都已严重亏损、破产,地方政府便出台“谁投资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商。地方给投资者办理了可以直接从事石油开采的营业执照和相关手续,合作年限8年到15年不等,甚至可以挖到不出油为止。

从此陕北石油开发形成了中央军(长庆油田、中石化)、地方军(延长油矿)和游击队(民间石油商、油农)割据的局面。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中石油长庆石油管理局登记面积占已登记的油气资源勘查面积的82.8%,延长石油占13.5%,中石化占4.5%。但区域四界划得并不清晰,相应的采矿权登记变更手续不完备,各方争夺矛盾不断。

长庆油田就遇到了地方政府在办理开发性用地上的阻挠。比如在批复“临时土地使用权”上,给长庆批地的时间会比较长,给延长石油批地就很快。在矿权属于长庆油田的区块范围,延长石油依然能拿到天然气勘探施工临时用地手续。

还有因地方政府要价过高而征地困难的问题;以及征地后地方村民阻挠生产作业、管道打眼、暴力抢油、破坏生产设施、盗用油田电力等各种违法犯罪;特别严重的是地方钻采公司在长庆油田报批用地上和周围内非法打井、滥采滥挖、肆意掠夺油气资源的问题。背后都是地方政府放纵乃至怂恿。

地方政府煽动暴力的理由非常充足——作为央企,长庆油田的大部分利税上缴中央财政;作为地方国企,延长石油每年利税上缴陕西。如今,每开采一吨石油,长庆给地方80块钱,而延长是580块。延长油田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石油收入一度占延安地区总收入的85 %,榆林地区约占30 %以上。到2000年底,仅延安、榆林两市就引进民间石油投资者1039家,打井4473口,形成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

500

长庆油田平均每征用土地的实际补偿费用比规定的费用要高出4.4 倍 

第二阶段:中石油“告御状”与陕西石油案

历史无数次教育我们,协议只意味暂时的休战,“4.13协议”界限模糊的问题给接下来的冲突埋足了伏笔。

1998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下跌至10美元/桶以下,延长石油效益不好,陕西曾希望长庆油田能兼并延长石油,但没有成功。但至少延长石油和央企之间有了一定的妥协。矛盾暂时集中到“游击队”的滥采问题上。

当时,地方钻采公司和联营单位油田采收率一般仅相当于大型石油企业的1/5;土炼油和小炼厂丛生;仅榆林地区当年取缔的土炼油就达1000 多座;开采区域和界限存在严重分歧。

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国土资源部发布“1239 号文件”,指出陕北部分县在组织石油开发的过程中, 给相当一批投资商办理了可直接从事钻采活动的证照, 有的县甚至擅自吸引外商从事石油开采;局部地区越界侵权开采问题比较突出;地方开采单位管理和技术落后,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环境污染突出……

文件没提到的是, 当地武装抢油事件十分猖獗。长庆油田的人士说,那几年陕北“到处都有抢油事件发生, 长庆局的人经常被打伤” 。

1239 号文件提出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坚决停止和纠正允许投资商参与石油开采活动的做法,“严禁未经国务院批准的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业务”;“坚决停止和杜绝越权审批油田区块及井位的行为”。

然而陕北各县并未停手,2000年3月安塞县发布关于石油勘探开发的十条规定,仍承诺给予投资者在新勘探区开采的油井拥有长期生产经营权及其他优惠。随后,上百家私营企业争抢,先后有100 多口油井开工。

直到年底 陕西省委省政府才承认陕北地区“出卖区块、审批井位、越权招商引资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并陆续开始整顿秩序。

多年积累的矛盾2002年左右集中爆发,中石油向国务院“告御状”,列举陕北15个地方钻采公司的罪状,声称侵占了长庆油田9000多平方公里的开采面积,而私人钻采公司的泛滥也扰乱了石油市场秩序,并向中央提出建议整合陕北油田资源,将延长油矿一并归于中石油。但这个时候油价已经上涨,陕西省政府方面不乐意,同时“从陕北出去的老领导和老红军向中央建言,希望把延长石油留给陕西,支援老区建设。他们对那里有感情。”中石油试图整合延长的企图落空。

中央军,地方军,各打各的扩张算盘,而私人石油投资商群体成了被各方首先要整合/排除的对象。

在长庆油田与一些民营企业谈判收购条件时,2002年下半年到2003年初,陕西及陕北地区全面整顿石油开采秩序,限期收回油井“三权”(经营权、所有权、收益权),迅速通过低价收购等方式取缔了私人钻采公司,引发了“陕北石油案”,还上升到政治高度,比如“民企开采石油会否亡党亡国”,一些案子的余波至今未平息。

2005年,陕西组建了延长石油集团,与长庆石油的新一轮博弈也由此拉开序幕。

第三阶段:从石油战争到油气战争

2003年初,国际油价突破30美元/桶,到2008年年中达到147美元/桶,油价的飙升导致了央企和地方资源争夺升级。双方在吴起、直罗和定编等多个油田区块相互交叉,口水战屡次上演后双方工人甚至出现械斗。

2006年,双方在榆林靖边县青阳岔庙界山上发生了最严重一次武斗,28辆皮卡受损,两人受伤,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2009年,长庆油田组织了一个石油保卫大队,与延长石油靖边采油厂发生了冲突,并将延长的钻井砸毁。

几经调解,2012年7月,延长石油与中石油双双对外宣布,中石油与陕西省委、省政府同意联合组建陕西延安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分别由中石油与延长石油注资,注册资本为20亿元,其中,中石油出资10.2亿元,延长石油出资9.8亿元,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但这个公司成立后基本停滞,没打多少井,也没有多少产量,合作名存实亡。

总的来说2013年之前,双方在油井领域的冲突较多。近几年,气井冲突数量开始上升。据长庆油田统计,2013-2014年,双方在陕北天然气勘探开发区块的钻井冲突11处,井场冲突9处;2015年,双方在长庆油田开发建设的主力区块榆林气田、子洲气田的井场冲突40处,钻井冲突15处。

这个消长与近年来油价下跌、气价提升关系密切。2014年,国际油价跌破55美元并持续走低。第二年延长出现十年来首次亏损,净亏11.19亿元,比上年净利润少了81亿元。2016年,《延安快报》称,“(延长石油)不保持一定规模生产,延安及延安各县政府财政将陷入困境。”而当年延长给地方贡献的税费300多亿元。

500

进入2017年,在国家环保政策和“煤改气”项目的推动下,三桶油和延长纷纷加大天然气产量。


​2014年,延长石油天然气产量仅6亿立方米,2015年猛增至17亿立方米,2016年突破20亿立方米。但延长的采收率只有大约20%,而长庆油田是50%。这意味着,如果一口井有100万方天然气,延长石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20万方,长庆油田可以采出50万方。延长石油想增加产量,就需要不断增加钻井数量、扩充资源范围。

长庆统计,从2007年开始,截至2018年2月初,延长石油在长庆油田依法登记的核心区块榆林气田、子洲气田、神木气田矿权范围内,侵权井场及侵权钻井达150处。

今年1月底,长庆油田和延长石油,在绥德县两处村庄的天然气矿权发生冲突,长庆油田一名护矿人员被打伤,开启了今年的争气大戏……

500

今年1月长庆与延长的冲突

老问题:

上月底本月初的冲突,源头在于双方对天然气开采权的理解。

长庆油田方面的探矿权资质是2017年9月由国土资源部延续授予,延续授予期限为两年,争执地段属于其管护范围。但是延长石油依然从绥德县政府拿到了天然气勘探施工临时用地手续。

按照法律的规定,地权负责地表,矿权负责地下。如果严格依法操作,并不会产生冲突。当然而,在严峻的财政形势下,“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是实际的常态。

目前陕北经济形势严峻。延安财政收入80%靠油,榆林财政收入70%靠煤,在资源价格下跌,环保压力增加的大背景下,上述两个产业受到影响,对当地的服务业和消费、房地产业影响都很大,民间借贷也出现了不少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硕士毕业生的起薪只有2500元。

陕西神木市招聘公益性岗位协管员的一则公告引发热议。

公告显示,需招聘100名35岁以下神木户籍研究生,担任公益性岗位协管员。岗位为临时工,聘用期暂定三年,工资暂定为每人月薪2500元。

http://tech.ifeng.com/a/20180719/45077180_0.shtml

500

除了石油外别无出路,地方和央企争夺油气的战争恐怕还得继续。

本文自马前卒微信公号

作者:豆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