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抵触公司饭局?请问那酒桌上有谁是真夸赞、真开心?
我是90后,92年的。
2014年毕业进入一个小私企,那时候公司活动出去团建一般是周五早上出发,周六晚上回来,住一宿,那一宿公司会有聚餐,可能因为是私企,老板也不是特别在乎新人必须喝酒什么的,不能喝的一桌,能喝的一桌就行了。但也明显感觉的出来,能喝的会更受到老板关注,关系会更好一些。
2017年换了一家公司,不论是老板以个人名义自掏腰包组织的公司活动,还是公司固定的团建活动(其实都是同一拨人),酒桌上男的都喝白酒,女的都喝红酒。同事都劝我说xx你平时要多练练,xx你要给领导倒酒,xx你要给领导轮番敬酒。
我是那种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的90后,我不喜欢打听别人不主动说的生活,主动说我就顺势聊两句,我也不喜欢分享我自己的生活,我分享的只是出去玩拍摄的照片,但我的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爱好之类的从来不会说,因为我喜欢的事情,我的好习惯坏习惯,生活遇到的问题,不想成为别人的谈资,不想成为被人教育或者被人夸奖、被人开玩笑的谈资。
你说我不喝酒吗?我自己会喝RIO或者啤酒,适度即可,微醺打住。只是为了酒精上头后片刻的放肆自己,多半是自己喝,或者和要好且为数不多的大学同学喝。
但为什么我抵触酒桌呢,因为那不是一个真心相待的吃吃喝喝聊天场合,我人认识中的聚会的本质原本也是通过这种形式增加同事之间的了解,或者听老板总结近况,说一说未来发展,随便聊聊就好了,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说着奉承的话,加上我又不喜欢去了解别人的私事,敬酒也没什么可说的理由,就很尴尬。
而偏偏就差这一顿每个人都必须不得不有很多心思的、全程假装随便吃吃喝喝却保持高度集中工作状态的饭局,很多事就办不成。
但说心里话,我有一个疑问,这一顿饭局中,有谁是真心实意的夸赞,又有谁是真的开心呢?
没有任何一个人吧?不然也不会自怨自艾的和什么北漂奋斗的影视剧或者音乐产生共鸣,假装狂欢后剩下的只有心酸和“我本不想这样”“社会逼我这样”的矛盾。可是即便是老板,他们回家也会面对亲人,说“都是工作”。
我不成熟的认识中,并不是因为几十年前的社会如此,他们作为年轻人习惯了,自己变成老板以后就会如此,包括我的老板,饭局也好,团建也好,他岁数也不小了,之前很能喝,但身体出现问题以后,他仍然会攒起饭局,他不喝,就聊天,就笑笑(当然也会有人轮番感谢他),那时候我感受到的只是他的孤独感。
年纪大了以后,真的不能像年轻人一样,打个电话就能叫来最交心的朋友,或者时间久了,都没有这样的朋友。
这种极端孤独的人,你看他社交厉害,你看他周围有很多人跟着,但下了班,谁会把他当朋友出来呢,可能有的老板和下属有真心实意的朋友关系,但太少了。当人的位置或者权利、金钱越来越少,大家越会扎堆相处,而且越更容易获得快乐和珍贵的友情。而面对权利金钱或地位明显高很多的人,越会被人尊敬也好,敬畏也好,但归根结底都是被疏远。
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可能感受不到,但也希望有一天90后的谁到了那个位置,不要去追求场面活了,真心实意的在工作场之外,交一些朋友吧。
【本评论由风闻社区捞取,来自《托卡马克之冠:年轻人不喝茅台,真的是因为“没长大”?》一文,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