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芯片工程师大批跳槽内地 大陆干3年等于台湾10年
北京时间4日 据路透社报道,一位台湾工程师的大陆雇主向他提供了一套新的三居室公寓,有40%的折扣,条件是他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此外还提高了50%的工资,所以他就来了大陆。
但他拒绝透露确切数字。他表示:“大陆敢于烧钱,而台湾公司的资源有限。”虽说找工作最好是钱多事少,但其实能占一条就不错了,所以这一波操作,只要工资到位,人员就能到位。
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有台湾的芯片工程师被用高薪挖来大陆。在美光高调宣布并购华亚科(华亚科技目前拥有两座十二吋晶圆厂,公司专业提供标准型DRAM记忆体晶圆之代工服务。)之后,大陆开始点对点的挖人。也就是手里头有个名单,知道谁优秀,一个个去聊,聊动了不就是自己人了吗?
毕竟大陆开出薪水是“高个两倍没有问题,3倍可以再谈谈”,别说美光及南亚科上百名台湾工程师跳槽大陆,我都想回炉重造去学个半导体了。
一位曾向紫光求职的台湾工程师透露,“华亚科的离职主管,都知道要挖谁,工程师们也知道想跳槽该向谁报名。” 问离职的华亚科主管,每个人都知道想要跳槽该打哪个电话。不管你有没有这个心思,但就是要确保动了心思之后可以随时行动。
成功跳槽到大陆的工程师是这么介绍的,长江是国家队,合肥是地方自己干。合肥长鑫、长江存储第一批都是挖的华亚科课长级主管。只要你前脚从华亚科离职,后脚就有人联系你。
面对合肥长鑫、长江存储频频大挖美光、南亚科墙脚,美光和南亚科都是瑟瑟发抖,只得涨薪。 南亚科总经理李培瑛坦言,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国挖角的压力,所以会做一些薪资方面的考虑。 “面对中国大陆挖人的竞争,我们不能(调涨薪资)幅度太小,加薪基本上要有留才的效用。 ” 不仅要涨薪,还要大涨。这一波吸引人才的竞争操作,最后的赢家永远都是“人才” 。
今年3月17日,台塑企业总裁王文渊谈人才外流大陆的议题时也说到过去两年间,台湾半导体高阶技术人员遭陆企挖角的事件经常有发生发生。南亚科也流失48名高阶技术人员,但“对南亚科没有大影响”。但美光子公司的DRAM厂华亚科跑了约400人,影响比较大。一下子跑了400人?这什么概念?一个公司有个4、500人就是能算是个中大型公司了吧。
从台湾吸引高科技人才,已成为大陆积极发展芯片行业,以减少对海外公司依赖的努力的一部分。比起招聘韩日甚至欧美国家地区的人才,因有相同的文化和语言,台湾的工程师能更好的适应大陆的环境和更快地投入工作。
业内人士称,2014年开始的这一努力,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而加剧,暴露出中国对外国制造芯片的过度依赖。2017年,中国进口了价值2600亿美元的半导体,超过了原油进口。根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去年国产芯片占国内需求的比例还不到20%。
那大陆这波挖人的举措有成效了吗?从台积电跳槽到中芯国际的梁孟松,他只用了三个季度,就把其14nm制程试产良率,从个位数升到逾九成。大陆用高薪吸引台湾半导体工程师,就是为了能带来高回报,早日赶超台湾芯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