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术包工头眼中的衡水中学,以及河北与上海的高中和高考

500

题图:衡水中学校园内的“状元路”(https://user.guancha.cn/post/index

高考在观察者网是个热门话题,很多人也都写过。我也从我的角度来写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开篇先做个声明:首先,不跟自媒体抢饭吃,也谢绝转载,大家看看就好,不要传播;其次,谢绝地域攻击,充分尊重各省市老师同学的努力;第三,只讲自己的见闻、经历,不讲听说,引用的标出来源。第四,只讲自己了解的河北和上海高中,不讲别的自己没去调研过的省份、学校。个人时间有限,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叙述者的背景:

(1)      业余的资深高校招生人员。我在上海某高校任教多年,一直奋战在科研教学一线,没啥大头衔。近几年头大被领导抓差,负责我校在河北的招生,多次深入衡水中学、石家庄二中、一中、邯郸一中等河北南部名校进行科普和招生宣讲,也是我校上海综评专家组成员。虽然不在招生办工作,但是对高招也还算熟悉。

(2)      上海高中老师家属和考生家长。夫人在上海著名高中担任领导职务,我也因此认识一些上海名师,上海四校那一套还算了解。儿子从小参加各类竞赛,各科成绩优秀,虽然不是学霸,也算见过学霸,初中班已经有7个保送清北的同学,目前在某高中最好的班学习。

(3)      河北读书经历。在河北上了初中、高中,没落的(原)河北第一名校石家庄一中出身,既参加过竞赛也参加过高考,虽然连本家属院的单元状元都没拿到,但好歹认识一些当年的学霸。家中也有人担任河北省高中的领导,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本油腻中年研究上海和河北高中和高考,并不是闲得发慌,就是想从衡水中学和其他中学考生的成功经验里提炼出点东西,让我儿子吸收一下人家的先进经验而已……另外,我,老婆和孩子加起来四十年被各类学霸各角度碾压的经历,也让我在面对自己亲自经历和收集到的信息时,能够潜心思索,客观评估;而非自鸣得意,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人家的成功。

题外话:观察者网有一篇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的访谈,我放在这里,希望读者重温一下,里面的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他没有谈到的部分,我分几个小专题补充。

https://www.guancha.cn/xihuisuo/2019_07_13_509268_1.shtml

 

一、              为什么是河北,为什么是衡水

大家都知道河北唯一的211,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其实这个211也是“恩赏”的,没啥存在感。而且河北离着天堂远,离着京津近,作为东部省份,中西部或者东北的政策享受不到(这点河南,湖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就好些,比如“西部长江学者”会放宽年龄和成果要求,一些上海的教授可以通过去中西部省份高校,如河南大学兼职获评长江,而河北则不属于这个范围),反而要承接京津不要的重污染工业之类,因此在东部省份中算是比较苦的一个,缺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没啥名气的地方性大学、学院倒是一大堆。这个很多人都提过,不再赘述。

放在老夫参加高考的年代,甚至以前,河北的问题还不算是太大问题。首先,当时总设计师刚刚发表南巡讲话不久,全国有地铁的也就北京上海,主要大城市和各地方经济尚未拉开差距,留在北上广深的愿望没那么强;其次,就业市场尚未变为买方,大学也只有重点非重点,教委/部属/省属,没有现在C9,985,211,双一流之类的三六九等巨大差别。一个设计院来个清华毕业生,同济毕业生和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大家也是拿同样工资。要是现在,河北工大那位网申恐怕就被电脑筛下去了,清华和同济跟HR谈的待遇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当年大家考清北交复这样学校的动力也远不如现在这么强烈。这个时代可以被称为河北高中的群雄时代,我后边会讲到。

随着中专、大专的式微和适龄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考生拥挤到了高考的路上,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并没有相应扩大,特别是河南、河北这些考生较多还没啥好大学的省份。例如2020年全国考生上千万,虽然高校整体录取率比90年代初提高了好几倍,看起来河北的录取率都能上90%,但排名前20,甚至前30的名校名额并没增加多少。另一方面,北上广深等城市,江浙广东等省份的飞速发展,加上就业市场向买方倾斜以及用人单位对名校毕业生的追求,使得东部地区的优秀大学越来越热门(中国科大、西安交大、兰大等名校的排名也开始逐渐往后靠了)。

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了从21世纪初开始,河北、河南等省份,报考优质名校的压力陡然增加。用咱们学革命史来比喻,工人运动最早在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可以比喻成湖北,江苏,浙江,山东这些教育发达省份较早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比河南河北安徽这些省份先走一步。人家在搞工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中国还在搞太平天国这些农民起义。但是,革命取得成功,首先是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地方,比如俄国和中国。这些地方苦大仇深,农民和农奴都快要活不下去了,特别是中国,农民头上还有帝国主义,比俄国农奴还多一座大山。放到河北这个背景下,连个正经211都没有,优秀高考生必须走出去,而走出去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超级中学出现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那么,为什么是衡水呢?

我虽在河北长大,但不算河北人,对河北的掌故不熟悉。个人感觉,衡水之于河北,似乎跟河北之于全国有得类比。保定、石家庄先后是省会,在京广铁路的交通要道上,还分别拥有自己的特色工业;秦皇岛、承德是旅游胜地,前者还占港口之利;唐山背靠京津,重工业发达,以上可说是河北的北上广深江浙沪。衡水跟这些城市没法相比,离着省会石家庄一小时多的车程,除了衡水老白干(恐怕也就河北南部比较认,拳头产品是67度的……)和衡水湖咸鸭蛋以及当地手工艺品,也没啥特色。经济不算发达也不算很差,地少人多,算是河北中的河北。

以前曾经听说过,冀南三角地区(石家庄-衡水-邯郸)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哪怕只有一斗粮食也要给孩子交学费。听说只是听说,亲眼看到还是很震惊的。2016年,我第一次去衡水中学高招宣讲,坐着衡水中学的大巴行驶在石家庄到衡水的高速公路上。刚出石家庄市界,公路两边,路旁的广告牌还有跨线桥上,便可时不时看到巨大的横幅和广告:“河北名校,XXXX中学欢迎你!” “恭贺XXXX校XXX同学荣获河北第X名好成绩!”来XXX中学,提高XXX分“,不一而足。(里面没有一个是衡水中学的),搞得我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旁边五角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法师早已见怪不怪了。后来领导才跟我说,不止要跑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衡水地区的武邑中学,冀州中学,衡水二中什么的也要宣讲,它们也都是一年毕业几千人,有着不少优秀苗子的大中学。我在内心亲切问候领导之余,也不得不感叹衡水地区高中教育产业的发达。

如果把整个河北比作一堆干柴,衡水可以算是干柴上的一桶油。在衡水中学之前,石家庄一中,二中都曾经有过努力的尝试,然而真正点燃这桶油的是衡水中学。它可以算是鱼池中的鲇鱼,在它的推动下,河北省的高考分数和竞赛成绩扶摇直上(衡水一中建校第六年,全国五大奥赛金牌已经列全国第一位,详见

http://www.hengshuiyizhong.com/#/article?id=4170&fId=5&index=0&cname=%E5%AD%A6%E7%A7%91%E5%A5%A5%E8%B5%9B&sname=%E5%AD%A6%E7%A7%91%E5%A5%A5%E8%B5%9B)。当然,正如同中国革命的点火者是共产党,共产党要在毛主席的领导之下才能走向胜利,衡水中学也要有李金池等校长的领导才能飞速壮大和发展。关于李校长如何筚路蓝缕,将一个20世纪末还不入流的烂校带到名校的高度,已经很多报道写过,我没见过李校长本人,对此也不多谈。后面我将主要从政策、老师和学生的对比来讲一下这几年作为高招组,高中生家长和上海高中老师家属的个人收获与感悟。这第一部分,权做开场白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